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ゆれる」TK 第四章 第六节 moment

第6节 moment
moment
2008年。在索尼正式出道的我们,附上拍摄的相片册发表了单曲《moment A rhythm》。
当时我们刚刚发表了《Telecastic fake show》这首激烈明显的单曲,正渴求在风格上展现不止于此的時雨世界观。
想在首发唱片中传达出時雨不止有激烈部分的心情,现今仍能理解。那首超过16分钟的单曲,在考虑到视觉效果也能表现乐队后,决定前往作为自己音乐根源的英国进行拍摄。
当时的我对胶卷还不太熟悉,过去只用过几次小时候买的全景相机。那个无法用常规方法冲洗的相机,我总是用以反复拍摄永不变化的天空,母亲还经常为此生气。
20岁的时候,第一次来到英国就产生了那股违和感。对于在日本无法体验到的、混杂着强烈孤独和疏离感的氛围,我渐渐有所觉悟,于是带着拍摄的目的再次踏上那片土地。手握LOMO、Vivitar的玩具胶片相机,包里塞着买的便宜柯尼卡胶卷,尽管那时我对这些都尚未了解。也不知能否拍到,就把佳能和理光的数码相机也放进了行李箱。可能行李就是从那时开始变得越来越多了的吧。不知是自己买的还是姐姐送的行李箱上有“Success”的字样,拎起来显得很轻。
我和经纪人四处寻觅。伦敦的时间依然快速地流逝着,而看到久违的牛津,心中的时间仿佛回到了过去,记忆渐渐复苏了。
时而用数码相机、时而用不知能否成像的胶卷相机,以固定的角度拍摄着,相当随性又繁琐。拍摄后的预览当然是没有的。而且当时机场的X光检查很容易对胶卷产生影响,所以也不知能否顺利冲洗出来。在回程的安检处,我拒绝检查装有胶卷的包(来的时候因为是成田机场所以通过了)因此被强制扔到安检通道时,感觉自己失去了一切。
虽说每次都会在旅馆备份数码相机里的照片,但正因身处当地我才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那些照片呈现出的清晰十足的“真实”,和我的所见明显不同。“清晰”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呢?
回国后收到用附近的BIC CAMERA冲洗的胶卷时,几天前在英国看到的景色便立刻浮现眼前。声音扭曲的瞬间一般的粒子感,以及色彩罅隙的绚烂表现出的永恒,都映刻其中。
正因为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感觉,所以去国外时总会带着胶卷相机。
《moment A rhythm》成为了我们的主流出道单曲。被12厘米的CD所震撼的思绪,也一定会把被遗忘的刹那,以我看不见的形式深埋脑海。
moment A rhythm(参考网易云音乐上的翻译)
假若将某个失去印象的不可分辨瞬间 以十二厘米的距离描绘你的话
向远处探索 橙色的集合体 就也能触手可及吧
天际线 仅仅那天将勾勒
假若有着谁也无法传达至我内心角落的颜色 就这样缓缓漫游于昏暗天空吧
在稍显不谐和的时间之流中 你安然沉眠 通过扭曲的窗口 尽情窥探吧
假若将我置身于生铁背侧 就这样使我渐渐融化 停止呼吸
假若 这冰冷的感触也好 孤独之铁的感觉也好 全都无法察觉的话
想在你的眼中再努力些 映以世间万物
假若我每隔十二厘米刺向你
于是在所有的一切都使我无法清晰的瞬间
假若我拼凑起无数十二厘米的瞬间 描绘你的话
就连如此遥远的橙色集合体 也能触手可及吧
假若将身躯置于无法理解的世界之中 就这样失去呼吸 成为孤身一人吧
所有人驻足回眸 终于回想起了关于我的零星
无从发觉的言语
假若我每隔十二厘米刺向你 于是在所有的一切都将我的双耳封闭的瞬间
表露出暧昧的神情 每隔十二厘米刺向你
于是所有的一切 用着难以理解的言语
舍弃气息的瞬间 某刻被原谅的瞬间
逐渐摧毁殆尽
表露暧昧神情 每隔十二厘米刺向你
于是在能够融合万千事物的言语之中 那所有的一切
在你所不知道的世界某处 淡忘后随之浮现出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