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传MJC考研:《人民日报》的历史你了解吗?

2018-05-09 13:54 作者:中传考研de核桃  | 我要投稿

众所周知,中央媒体是最为重要的耳目喉舌,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官方媒体、传统媒体的代表。

而对于中央媒体的界定实际上是指只能是隶属(直属)于中宣部、广电总局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新闻媒体。

所以,今天就和大家讲解一下中央媒体中十分重要的《人民日报》,顺便提醒一下考在新闻传播的研究生一定是要多读报纸的。《人民日报》是有整理好的电子版每天发布在官网上的,就算不去买纸质版的报纸,也是要看电子版的。对于当前的时事热点势必要有一个把握和了解,这也是新传学子的必备素质!

 

1948年,由原晋察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和晋察冀鲁豫分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合并改组而成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创刊,实际上发挥着党的全国性机关报的作用。

1949年3月嵌入北平出版,1949年8月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胡乔木、范长江先后任社长,邓拓任总编辑。

建国后,《人民日报》迅速由地方性报纸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最大的报纸,并向国外发行。

1956年改版后扩充为日出对开8版,并先后在各地出航空版。

《人民日报》的主要内容是:

①报道评论国内外重要时事思想政策问题

②介绍首都及全国各地情况与中心工作,交流经验,开展各种思想与工作问题的讨论

③刊登文艺作品和介绍文艺工作经验

④发表读者来信问答

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4次)

背景: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体制基本建立,,苏联新闻工作给中国新闻工作者提供了许多借鉴,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毛泽东刘少奇分别就此问题做了报告。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发表《论十大关系》成为新闻改革的指导方针,中共中央指示新闻改革。

改版原因:

①教条主义、党八股严重,内容枯燥形式呆板,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②对苏联的经验和做法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实际和群众生活,新闻宣传公式化。

③广大读者十分厌恶,不能为党和人民利益服务,新闻工作者深感不安。

人民日报改革:1956年4月,一场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运动在人民日报社兴起,

7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宣告改版,改版社论《致读者》总结了改报创刊八年来的成绩,把改版的重点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

①扩大报道范围

②开展自由讨论

③改进文风。

具体做法:

①发扬全党办报传统,取得了中央的支持。

②编辑部人员开展报纸工作讨论,思想解放,措施落实。

③发动读者参与改革,广泛征求读者建议。

④研究国内外报纸的有益经验

改革成果:

①报纸新闻数量大增,由四版增至八版,经济新闻占主要地位;

报题材广泛,提倡报道社会新闻,读者需要放首位,打破只报喜不报忧的框架;

②言论质量提高,短小精悍,一扫教条主义文风,

开展了自由讨论,体现独立思考和发表意见的自由

③认真编发读者来信,读者声音增多

④版面处理生动活泼,新闻图片有机结合

创办文艺综合副刊,思想知识趣味兼具。

新闻工作改革全面展开

新华社改革:新华社提出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目标,提高报道质量,对国外分社工作大胆改革。

广播改革:第四次全国广播会议结束,广播系统的改革在纠正学习苏联广播工作经验的某些错误中展开:

①改进新闻报道,扩大取材范围,加强同人民日常生活的联系

②贯彻双百方针,开展自由讨论,允许广播批评

③办好文艺广播,力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满足不同听众需要

非党报刊积极参与:《新民报》提出报纸改进工作口号“短、广、软”,贴近读者,贴近生活

改革意义:是建国以来新闻界的一件大事。

①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解放与更新,冲破了教条主义和盲从迷信,业务水平明显提高;

②明确了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继承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并进一步创新,

使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

③获得读者欢迎与支持,发行量增加,为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开辟道路。

偏颇之处:在反对教条主义时,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右倾机会主义,全盘否定建国后学习苏联的历史必然性和受益方面。

 

感谢凯程老师对本文的重大贡献

获取更多考研资讯,关注微信公众号zhongchuanedu

中传学姐微信:zhongchuanjiayou

【中传考研交流群】(2019)

加微信:zhongchuanjiayou,回复“19考研”进19中传考研交流群,群内不定期更新资料,还会有名校学长学姐直播讲座

不定期更新考研资料,更有优秀研友一起讨论学习哟!

让你考研路上不再一个人!

还等什么呐,赶紧关注吧

 


中传MJC考研:《人民日报》的历史你了解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