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2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答案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数字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课题:《蜀相》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斟酌字句,积累词语,品评古诗词之味,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思维发展与提升:多角度、多层次研读探究,从多个维度梳理对古诗词的理性认识,提升严谨性、系统化等思维品质。
审美鉴赏与创造:揣摩意象,体察意境,探究虚实相生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感受诗歌的感情力量,获得阅读鉴赏的审美体验。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诗词蕴含的文化精神,探讨其当代价值,认识古诗词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培育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研读赏析四首古诗词,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交流研讨,梳理对古诗词的认识,品味咀嚼其中丰富的意蕴。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班班通
教学过程:
【课前读】学生大声朗读《蜀相》原文、相关文学常识及文后注释。
活动一:知人论世,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一读:朗读全诗,正音,初步理解诗意。
问题:如果让你用“一个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
参考: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个有才气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
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了战争,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
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有诗句为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诗文。
2、二读:朗读相关文学常识,温故知新。
①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
②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冠以(诗圣)的美称。
③评价杜诗的名句(“语不惊人死不休”)。④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⑤代表诗歌(“三吏”)、(“三别”)。⑥诗作风格多样,以( 沉郁顿挫 )为主。
3、三读:读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