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饭的故事·舌尖上的旅途(二)香港茶餐厅
香港和广州很相似,都是包容性很强的大都市。既有中环压迫感十足的摩天大楼,又有大爷大妈夜间蹦迪的旺角街头;既有乱成蒸汽朋克风格而世界闻名的最大违章建筑——九龙寨城,又有人文、科学、规划、风景、体育五维爆表闻名世界的港科大。
香港虽小而五脏俱全。人文、自然、风景名胜众多,我们像喂不饱的食人鱼,从太原街到百老汇购物,从港大到太平山观光。一览维多利亚港的夜景,如饥似渴地吞噬着香港,永远不会饱。
回到住处已是晚上八点,这才想起我们已经几十个小时没吃过正餐(早餐,中餐都是干粮),当时也没有美团,大众点评。要找吃的,只能迈开已经走了两万多步的腿,在未知的环境中寻找美味。
一连走了几条街,发现街上不是饮品店,就是开始叹晚茶的粤菜馆(已经不提供晚餐了),要么就是吃不起的店。纵然昂贵如斯,竟然还满人了,无怪乎蔡澜先生说:“香港的地价贵,食物再贵,与地价比也微不足道,因此香港人很舍得的在食材上花钱。”
最后在旺角的一排居民楼下的商铺里,我们找到一条通向二楼的窄窄楼梯,二楼的招牌表明这是一家港式茶餐厅。我们一家三口讨论,认为到一个地方就要尝试当地的特色,至于这家店是否正宗,吃过便知。
走上二楼,来到一个小楼梯间,有四平米不到的样子,一侧只有一扇半个防火门大小的玻璃门,另一侧是黑洞洞的水泥毛坯,不知通向哪。
我们三人排成一列,纵向挤进玻璃门,没想到这门后别有洞天。狭窄的玄关放了两盆迎宾的蕨类植物,店内面积不比我们在内地商场里的中型的餐厅小,看起来还更大,因为老板发挥了香港人的天赋,在其中放下了足够容纳一两百人吃饭的桌椅,并且不显得有多局促。
此时已经过了饭点,找座位很方便,但我环顾四周,稍微数了一下,有50多个人仍在用餐,三四个服务员依旧忙碌,点单,上菜,收碗,甚至在拿抹布用力地搓着墙壁。这或许是这家店看似老旧,墙纸仍是鲜亮的橘红色的原因。
在这些服务员中有一人尤为忙碌,而且其他人遇到搞不定的事情的时候,主要求助于他。他穿着洁净笔挺的白衬衫和西裤,一头白发齐整,像稳重睿智的欧洲老管家;头上带着耳麦,不停地向后厨传达指令,又像个身经百战的前线指挥官。
他还能在普、粤、英三语之间无缝转换。他的英语我没有听清,因为隔太远。但他说普通话却不带一点广东口音,十分标准,像普通话说得很好的台湾人。更令人赞叹的一点是,他的动作虽然快却又不失礼貌,让人感觉很舒服,这大致从他动作轻柔,态度严谨和对客人的问题有求必应,毫无厌烦之色可以看出。
我猜想他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如果拿武侠小说打比方,那么重庆牛肉面馆老板就是步惊云,狂傲不羁;而他则是西门吹雪,有种优雅而沉稳的气质。
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看着菜单,我们不免觉得有些贵,那是在2014年,一道土豆牛肉就要近60港币。不过我们想既然在香港,贵一点理所当然,于是我们点了三个家常菜和鸡汤,一共260多港币的样子,不免有些肉疼。
但菜一上来,我们就觉得260多是值得的,他的一道土豆牛肉少说用了半斤牛肉,而且牛肉是炖出来的,毫不塞牙,汤里的鸡肉量也不少。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是很新鲜的原料,他的海鲜与蔬菜都是小炒和白灼的做法,一口可以吃出新鲜不新鲜。
香港人口密集,寸土寸金,这么新鲜的原料必定价格不菲,我们当场一算,加上人工、水电、铺租,觉得老板你是不是做亏本生意呀?离开时这里也接近关门了,我们发现“老管家”已经坐在收银台上开始清点,旁边恭敬地站着收银员小姐姐,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这个“老管家”很可能就是老板!难怪他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他的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可能足够让他在希尔顿这样的大酒店当上主管,或者成为富豪的高级管家。
虽然不知道他的故事,但是从他的认真的工作态度,平淡的神情看得出,他自己一个人,招三两服务员,在小而拥挤的香港经营这一家小而繁忙的茶餐厅。这才是他心中的理想生活,只存在于他人幻想中的都市隐居生活,用美食为人们带来欢乐,又不用看上级和老板脸色的自在生活。
不过在香港,想过上这样的生活,没有点经济实力还真不行。下到一楼,我们偶然瞥见墙上贴着一则招工启事:服务员工资19000港币/月,洗碗工工资20000港币/月。不禁指责起万恶的资本主义来。
在这家港式茶餐厅恰过的饭菜,味道记得不如牛肉面清楚了, 要我形容的话就是好吃。 印象最深的反而是充实份量的饭菜,与我们当时的奇怪心境。
正如上面所说,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到处都充满了美,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整洁的还是杂乱的,有序的还是疯狂的。真是美不胜收!
它也充满了机遇,对于讨生活的人,是转瞬即逝的钱景;对我们游客来说,是一闪而过的奇遇。这样,我们的脚步也不禁变得和他们一样快,生怕错过什么似的;胃口变得更大,因为这里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尝试。
但我们是人。是人,都会在步履不停的奔波中疲惫,都会在排山倒海的霓虹广告牌和天井般的skyscrapers的包围下感到孤独无力,然而野心却可以是无限的,弱小的肉体与膨胀的思维同时构成了人和他的痛苦与怀疑。
不过我们也可以很容易被满足,只要一餐饭够多,够好恰。这种实实在在的感觉告诉我们:吃得太快,就算恰得再多,再好恰,也会忘记的。甚至就在当时,也感受不到五感的享受。
总之,这种从用膳之前不满的痛苦到用完膳之后的明白,是仿佛被上了一节课,被尊者点化顿悟的感觉。是管家老板的隐喻,替我们做了一次知足与欲望的辩论。
这就是美食的魔力,它的神奇取决于厨艺、食材、时间、心境……我们记忆中的美食,不是现实中的美食,因为它已经变成了五感获取的数据在脑中的存储。因此,每一次与美食的遇见,都是我们人生的独特童话。
你和美食的独特奇遇又有哪些呢?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