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分享三个哲学问题

2022-11-06 23:38 作者:Mythovery  | 我要投稿

这个哲学问题与学术性哲学无关,就是三个测试题,假设条件然后让你思考你的选择而已。因为问题有一定象征性,能在思考中得到哲学启发,答案并没有对错之分,所以称为哲学问题,因此我希望不要太在意条件中的逻辑问题。这三个问题都是自己想到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㈠假如世界上只剩下你一个人类,其他生物都会对你保持敌意,无法交流。你知道以上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在生存条件无忧的情况下,请问你能在这个世上坚持活下去吗(不会主动寻求了结或作死)?

㈡假如你永远都不能再感受到任何正面的情感与感觉,可以理解为针对性地消除了让你快乐的激素,除此之外没有变化,请问你还能坚持活下去吗?

补充理解:你能够理解什么是快乐但无法感受到;你不会感到舒适但会感到痛苦,情感上同理;这并不代表你会时常陷入无法自拔的低落中,只是将快乐变为无情绪而已。

㈢如果将人生概括为“追寻幸福与逃避痛苦”两件事,对应的定义由你决定,请问在二者之间你更偏向哪一方呢?

在理解和思考以上问题之后,你的答案是什么呢,其中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这些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三观,但还达不到说明三观不正的程度,仅作为了解自己与思考哲学的参考。接下来我将一一解释问题中的哲学意味。

㈠⒈第一个问题的第一层是——

孤独

,你已经处于绝对孤独的境地,没有其他人,没有动物会与你亲近,更关键的是连虚假的希望也没有,因为你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一部分人会在这个层面被劝退,但大部分人还是能与孤独相处,不至于放弃生命。

⒉那么到了第二层——

意义

,世界上的一切似乎都丧失了意义,世上的金钱都是你的,但是金钱的概念并不存在了。你可以尽情地玩游戏,享用美食,睡好觉,还有完成一直以来觉得遥远的梦想。但最终你会觉得这些快乐是空虚的,你只能是单方向地索取人类的遗产而已,无法给予,你说的话,写的字,就如同不曾存在一样,你已成为没有价值的存在,毕竟整个世界都已经丧失价值了,所以你会因此感到绝望……大部分无法坚持下去的人都是基于这个层面的原因,因为认为人生的意义需要他人的存在来体现。

3.那么选择坚持活下去的人又是基于什么观念呢?首先当然是“人生的意义就是让自己快乐”的观念,在这显然是有道理的,从客观上看,如果不是坚持不下去谁又不想活着呢,但挺可惜这三道题并不能给予这么想的人太多帮助了。 4.下面是我对这道题能想到的最深的一层了——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虽然曾经的大家都消失了,我已经不会被任何人记得了,但我还记得大家,只要我还活着,那么大家都还没有真正消失,所以我应该尽可能地活下去。也许你会觉得这没有意义,因为我也终将忘掉一切,让一切归于虚无。但一直以来我们不都是这样的吗?平凡的一生终会无人记得,纵使如此我们也在尽力活着,有一瞬间我觉得我在这世上已丧失了意义,但所幸我还记得曾经的大家,我希望让大家在我心中活得更久,所以我会坚持活下去。 其实只有抱着这种想法才能真正地称为坚持活下去吧,如果仅仅是想享乐是无法坚持面对困难的。不过倒不是有要求如何活下去,各个观念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对错,如何理解就看个人了。 ㈡⒈第二个问题的条件已经称得上残忍了,如果是认为“人生就是要享乐”的人已经开溜了。能否坚持活下去的依靠既然已经没有

幸福

,那就得考虑

意义

了。

虽然这个条件似乎并不会影响其他方面的人生意义,你仍然可以帮助他人,完成自己的梦想,但问题是如果没有满足感完成正反馈的话,你还会继续做这些事吗?会不会觉得没意思然后放弃呢?你可能会想,平平无奇,亳无波澜地度过一天不也是常有的事吗,这样一直下去不就行了。意义的话,就把目标当作回家的路,只管前进就行了,当作家常便饭地做就行了,只要知道自己做了有意义的事就能坚持活下去吧。

的确,这个想法我也无法反驳,应该是个不错的观念,没有提到的另一方面,就放到下面说吧。

⒉没有快乐来平衡的

痛苦

究竟有多可怖呢?虽然痛苦本身并不一定需要快乐来消解,那么痛苦就该和平时一样没什么太大影响吧,而且也不至于像抑郁症那么严重(事实上抑郁症或许并不比这道题的条件轻松,只是还有治愈的希望,但痛苦却更多)。但失衡其实是相当严重的问题,就好比你一直都在付出却从未得到回报,并且你也知道得不到回报。如果遇不到痛苦还好,一旦遇到了,怨气会一直累积然后把你压垮。

⒊不过这也并非无解,古代的贤人君子不也认为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吗?对痛苦的事无感的人不也可以想象得出来吗?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条件并没有什么影响吧。但这样不就跟机器人一样了吗,而机器人本来就是无视快乐意义活下去的东西,这样就连问题也失去意义了,人类可不是可以无条件活下去的生物。但若是以活下去为进化方向,人类也会逐渐变为像机器人那样的无感情吧,这是正确的吗?(感觉有点跑题了)

㈢第三个问题虽然有充数之嫌,与之前的问题也有重复部分,但还是能讲点新东西。正常来说,选择追寻幸福的人更多吧,那选择逃避痛苦是因什么想法呢?这其实跟“佛系”很像,如果一个人经历了许多痛苦,那么对他来说安定就算幸福了,或者说比起幸福,更害怕痛苦,所以并不会全力地追寻幸福,以免承受相应程度的痛苦。就好比爱一个人的程度越深,失去的时候也会更加痛苦。但对于青年人来说,还是应该追寻幸福才好,毕竟经历还不多,未来还很长,如果就因为害怕痛苦就放弃了追求,放弃了爱,也会因此错过许多东西。所谓平凡,是存在于波涛平静之后的,这也是为什么朴树要在《生如夏花》之后唱《平凡之路》,这是并不矛盾的。

话说回来,逃避痛苦也可以在心里层面上解决,好比你买的彩票中了大奖,你欣喜若狂,然后你就不小心把它烧毁了,正常来说你会先心肺骤停,然后痛苦万分。但逃避痛苦的能手就会想:这次的彩票也是一如既往的没中奖呢(笑),更有甚者会觉得自己是中过大奖的人了,这不是很帅吗?不过真能做到这种程度的人,一定是个精通人生哲理的白痴吧。

差不多就说这么多吧,虽然应该还有些方面没有提到吧,如果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中提出来讨论。最后感谢你的阅读与思考,希望这篇文章能带给你启示或帮助。

(说起来这新版专栏好差劲,啥都没有,已经不想再用了)

分享三个哲学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