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周》读后感
《四千周》读后感
今天读了个技能书——《四千周》,废话很多,所以看起来很快,至于交了什么技能,一下……
当然,这个技能学起来很难,要用一生去回答。所以说,不如读《老子》。
这本书,很乱——作者或许都没有沉思,自己到底在想什么就落笔了,导致书的前后两部分,内容上,很串。
讲了许多很无聊的例子,没什么论述能力的材料,很水,当然——对思考自我的作用很大,也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畅销书吧。对了,他的中心就是“改变自我”
时间与我们的关系,大概是,我们只有使用权,但是没有所有权
所以,我们要“选择”“控制”时间,以此实现时间的最佳的利用。
针对,拖延症书中说——一开始便把最要紧的事情做了,不要先做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同时对于那种“形式主义”——单纯的仪式感的行为,书中是否定的。由此在第二部分又引申出“聚焦”的建议,不要迷失自我。
对于“不要迷失自我”,书中真的很重视,例如说,不要过分追求或者说注意自己的结果,要享受过程,或者说尽力把过程做好——可以延伸为,不要空想,要实干;不要担心,要尽心,然后就是,少给自己找理由,相信自己,但不代表自己没有任何责任——“分心”的本质还是在自己,自己注意力集中时,可能进入心流状态——书中叫“时间同步”。
对于那些过分担心的人,他提出——看到自己的价值,看到自己的渺小,也看到自己的进步——有的时候,你的自满、你的无聊,也许就是你的境界集大成了,那么这个领域又怎会令你感到愉悦呢?我喜欢,面试时的心悸;喜欢,辩论时的澎湃;喜欢,读书时的刺激——但没有这些,试也好、论也罢、书也罢,不过都是无聊的。
生活的乐趣在于何处?
是老子口中的“道”的探索,是孔子对郁郁乎周的向往,但是正是路上有苦,才有乐,不然什么是乐?不然,又怎么类似自我奖励的走下去?
不要迷失自我,这句话,太棒了——什么是“自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有人追钱,有错么?有人,追逐善或恶,有错么?
作为一个,人,我觉得这是没错的。
此书作为工具书来说,也是很有趣的。
1. 要自信,相信自己的力量,不否认自己,先相信自己能做到
2. 要面对真正的困难,自己全神贯注的挑战它,而不是寄托外物,妄图保全。
3. 接受自己,这个词很难受,但是不得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静下心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4. 不要试图掌控一切,因为生活总有意外,最好的心态我想是——尽力为之,而后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还可以理解为,聚焦自己的力量,不要分散出去。
5. 做自己的主人,这个时代,宗教、主义都在成为泡影,唯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是自己最好的信仰。
6. 所谓“完美”,不是“有了实验室再做实验”,而是决定好方向就去实践
7. 那些逝去的,也需要正视,正确的看待这些得与失。
8. 生活的长久来看一定是平凡更多的,这也是要正视的,一直在闪光灯下的只有遗体。
以上其实,都是在承认我们的“有限性”——夸父尚且有渴死的时候,何况我们这些凡人?——当然,有些事,值得支付一生,而后不计代价,我觉得这就是真正的浪漫与英雄。
第二部分,就是在教授读者驾驭自己的能力。
1. 专注,不要让“分心”,成为借口——分析的本质,是我们自己想要这样
2. 时间不属于任何人,所以没有人有确定的明天,要学着与不确定感共存
3. 虽然未来有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应对未来,就像——我们不能阻止黎明到来,但是我们能决定今夜是否欢娱。
4. 做这件事情的意义,不仅在于结果,过程也不错。
5. 人生不是一场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不是你走多快,而是走多远——于是,你也需要休息。
6. 生活有的时候就是要暂歇,停下来,看见自己面临的问题,整装再发。
7. 要有耐心,喜欢自己的问题,相信自己的能力,渐进主义的发展。
8. 选择是否容如社会,实现自己的“时间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