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与智阶
2017年,我制作了一款游戏,叫做《读心石头剪刀布》。这是一款回合解谜类剧情游戏,剧情中的其中一位主角拥有读心的能力。《读心石头剪刀布》本身流程不长,速通的话40分钟就能完成——不看攻略的情况下第一次玩要一个多小时甚至更久。然而,这40分钟早期版本只是一个序章,完整版(原本打算之后的剧情起名为《读心机器》——因为很多人瞧不起“石头剪刀布”这个名字。但我偏不改,我就喜欢打人脸)包含8小时左右的主线剧情。关卡地图面积也要乘以10。中文版本已经完成,正在翻译英文中,不久会与大家见面。
这里我打算公开游戏剧情中一个重要的世界观设定——也不算特别剧透,毕竟游戏中前期就会公开这些情报——“智商与智阶”。
一、智商的定义
智商这个概念大家都不陌生,是用来衡量人类的智力程度的数值。近百年来智商的定义改进过许多次,目前公认的智商定义是人群智力测试得分正态分布曲线图的所在未知。最常用或最权威的标准差是SD=15,即智商每相差15,稀有度加减一个标准差。例如大众媒体传说爱因斯坦的智商为160+(其实爱因斯坦根本没测过智商),相当于他的智商比全人类平均值至少高4个标准差,即>99.9936%的人。
聪明的读者显然发现这种算法有漏洞。因为这本质上是一个相对值而非一个绝对值。这会有什么问题呢?比如说,随着现代化教育的普及和大众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食物营养越来越丰富),甚至未来可能出现增强智力的医学技术,未来100年人类的智商肯定要比过去100年高很多。为了计算方便我们不妨假设高了4个标准差,即那个时候人类的平均智力相当于100年前爱因斯坦的下限智力。多么梦幻的人类盛世啊!且慢感叹,我想问一句——那个时候人类的平均智商是多少?
你可能会说是160,毕竟根据刚才的举例。但事实上,根据定义,未来的人的平均智商仍然是100,因为智商目前的定义是相对值而非绝对值。所有人都提高了等于所有人都没提高。
所以,目前主流的智商定义肯定是不合理的。
不过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在原有定义的基础上稍微修改一下就可以了。例如把智商100定义为1970年人类的平均值,这样就能完美同时解决相对值不准确和绝对值难以测量的两个问题。
不管怎样,大家至少都承认智商越高,人越聪明。
二、智商与计算速度
那智商的本质是什么呢?几十年来的心理学家通常将智商约等于流体智力。流体智力这个概念和晶体智力相对,后者指知识一类的东西,知识越多,晶体智力越高。前者指非知识层面的东西,例如智商测试题通常都是独立于知识的,不管哪个国家的人,面对图形选择题完全没有语言和专业知识上的障碍。
心理学家们认为,流体智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人脑的工作记忆,即短时记忆。用计算机来类比的话,工作记忆就相当于内存——或者说CPU缓存?那自然晶体智力就可以类比为硬盘。
然而,人类大脑结构和传统计算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大脑白质同时储存短时记忆和运算处理短时数据。这样的话,不如我们把智商说成是实际计算速度更为准确——因为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同时取决于CPU和内存。
概括地说,智商正比于计算速度。
举个例子,在棋类比赛中,不管是围棋还会象棋,在棋手双方的知识储备——棋局套路记忆量差不多的情况下,计算速度快的一方显然胜率更高。
不妨假设某棋手甲和乙的棋局和招式储备完全一致。则,如果棋手甲大脑的计算速度是棋手乙的两倍,则他的胜率自然会比乙高不少;如果棋手甲的计算速度是乙的十倍,则乙几乎没法取胜。
我们不妨来做一个思维实验,假设棋手甲的计算速度达到了逆天的程度,例如乙的一万倍——这几乎已经超过人类智力的极限了,甚至更高,只要不穷举棋盘所有的可能性就行。那乙怎样才能赢甲呢?
三、作弊手段出现——读心
上文中,即使乙的大脑计算速度远不如甲,只要他采用某种作弊的手段,一样能赢甲。这就是《读心石头剪刀布》和《读心机器》里提到的核心设定——读心。因为乙知道了甲全部的已知情报,于是只要在甲的基础上多算一步,就能比甲领先一点。
对于没有玩过《读心石头剪刀布》的小伙伴也不要紧,你们可能看过《JOJO的奇妙冒险》第三部,里面那个谁也有类似的能力——为了避免剧透没看过的人我就不说是第三部里的哪个角色了……《反叛的LULU修》里也有类似能力的角色。
总之,如果一方有了读心能力,便可以在规则明确的智力对抗中无视对手的智商取得胜利。
四、智阶定义
于是,在《读心机器》的剧情中,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智阶。智阶的定义也是相对性的,例如某个人A能够完全读取另一个人B的内心,且B无法读取A的内心,则称A比B高一个智阶。
例如,一台数据记录能被人随意读取的电脑设备,它的智阶相当于0。不管它的计算速度有多快,只要它的运算记录完全公开透明,就没法赢过智阶为1的人类。我们假设李世石和alphaGO对战时能随时暂停比赛,并去机房查询alphaGO的所有计算过程,则他一定能赢alphaGO。
而一个能完全读取人类内心的人——或者说魔王?——其智阶相当于2。
高智阶的人看低智阶的人,宛如三维生物俯视二维生物一般,完全玩弄对方于鼓掌之中。
五、情商与智阶
这时聪明的读者可能会问,智阶和情商是不是有点像?
的确有类似的地方,虽然且显然不完全相同,但许多时候,高情商的人的确类似于高智阶的人。所以高智商的人往往被高情商的人使唤,就是基于类似的原理。
六、另一种超人工智能
于是我们迎来我真正想讨论的话题——超人工智能。当我们说起强人工智能或超人工智能时,我们常常以计算机是否有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局限于人类人为输入的规则来机械化地解决问题(如棋类运算)作为分界线。
不过基于我刚才的定义,其实还有另一种路线,即另一种划分方式——特别在对抗式活动中。如果计算机能够读取对手的意识和记忆,则它毫无疑问比对手智力程度更高,哪怕对手的计算速度再高,比起它也是质的区别。
这就是我在《读心机器》中所要展开的一个故事……
紫数
202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