澪_3.元涯_2.平凡的寒(残稿,欢迎提出改进建议)
[磁砖的连载小说,风伯、乐七、弹簧等人参与创作]
夕阳穿过阳台,越过栏杆,越过玻璃门,打在地板上。
元涯的夕阳,旅途的尾声。
凉谷省,钟潭城,白松江边。杨柳枝条密密地垂下,江岸边野草随风摇曳。城市的中心有一座建立在湖面上的钟台,由此得名。
白松江边的北海联大,几乎是整个元涯帝国的最高级学府,拥有全国最强大的物理系。正是因此,帝国的首都设立在了凉谷省附近,正是所谓的浪京城。北海联大的学生和教授们偶尔会开发一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发明,比如说变戏法似的高温超导,不过没什么人有兴趣了解他们平时的活动。
小时候,李稀陶闲着没事在校园里漫步,那空明的栈道、层叠的石台、徜徉的涟漪,为她开拓了眼界,树立了航标,从此发奋学习,而天道酬勤,稀陶后来如愿以实力考上了北海联大。三生有幸,一世同频,李稀陶感激成功路上帮助过她的人,毕竟时光不会冲刷掉美好的瞬间。
那天李稀陶早起干题,就一个牵扯到微分方程的应用题,整了二十分钟也毫无头绪,虽说没啥天赋,但她知道自己的知识储备足够,于是出了宿舍,带着纸和笔下楼,在学校里散散步。当时已经是6月份,外边不怎么冷,但也说不上凉爽。起得太早,天还没亮,食堂压根不开门,路灯却开着。太极—相动力学的实验楼的灯也没关,不过那灯从来就没关过,并不是忘记关,就像浪京城的帝国大厦一样通宵明灯。食堂门口的草坪上有一棵叫不上名字的古树,地处寒带地区却四季常青。它罕见的歪斜样貌,据说是因为一次刮大风,从此校园里有了一棵奇树。
沿着主干道一直前进,便是一座横跨白松江的大桥。虽然天还没亮,但江上的运输船已经可见些许。在元涯国,大家都知道白松江的源头是嚎风山巅,一个长有一棵原始雪松的圣地,位于帝国的北部地区。但是论其下游,就没人有把握,因为帝国的执政者将白松江的下游划为了军事禁区,几乎每人知道那里的人天天在搞什么,只是传闻道:
看了半小时的船,木质的或铁制的,运输着石料、板材、物资或者别的什么怕光的东西。李稀陶灵光乍现,有了解题思路,但这绕弯路的门道似乎又经不起推敲,于是放弃了这屑题,回宿舍背书去了。
清洁工焦金鲁见了人行道上一张写满离谱符号的草稿纸,也不知道是谁干的,默默地把它捡起来,颤颤巍巍地放进“可回收物”的垃圾分类箱中。
随着一片鸟鸣声,晨曦放,远山明。
昨夜当地某家报社听说帝国的一位失踪多年的高层将领黄逊在虚拟世界被找到,这消息是一个浪京城的茶馆的店主在三位高层工程师闲聊时无意间偷听到的,报社立刻引了号外,不料卖报的小伙遇上了巡逻的武警,整个报社被抄了,朝廷使者一方硬说他们传播不实言论,立了所谓的“叛国罪” ,那老板伤心得没话说。号外传单散落一地,大概是因为太仓促,气急败坏的警官忘记收拾它们,不过早年辍学的焦金鲁不怎么识字,看半天看不懂,只是把它们当作废纸给收纳进回收箱了。
焦金鲁具有他人不及的勤劳,先前在工地时即使干一天活也不叫苦,因此城管安排他搞保洁,使之吃喝不愁,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在他年轻的时候经历过车祸,因此失忆,也失去了自己所爱的一切,只是偶尔从家里拿茶具来,坐在白松江的草丛中品味来自异地旅商的茶芳。
话说元涯境内大部分地区终年严寒,不能种茶树,只因西海岸有来自南方的夏季暖流,才使得元涯的西方有大片的良田和山涧的茶谷。
元涯的首领名叫“长生云”,世人称“荆云导师”。元涯本来没多少茶树的,只是云平日习惯饮茶,全国上下才跟风,市区出现大大小小的品茶铺子。大片的良田改种茶,这反而催发了百年未有的粮食危机。云丝毫不在意粮食库存形势愈加紧张的事实,也许是因为云身边的高层执政者们从未向他提起过此事。
(这是个残稿,因为上学期间没什么时间写,所以就写一段发一段。这次发了个残稿,以后再补上吧。现在已经录上去的内容大概是这全篇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