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二章 第五节 继续寻找比太阳系更大级别的周期

2023-06-10 14:40 作者:earth大梦  | 我要投稿

 岩画中的所有周期

上世纪90年代,在河南省新郑市境内的具茨山上,考古发现了一些岩画,据科学考证,岩画的年代距今约4000年之久。和“黄帝、炎帝”是属于同一时期的。也就是写《黄帝内经》的时期,比《周易》早1000多年,比《周髀算经》早2000多年。河南省新郑市,据说就是当年黄帝的故里。这些岩画,与“黄帝”同一地点、同一时期,但是无法考证和“黄帝”到底有没有关系。我们来看其中一幅:

第一眼看到这幅图的时候,就知道它是在“用图说话”。它想告诉我们什么,把想告诉我们的内容画出来了,也经过几千年留下来了,就差我们去解读了。于是我就展开了我最擅长的看家本领:“狂猜”。

我们来尝试解读一下岩画。首先,我们看上图中,右下角专家们重新描绘的更为清晰一些的素描图

“素描图”的右上角,开始有个圆点来表示“混沌太极的圆”。圆点下面有“1”,“1”向右上方发展,变成“4”。4说什么呢?可能是1变2、2变4的“二进制”。“4”的上面又一个被红色圈住的、一个很像中国民间“九子棋”棋盘的网格图:

这个“4”的“内侧”,画了一条线连到了“九子棋”的内圈,“4”的“外侧”连向了九子棋的中圈。很明显,这部分是说“九宫格逐级扩展的规律”的,是说在“3周期”的基础上的“2倍扩展”。九子棋,就是说的九宫图,代表“三维空间的周期规律”。

“九子棋”网格图的最外围一圈左下角,延伸出一条线,连接一个“45度倾斜”的“三阶幻方”小网格图后,再经过两个倾斜的菱形,到达一个用黑色虚线框住的“四阶幻方”棋盘的大网格图。

“45度倾斜”的“三阶幻方”再往上走又有“2个”小平行四边形以后。就是一个“四阶幻方”。

四阶幻方的左下角,延伸出两竖行圆点,上面13个,间距稍大了一点后还有两个,一共15个。这个很好猜:代表“13、15”周期规律。

图的左下角,有个“13周期”或者“260周期”的“十字形电视天线图”。岩画再次强调一下“13周期”,就是强调它的重要性。

图的最左上角,有一个方方正正的空白的“五阶幻方图”,就是“5*5=25”的方格表格图。同再次强调“13周期”的道理一样,再次强调“15周期”。

11和13周期到底存在吗

经过对一张岩画的一系列疯狂盲猜之后,我确定了暂时的寻找目标“11、13、15周期”。前面我们找太阳系公转周期的时候,就已经找到:1*2*3*4*5*6*7*8*9*10*15*4,那么,以后会是“11、12、13、14、15”周期吗?接下来的周期发展规律,会不会是从“1到15的自然数”连乘呢?如果不是,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疑问越多,代表可以探索的前进道路越多,是一件大好事。疑问解决的越多,真相露出来的就越多。

当然,即使道路走错了也没有关系。有了目标就只管埋头努力而不问结果,努力到最后发现此路不通的时候,重新换条路或者干脆再换个新方向重新寻找道路就是了。道路往往曲曲折折,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寻找“11、13周期”:

简介“11周期”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广利相对论的方程解里面,有“11周期”。并且“史瓦西半径解”就是黑洞。我个人的理解,是太阳系周期是720*720*60*7,如果再给它乘以一个圆周率,就成了7*2π44周期,就跑到黑洞里面去了。

但是除了黑洞,还是有很多很多星云都苦和黑洞一起和平共处的,除了11周期,我们还有其他大级别周期。

除了广义相对论,太阳活动也遵循“11年一个周期”,在一个太阳周期的过程中,太阳的磁力活动来来去去。在太阳活动高峰期,太阳表面会出现大的太阳黑子和活动区。壮观的热等离子体环路贯穿太阳大气层,喷发的粒子和辐射射入星际空间。在太阳活动最小的时候,太阳会相当平静。以下是我用手机看小视频的时候的截屏图片。

除了“广义相对论”和太阳活动周期,自然界中还存在着一些与“11”相关的规律数字。比如,圆周率π=3.1415≈22/7≈3.1428。而π²=9.8696≈g(9.8066重力加速度)

素数在极坐标中会形成到22、44的循环,参见“哔哩哔哩”中的一个小视频《官方双语  为什么素数会形成这些螺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E411h7x4/

甚至,你还会看到“142857、1366560神奇数字”,它们只不过是“7周期”和“11周期”的产物。如果“7周期”是代表“扩展、生成的周期”,那么“11周期”就代表“返回、收缩、循环”,二者结合在一起就蕴涵着大自然“存而不明”的暗含的一种周期规律。

在我们三维世界的“10进制数学”世界里的无理数,在高维看来,可能就变成了他们高维数学进制规律下的规规矩矩的有理数了。有理数还是无理数,因为所处的维度环境不同、应用的数学进制也就不同。

“11周期”在大自然中是广泛存在的,只是藏的有点深,不是显性周期规律。“360周期”是因为地球公转,“2.2亿年周期”是因为太阳系公转,那么“11周期”是什么天体运动现象而形成,这个得到第三章的时候才会说得清楚。

简介“13或者26”周期

平时的“5周期”和“12周期”都很常见,但是一说到“26周期”大家都觉得很陌生,唯一的印象是在玛雅的金卓历中听说过“13周期”。

我们来看看古玛雅的金卓历“图解”。如下图所示:

“白红黄蓝”四种颜色的小方块,重复3次构成一个臂,4个臂加一个中心的“卫星接收天线的十字天线图”,等于“13*4=52”。右图“52*5=260”也就是“260周期”。

玛雅历是非常神秘而且准确的。

{专家学者发现,玛雅的“太阳历”则以365.2420天计算,根据目前最先进的天文设备观测记录,最精确的结果应该是一年为365.2422天。由此看来,古代玛雅人所使用的“太阳历”比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阳历更为正确,其误差只不过是0.0002天(即17.28秒),也就是说,5000年的误差才仅仅有1天,误差之小,令人咋舌。要知道,一个天文学家若想得到如此精确的数值,至少得花上1万年以上的时间进行天体观测才有可能。

现代天文观测的精确结果是,阴历的一个月为29.530588天。玛雅人经过长期观察和周密计算,得到月亮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29.528395天。两者数据如此接近,可相距年代又是如此遥远,科技文明水平又有天壤之别,令人不能不惊奇疑惑

“卓尔金历”也称“神历”或“祭祀历”,它是一种特殊的宗教历法。在这种历法中,一年被分为13个月,每月20天,每年共260天。}

 玛雅金卓历是神奇而且准确的,但是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没有重视玛雅的“金卓历”,是因为人们一直站在地球人的角度去看待时间,而从来没有人,从地球人的身份跳出来,以一个“类似上帝的”局外人的视角、以纵观几个太阳系的生生死死的时间长度、来看待更大整体的时间周期问题。

 下面我们来继续寻找“13周期”。但是在寻找过程中,却意外得到了四维时空规律:





第二章 第五节 继续寻找比太阳系更大级别的周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