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读书笔记·杜审言(2)

2020-01-27 20:20 作者:春日之酒  | 我要投稿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是一个很复杂的对句。这是说,在破晓之前去登山临水远望,看见这海面上透出一点红光,然后越来越亮,最后这火红的太阳就从海面上跳出来了,这个时候,天边的云彩染上了各种各样的奇幻的色彩。为什么说是“梅柳渡江春”呢?这南方的气候比较温暖,所以是江南的梅花先含苞,江南的柳树先有了绿色,然后这春天的脚步才漫漫地渡过江来,接着这江北的梅花也开了,柳树也绿了,春天也就来到了。这个“渡”字真是细致地写出了春日气节的变化,写出了春天的脚步。叶先生说这两句不仅写得非常精美,而且写得非常开阔,有一种“气象”在内。 “气”是一种精神,是精神上有一种开阔博大的规模、形式,所以叫“气象。”而这两句怎么就有“气象”了?我是这样理解的: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象十分阔大。破晓之时,海面广阔无垠,在那水天相接之处一轮红日缓缓升起,将周围的云彩染上了丰富的颜色。梅花柳树从南自北,渐次开放,渐染新绿,春天好似一位仙子,凌波微步,广袖轻拂,这大地之上就渐渐有了盎然的春意。此番景象,光是想象出来便觉得胸襟开阔,神气舒爽。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淑气”是说春天和暖的阳气,“黄鸟”就是黄莺,这是说春天那和暖的阳气使得黄莺的叫声一天比一天多,也一天比一天好听。“晴光”就是日光,说这个水面上的绿蘋随着水波流动而摇荡,阳光就在蘋叶上闪动,在水波中反射出美丽的光影。在高中学段接触的古典诗歌鉴赏中,炼字是非常重要的考点。一个字,会使一句诗活起,这就是“句眼”、“诗眼”。一般来说,一句诗中出现的动词极有可能是需要推敲琢磨的“炼字”。在这两句里,“催”和“转”就很重要。如果这真是一道炼字题,该怎么答呢?“催”字的本义是催促、促使,春日的气候越来越和暖,这样的和暖就催促着黄莺不停地啼鸣,气候温度的变化在这个“催”字中表现出来;“转”是转动之意,我个人非常喜欢这句,闭上眼来浮现出的画面是,明媚的阳光倾洒在水面上波光闪闪,水面上的绿蘋随着水流而波动,洒在绿蘋的上的日光就随着晃动,真是一派浮光跃金的美妙景象。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这首诗的内容与他的题目是极符合的,时节、对象、游望所见的景色都说到了,就差一个“和”了。“古调”在这里是指陆丞的原作,“思”在这做名词讲,说是有一种情思,这时要读四声。这两句是说,我忽然听到你做了如此高古的一首诗,于是引起我内心的一份思乡之情,我忍不住流下泪来,沾湿了我的巾帕。

以上是这首诗的内容,从形式上来看,杜审言的这首诗完全合乎律诗的声调(格律附图)。其次首联中“云霞”和“梅柳”都是名词相对,“出”与“渡”动词相对,“海”和“江”都是自然中地理的名物,曙光对春色是名词相对;颈联中,“淑”是形容词,“气”是名词,“晴”是形容词,“光”是名词,“催”和“转”是动词相对,“黄、绿”都是颜色,“鸟”是动物,“蘋”是植物,名词相对。可见,这两句对仗也是极工整的。

格律附图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读书笔记·杜审言(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