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在易武吗
倚邦,是古六大茶山之一,因倚邦茶山最早由倚邦土司管理,茶山之名都称为“倚邦”,所以,在倚邦境内,大的茶山均称为倚邦茶山。

倚邦茶山在清朝时期是普洱茶的主产茶山,鼎盛时期茶园面积达到三千多亩,年产茶叶达百担以上,京师皆取倚邦茶为贡茶,历史上游击队均以倚邦茶山为经济后盾,镇压农民起义均以控制倚邦茶山为上策。在清朝的倚邦、勐腊、攸乐、易武、曼撒、蛮砖六大茶山中,就有“曼撒出好茶”和“易武是茶的故乡”之美誉,并有“离开易武不知茶味之说”,也离开曼撒、倚邦则声名不显,甚至声名全无。可见倚邦茶山是六大茶山之首。
倚邦位于勐腊县象明乡南部,从象明到倚邦最快也要3小时的毛驴车程。倚邦村委会下辖倚邦一村、倚邦二村、倚邦三村、倚邦新村、龙古村、曼桂山村、石膏菁村。倚邦的茶王树就在倚邦二村寨内,而离茶王树不远的另一座茶园里的古茶树则挂着“茶叶树王”的牌子。
如今的倚邦,在正街还可以看到老式的土木结构老房子以及成规模的大叶种古茶树外,还有新式的砖房,甚至可以看得到水泥钢筋结构的房子。在离倚邦村委会不远的龙古村成片的胶林中有橡胶、咖啡、砂仁等经济作物;在龙谷山深处的石膏菁村则以出产石膏闻名。

清朝年间,先期入住倚邦的江西籍汉族人带动了当地的制茶技术传播开去,后期入住的官兵又带入了贡茶的加工技术,加上倚邦茶山的土壤气候条件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勐腊县境内各兄弟民族的融合与交融,逐渐形成了倚邦茶山的独特贡茶制作技艺与技术,并逐渐形成了倚邦独特的生产加工工艺。在清末民初时期,倚邦的茶叶经营就呈现出生产加工工艺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的良性发展格局,经营户秘制的普洱茶均注明“倚邦”二字以显荣耀并区别其他茶山。
到了民国年间,倚邦茶山的茶叶产量恢复到鼎盛时期并成为勐腊县境内乃至云南省茶叶的重要集散地和生产加工中心区域之一。每年茶叶收购季节,昆明、思茅及省内各地商贾云集倚邦,茶叶价格也逐年上涨,并引发了茶叶产供销及茶叶加工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清末民初时期,由于倚邦茶山远离交通干线而造成交通不便和信息不畅,去往倚邦采收茶叶的商贾均要步行三天才进到倚邦,茶叶运输主要靠马帮驮运。民国年间在镇压攸乐农民起义过程中,起义军扼守攸乐、把守易武兵败后,退守曼庄并焚烧了曼庄的房屋后向西北撤退。

当时,撤退到现今象明街时因追兵太急,就地来不及制作干毛茶而把鲜叶装入大葫芦内埋入土中;待追兵撤退后取出土中大葫芦时则发现经过发酵的茶叶已散发出诱人的陈香且叶色也发生了变化而无法销售。此后,“把鲜叶装入大葫芦中自然发酵”的技术就在当地传播开来,“大葫芦”也因此被讹传为“大路”。
由于运输不便和信息不畅及“发酵”技术的出现和运用,出现了“运到茶叶出倚邦”的现象,部分茶叶甚至运到攸乐就地交易。当时的《思茅边地社会概况调查报告书》也有相关记载:“……近因易武发展晒青毛茶(注:当时称晒青毛茶为“青茶”)致使攸乐直接收买晒青毛茶焙后运思城转口(注:思城即现今思茅)……或由易武运至倚邦转思城……”而出现“运到茶叶出倚邦”现象后,部分茶农和商家的茶叶就地加工后运到攸乐或易武就地交易或制成紧压茶由思(茅)——(勐)海官马大道辗转昆明再分销全国各地。
到了民国27年(1938年)为保障运输而修通了由易武经曼庄到象明约100公里的公路,同时也修通了由思茅——倚邦——曼庄——易武的马车驿道。随着公路和驿道的开通,茶叶运输开始以汽车运输替代马帮驮运,茶叶价格也随之下跌。茶叶的运输也牵动了茶叶加工业向勐腊县东南片区扩大发展。到了民国31年(1942年)前后,倚邦茶山又出现了“茶商云集,人烟辐辏,有举盛焉”的景象。

但随着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攸乐、易武,并在象明设立了“驻象明守备队”,倚邦茶山的茶叶就地加工后只能运到勐腊县东南片区的易武、勐伴、曼庄进行交易,并逐步形成了以勐伴、曼庄、易武为中心的勐腊县东南片区茶马互市中心,倚邦茶山的茶叶加工技术也随着向东南片区传播开去。抗日战争结束后,茶叶价格下跌,茶叶运输又恢复到马帮驮运,倚邦茶山的茶叶就地加工后也还是运到攸乐进行交易。
新中国成立后,倚邦茶山被划归曼庄公社管辖并为攸乐茶厂所经营;到了1957年,倚邦茶山又划归象明公社管辖并为易武茶厂所经营;1984年,象明公社改为象明区时,将倚邦茶山划归倚邦乡管辖。随着攸乐、易武的恢复茶叶生产,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末倚邦茶山的茶叶又主要运到攸乐就地交易。

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倚邦茶山境内虽还有少量的分散种植户但已不再是主要的产茶区。进入21世纪后倚邦茶山的茶叶又主要流向普洱茶生产加工中心区域勐海和昆明。如今在倚邦一村尚有20余户人家在自家寨子附近的茶山内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制茶技术,其产品还是在本村内销售并由此保持着古茶山的气息。
—————— 七象茶业,做原汁原味的云南茶,不辜负经典云南味!——————
七象®茶业起源于金庸《天龙八部》中,段誉遇见神仙姐姐的云南无量山,无量山为云岭山系,东临把边江,西靠澜沧江;七象的祖辈世代生活在无量山“双江畔”,依托滇藏茶马古道,以传统种茶、采茶、制茶、运茶(马帮汉子)、售茶的古法讨生活;“无量山”族人自小就接触茶、学茶、种茶、制茶、喝茶、经营茶;茶,深深的融入了“无量山”族人的血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七象®茶业,专注于云南各大名山古树普洱茶的,本土中高端茶饮品牌,坚持从源头开始,深入各大茶产区,走遍名山古寨,扎根茶山拜师求学,摸清茶性,吃透制茶技艺、经验,用近9年的时间和云南茶“死磕”到底;“深耕原汁原味的云南茶,不辜负经典云南味”;致力为饮茶者打造更安全、更健康、更适饮、更有感、更有面、更方便、更美好的云南“本家”茶,励志让更多人爱上云南茶。
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七象茶业↓↓私老喵说茶,享茶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