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假寒
张子语的话一出,众人都看向刘大夫。
刘大夫袖底的手,暗暗攥了攥,眸子凛冽,轻霜覆面。他没有怒斥,而是不轻不重的冷哼了声。这声冷哼,显示了他的气度和威严,叫人不容小窥。
陈家众人就纷纷将眼睛挪开。
“长苏,不可无礼。”张家二哥出来打圆场,声音并不严肃。张子语和刘大夫对峙上了,陈家既不好得罪刘大夫,也不好得罪张子语,说什么都不恰当,局面有点僵持。
而张家二哥是张子语的兄长,他不是陈家人,他可以呵斥族弟,打破僵局。
“是。”张子语很通透,顺势接了张家二哥的话,收敛锋芒。
张家二哥很满意,心就彻底偏到了张子语这边。他笑笑,看向刘大夫:“舍弟幼年,言辞不当之处,刘大夫多担待。”
人家算是赔礼了,刘大夫也不好当着陈家众人得理不饶人,落下刻薄名声,只得说句“言重了”,勉强点点头,以示原谅了张子语方才的放肆。
“既然刘大夫不介意,长苏你就说说,陈家表弟的病,怎么被治坏的?好让三姑丈和三姑母安心。”刘大夫一点头,张家二哥立马转脸就这样说。
刘大夫差点吐出一口老血。
他没有说不介意啊。
什么被治坏了,分明就是诬陷!
结果,张家二哥还用话套他。刘大夫没想到张氏兄弟一个比一个阴险,未曾留心,就着了张家二哥的道儿。
现在再说什么,也落了下乘,还不如听听张子语说什么,再反驳他。
刘大夫紧抿着唇,寒意在周身流转。
张子语视若不见,态度平常说他的结论:“表兄的病,并非什么寒症,他是热证。”
这话一说,屋子里众人面面相觑。
大家都有点尴尬,不知该用什么眼神看张子语。
说陈韫不是寒症,乃是热证,张子语并不是第一人。两年前,就有位郎中这样说过。
陈韫明明怕冷,没有学过医的都知道这是寒症;寒症应该用热燥之剂,但是那些药对陈韫毫无作用,的确也怪异;于是,两年前有位郎中说是热证,是“真热假寒”,陈家相信了,让他治了。
结果,那位郎中差点把陈韫治死了。
现在,张子语又跑来说这种话
众人都知道他说错了,心里有点失望;可他又将陈韫的病势减了七成,又不能肯定他真的没有医术。
大家心情都挺复杂的。
刘大夫眼底就有了讥讽之色。
张家二哥轻咳。
陈晏北看了眼父母和陈韫,想说什么,却又见陈韫病势大减,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沉默不语。
张子语并未等众人开口,继续道:“昨日我给水曲表兄取脉,他的两寸脉皆絙绳有力,足见并非寒症。五年前,他被打伤丢在暴日之下,染了热邪;而后又高烧,热毒炽盛,深入体内。
热毒太盛,就会阻碍气血运转。气血运转不畅,供应不到体表,体表就会感觉寒。所以,热毒越炽,体表越缺乏气血,人就越感觉寒冷,皆是因为热邪阻碍了气机。
体表觉得寒,郎中们并未深究,反而用了燥热之药,更添了热毒。表兄的肠胃应该不太好,时常腹泻,将热毒通过下泄清泄了几分,这才保命至今。”
他这话说完,屋子里静了下。
他说陈韫病因,是没错的。而辩证的过程,也挺有道理,比上次那位大夫说得清楚多了。
上次那位说陈韫是“热证”的大夫,辩证时说了一堆听不懂的话。
张子语的话,通俗易懂,不懂医理的人也明白。
“对,我时常有腹泻,并不严重。”陈韫突然开口,惊喜道,“长苏,你连这个都知道?”
众人眼底,就添了惊愕。
陈韫偶然腹泻的事,他们还以为是陈韫告诉张子语的,包括刘大夫。
现在听陈韫这口气,他根本没有提这茬。
张子语连这个都能诊断出来?
刘大夫心里,升起了些许寒意:这孩子,不简单。
“嗯。若不是偶然腹泻,你根本承不住那么多燥热之剂。你能延命,都是因为腹泻将药剂里的燥热清泄出去了几分。你这隔三差五的腹泻,也不是从五年前开始的。若是一开始就腹泻,你也撑不到今天。”张子语笑道。
三姑丈倏然想到了什么,脸色有点难看,满是愧疚道:“是两年前那位郎中开的方子,让韫儿腹泻不止,从此韫儿就落下了这偶然腹泻的毛病。我们想起来,恨极了那位郎中。如今说起来,他真的救了韫儿的命?”
那位郎中,就是说陈韫是“热证”的大夫。
可是他的药让陈韫上吐下泻,脉息都没了,半条命都没有了。陈家上下暴怒,将郎中打断了一条腿,赶了出去。
当时,陈家众人都怒极攻心。
“这么说,应该是了。”张子语道。
陈家几个人对视一眼,彼此眼底的情绪都有点难堪。
特别是三姑丈,内疚痛色掩饰不住。
人家救了他儿子的命,他还把人家的腿打断。不知道那位郎中,现在是死是活。若是从此死了,就是一条人命,三姑丈后悔不跌。
“三姑丈也不必自责,那位郎中辩证是对的,表兄的病,的确是‘真热假寒’,但是他药用错了。他让表兄腹泻,不过是无心插柳。
像表兄,病了三年,热邪太炽,身体虚弱,一旦用寒凉的药,就要清泄。他太虚,经不起清泄。幸亏及早停住了寒凉之药,才挽回了表兄一命。”张子语将三姑丈的表情看在眼里,出言安慰。
祛热的药,都有下泄的作用。一个人原本就体虚,再下泄就会要命。
这
他这话,把大家都绕晕了。
病家畏寒,应该是寒症,张子语却说是热症;既是热症,又说祛热的药就害命。
那,到底该怎么办?
“故而,你把舍弟推到了循水湖?”陈晏北最先反应过来,“不能用祛热的药,就用寒水祛热?”
这也行吗?
这猜测既大胆,却又像那么回事。
大家又把目光紧紧盯着张子语,等张子语回答。
张子语点点头:“大致就是这样了。我问过水曲表兄,知道他承受不住寒凉之药,又知道他连续五年服用燥热之剂,热毒深入。若是再耽误,以后就难说了。
我将他推到湖里,其一是这个时节的湖水冰凉,能祛热;二则他不知缘故,受了惊吓,奋力反抗,诱发了自身的正气,出了身汗。
所以,他狠狠冻了一回,祛了三成的热邪;又因为受惊反抗,战汗不止,诱发自身的正气,使得热邪通过汗水清泄出来,而不是腹泻。这么一来,他的病势就减轻了七八成。
如今,他仍是虚弱,祛除热邪的药还是不能用。所以,最好不要开方子,让他静养。”
用寒水浇热,用发汗泄热
在场的众人里,最震惊的莫过于刘大夫。
这种治病方法,他闻所未闻。
他的恩师也从来没有说过。
若说这孩子信口胡言,刘大夫亦能反驳他。可是,他已经将陈韫五年未愈的顽疾,治好了七八成。不用药,就这样治好了
刘大夫难以相信,却又不得不信。
他是大夫,他受到了的震撼,是其他非大夫难以想象的。若说上次闾娘对张子语的信任,是张子语的运气,现在,刘大夫真的相信张子语有医术。
张子语不仅仅有医术,他还会些歪门邪道。
不管怎么说,能治好病的,就是医术高超,不管办法正道不正道。
“长苏说,韫儿的病势去了七八成。还有二三成,若是反复,该如何是好?”一直没有开口的三姑母,终于问道。她已经彻底相信了张子语。
她才不管男人们是怎么想的,只要能减了她儿子的痛苦,她就认定了张子语的医术。
“这些日子,除了饮食清淡,还饮些绿豆汤。”张子语道,“平日里,早晨或者傍晚,在院子里多走动,一次走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腿酸也要走。”
“为何?”三姑母不解。
其他人也是一愣:这又是什么怪方法?
“强身健体啊。”张子语笑道,“已经病了这么久,身子虚弱,光靠食物药物养着,自身正气不足,也难痊愈。在院子里缓步慢行,有益无害。只是别热着了。所以早晚再出来,大中午就不要出来了。”
三姑母恍然大悟。
她笑了起来,舒了口气,又问张子语:“韫儿这病,从此就好了吧?”
“从此就好了的,三姑母宽心。”张子语笑道,“苦尽甘来,表兄以后定会福运大行。”
“承长苏吉言”三姑母笑得更开心,眉梢都染了喜色,白净的面容似乎有光润。
陈韫的情绪也很好。听到张子语的话,他也非常高兴。张子语让他散步,他也牢牢记住。他是再也不想病回去了。
三姑丈和陈晏北也缓缓松了口气。
张家二哥眸光里带着几分探究,看向了张子语。
只有刘大夫表情阴沉。他想说点什么,但是此时此刻,不管说什么,都是自取其辱。他更加不愿意提及他的用药。
陈家众人相信了张子语的话,觉得陈韫是热证。那么,刘大夫曾经用过的那些药,都添了陈韫的病势。
现在,陈韫的确好转。
连刘大夫都觉得,张子语的诊断是不错的。
刘大夫不管开口再说什么,都讨不回面子,也找不回信任了。
他脸色被阴霾覆盖,只觉得丢人现眼。从出师到现在,已经快十年了。这十年,他在唐古县不算声名鼎盛,因为他的心思不全在医学上,而是在意金钱。所以,他也不追求医术上的卓越,只要治好病,赚得钱就够了。
但是,他也从来没有这么丢脸,而且是两次。
两次
刘大夫抬头看了眼张子语,有抹比锋刃还有锋利的寒芒一闪而过。
他从未如此强烈的想要一个人从这世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