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贵阳本地苗族服饰】花溪挑花展拍的一些照

2023-01-31 02:58 作者:Saiunitsu  | 我要投稿

在贵阳人口不足十万的百年之前,老火车站等老城其实都还有许多苗族村寨,不过城市开发后已经逐步淡出视野。外地人来贵阳租到的苗装基本都是舞台装(基于黔东南西江、南花等地的一种苗装工业化改造),但其实贵阳本地的苗族服饰与其大相径庭,更加古朴,与平坝出土的宋代苗族女装看得出一脉相承(当然,挑花是刺绣,平坝出土的是更传统的蜡染为主)。

贵州博物馆馆藏平坝(离贵阳50km)出土宋代苗族女装说明图

贵阳本地苗族支系众多,以汉语旧称而言有“花苗”、“青苗”和“红(簪)苗”等,都属于西部方言(Hmong)。现在是高坡苗乡所在的花溪区对民族文化保留与挖掘较好,以户籍人口计算苗族占花溪区的18%左右,以“花苗”为主,属于Hmong贵阳次方言北部土语。花溪式苗装在乌当区的苗族,以及旧贵阳府的惠水、龙里、贵定等县(现属黔南州)的同支系也有分布。去年12月到今年2月5日,花溪公园旁展出了一些传统的挑花*服饰,这里记录一下,并补充一点其他书的资料。

*苗族挑花:刺绣的一种,以十字为基本针法,传统上刺绣前不打底稿。除了单纯的审美元素的符号外,也刺绣苗族传说故事,如“狗衔粮种”的整体式构图。


花溪公园北侧,新修的什么“乡贤里”裏面
前言,不过基本没太涉及服饰本身的信息
似乎是1900年左右的
似乎是民国初期
好像是60年代左右

以上五幅图按时间排序,好像是1900年到2000年,差不多20年一张图。可以看到色彩有明显变化趋势,民国初期以前以靛青色底搭配银白色绣花为主,桃红色等彩色使用面积小。而到了新中国以后,颜色变得鲜艳,大面积使用桃红色、黄色等丝线刺绣,不过都是以靛青色麻布为基底(当然文献说80年代后大量使用工业机织布做底,乃至用化纤窗帘甚至麻袋做底的艺术——不过这里没有展出,想必也很有趣)。


最后这张是非遗“贵阳花溪苗族挑花”的传承人王启萍女士当年自己绣的嫁衣,约当7、80年代之交。


下面好像是蝴蝶和花的纹样

背褡”背后的方形织物的细部刺绣细节图,只能辨认出大量的蝴蝶和花的元素,图1的几何形状不知道寓意。



服装构成

下面是本次展览没有写的,关于衣服的细节,譬如如何构成、穿着的介绍,来自《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 苗族卷》:

百褶裙图,以青蓝色土布制成。苗族与汉女一致,两截穿衣,并不是某些舞台装的连衣裙或者上衣拖地。百褶裙长度仅到脚脖子智商,但需在前面束上“围腰”(其实外观更像“蔽膝”,而非部分汉族、土家族、布依族近代服饰中的围腰),长度超过裙子10cm以上,用宽腰带束系,在背后打结垂下*,腰带与围腰也大多绣满花纹。

*因为宽腰带加之背褡的方形织物束于背后,叶圣陶在抗战旅居贵阳时曾经发出“或腰缠织物如日本女子,显然可辨为苗族”的感想,但其实原理不完全一样,贵阳苗族服饰背后是腰带结和方形织物“背褡”的组合,“背褡”是和交叉于领前的宽带相连的,和服则只有腰带结。

贵阳花溪苗族服饰的上衣为保留上古遗风的“贯首衣”,“领子宽大,右肩部开口,在领口镶饰一条较宽的白布边,穿着时领子向外翻折时露出一条白边,如同将一面旗帜披在肩上一般,因此也称之为“旗帜服”。衣片前短后长,前片长及腰际,后片或长过腰,或长及臀,两侧皆不缝合。袖子有无袖和长袖之分,长袖的袖山处与衣肩的上部缝合,传统的上衣袖口长而宽大,如今袖口长与手腕平齐。”(《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 苗族卷》,149-150)

最简单的理解,贯首衣就是前后的布不缝合,仅仅与袖在肩领缝合(无袖贯首衣更好理解,就类似一块布中间挖个洞)。不过因为要穿内衣加上束腰带,受凉或者走光的情况也是不会发生的。


贵阳花溪苗族围腰与腰带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到腰带很宽,有18cm(当然宽度和长度都还是与和服差别明显,和服腰带一般30cm宽,长4m左右)。围腰与腰带下面都点缀流苏穗子。


前面讲到的背褡的几种布局结构。可以看到结构和纹样都有高度程式化的特点(或者用雷德侯的术语,“模件”/Module),但是对布局结构、元素的选择、色彩搭配等方面,却可以自主决定,使得作品既能体现自己的意趣,但在视觉上仍然符合传统审美,不会有类似西方对东方凝视下产生的文化挪用和拼贴现象。


一幅上衣背面的整体图,这本书没有具体解释这个纹样的细节,我不知道如何体现“家园”纹,但看上去非常和谐。连片的青黑色区域在穿着时是背部和上衣下缘,面前展现的是满身绣效果。



上身效果:(来自《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丛书·贵阳市卷》)

©花溪区文广局

80年代的小朋友,现在都是阿姨了。这里看上去另外的护领是“背褡”(花披带),背后是一块前面展出的方形挑花,前面两根宽带在胸前交叉,再系于背后,非常繁复华丽。此外头上所戴应该是花冠,而非银冠,小朋友似乎也梳了发髻或者盘起辫子来插头饰。全身的银饰只有胸前的长命锁(热知识:过去汉族也戴,红楼梦里经常出现这东西)

稍大一些的女装效果图,来自《中国少数民族设计全集 苗族卷》
现在可能已经后继无人了

乌当区的苗族服饰,与花溪大体类似,不过其图像讲究呈正方形。另外喜绣相传为苗族首领印章的“印纹”(前面花溪苗族纹样里不知寓意的几何纹可能也属该类)。贵阳苗族是否存在类似日本过去的家族相传且有区别性的“家纹”,尚无专著收集整理。(完)



【贵阳本地苗族服饰】花溪挑花展拍的一些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