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射炮的弹幕射击!


在现代化的防空导弹发明以前,水面上的舰艇和陆地上的部队要对付来袭的飞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高射机枪和高射炮回击!甚至还有步兵用大量步枪集火射击的土办法。但是步枪反飞机高度一般不超过500米,高射机枪的反飞机高度大多也在1000米的高度以下,因此当时反飞机的主力,还是从小口径高射速,到中大口径低射速但是发射炮弹高度高,威力大的高射炮。比如二战以后装备的100毫米口径大威力高射炮,反飞机的高度可以直接达到1万米以上。高射炮往往炮身长,初速大,射界大,射速快,射击精度高,既适合对空射击,也很适合于平射。其发射的弹丸巨大的动能或者极高的射速会赋予其强大的杀伤力。直到今天,在各种皮卡加上小口径高射炮的组合,仍然是是中东和非洲战乱地区的热门当红组合,在缺乏高技术武器的非正规军手中是相当高端的存在。
但是作为一种一次性发射的身管武器用来反空中飞行的目标,往往有身管武器的固有弱点,这就是高炮发射的弹丸,一旦出膛就不能再改变飞行轨迹,只能在惯性和空气阻力和空中风力的综合作用下,做半弹道飞行。而空中的敌机等目标,却是在不断变化飞行轨迹,甚至可以有意的躲避各种高射炮的弹道轨迹。因此指望高炮只发射一两发或者几发炮弹就命中敌机,这基本还是神剧一样的存在。因此一个世纪以来,不论高炮口径的大小,要命中飞机或者当代的导弹,只有密集发射大量的弹丸,在空中形成像一道云层一样的弹幕,才能更加有效的拦截甚至是直接击落敌机。而弹幕一词,在现在也重新流行,不过是指在一些视频网站上的现场密集评论。不过这种延伸意义上的弹幕,和站在空中飞机驾驶员的角度来观察被大量高炮拦截时候的眼前状况,还是非常神似的。

在在空中打出密集的弹幕,对中小口径的高射炮来说,就必须做到本身发射的高射速,因此这类小口径高炮往往是机关炮,一般发射高爆弹和穿甲弹两种弹丸,发射率为每分钟220发至450发,瞬间吐出的金属弹幕和巨大动能将是低空飞行的飞机和导弹都非常畏惧的。 二战期间最知名的高射炮是德国的88毫米高射炮。其射程高,弹丸速度快,除了可以直接反飞机,还能直接平射反坦克,打步兵和打碉堡更是轻而易举。因此88高炮稍微改装,也成了后来德军二战中的经典坦克炮。大口径高射炮不能像中小口径高射炮一样直接靠高发射速度打出拦截飞机的弹幕,因为他的发射速度一般每分钟只有20发以下,无法直接让大量的大口径炮弹形成空中的弹幕。但是大口径高炮的单位装药量多,可以在每发炮弹内部集成大量的破片或者钨合金弹珠,这样每发炮弹爆炸后,都可以在空中形成半径高达几十米的杀伤弹珠的密集弹幕区。若使用几十门这种大口径高炮集中火力射击,可以在阵地一侧的某个空域,形成像一大片破片云一样的庞大弹幕,让敌机不敢轻易靠近。比如越南战争中,大量的100毫米高炮,集中火力在从3000米到11000米的高空,形成密集的爆炸弹幕,让美军的B52轰炸机群,不敢轻易的接近河内。

而个别不服B52,一旦钻入这片弹幕云就立即被打了下来,曾经创造过几十架B52被击落的记录。到今天,现代化的自行高炮和步战车往往都有可以编程的智能弹药,可以控制炮弹的爆炸时间,配合极高的射速打出更密集的弹幕拦截敌机和巡航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