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皇帝远:行星总督

行星总督(Planetary Governor)
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能以敌人的数量和质量来评估,那我大概是个伟人
————————帝国指挥官托尔姆·佩切夫斯(Imperial Commander Throm Percevus)

人类帝国治下世界的政治领袖通常被称为行星总督,有时被称为帝国总督,军衔为帝国指挥官,但不论头衔如何,总督的本职是以帝皇之名统御管理整颗行星或恒星系,甚至是星区。作为星球的管理者,总督一般出自本土的世袭贵族或帝国防卫军的高级将领,少部分地区则由国教人员担任,铸造世界则让本地的锻造将军负责总督职权,近期部分地区还出现星际战士担任行星总督的个例。
因为人类帝国的疆域广阔和分散,组建一个完全集权的中央政府完全是天方夜谭,因此行星总督得到了治下星球的行政全权,包括国防、管理法和经济,他们理论上听从泰拉的统一管理,但实际上自己已是独立统治者,随心所欲的管理治下的星球而不受大多数帝国机构的干涉。当然,前提是总督完成本星球的指标,如控制变种人与灵能者人口、缴纳帝国防卫军什一税、以及其他帝国税收等。在统治星球的同时,总督还需要以帝皇的名义保卫他,维持行星防卫力量与轨道防御系统的正常运作。介于亚空间的不稳定性,星球与泰拉直接的远程通讯时常延误甚至断联,所以有志向的总督需要在没有泰拉指示和指导的情况下,保护自己的世界维持稳定繁荣,这就需要总督们拥有足够的军事素养,精通地外贸易并善于发展商业基础设施。
总督的一般以“领主”相称呼,地方文化不同也会随之变化。尽管作为总督的权力是近乎无限的,天下从没有免费的午餐,总督作为帝国的附庸,就必然离不开军事支持。在帝国早期,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流程与保证,提供一定数量的兵员和物资,必要情况下总督亲自带队上阵,但后来因为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这种原始的体制被认为过时且僵化,因为有些星球仅仅招收这一点兵员根本无法动员起当地的人口潜力,而另一些则因为征收指标过高劳动力匮乏,严重影响到经济运作。于是原始保证改变为后来的什一税,为星界军提供后勤。什一税指标一般以当地星球的总体状况制定,总督需要从行星防卫部队或其他渠道给星界军提供兵源,并以星球总体生产量为标准抽取一定比例上缴。什一税作为一种常态义务,除了某些特殊星球外都需要予以缴纳,这些上缴的兵源和物资会由内务部征收并统筹管理。 在铸造世界,因为机械教治下星球的特殊地位,锻造将军会担任行星总督的职务,并且他们的什一税是在适当的情况下为帝国军队提供相应的战争物资或其他工业制成品。

在这些统治山头的土皇帝眼里,最不想听到的消息,大概就是审判官抵达了自己的星球。当帝国需要让某个星球进行公开行动时,审判官会直接和本地的帝国指挥官面对面交谈,而当审判官需要当地资源支持时,他们也会绕过中间人直接向本地最高统治者下达要求。审判官会根据总督本人的言行举止使用不同的会面方式,从召开法庭、直接要求来威压总督到阿谀奉承、毕恭毕敬去满足这些傲气冲天者的自负心。不论审判官使用什么办法,大多数总督都不会认为自己比审判官更高阶,毕竟帝国最危险高效的特工不是嘴上说说,对于他们的要求总督们也会予以全方面支持,即便这位总督出自最为闭塞的遥远边境,也会意识到自己不过是泰拉治下疆域的渺小砂粒。有些总督可能会因为审判官咄咄逼人的态度,而变相表达出对于损害自己权威的不满,但会真正公开反对审判官行动的总督是真正的蠢货,尤其是他想要隐瞒某些事情的时候,一切就会变得有趣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审判官回去测试总督,试图找出他到底在隐瞒什么,像是一场正在酝酿的叛乱。
帝国总督们通常极为傲慢自大,其中魔怔到极点的人会选择把自己的领地从帝国中分离出去,并向自己邻近的其他地区散播分离主义,这一点在与帝国隔绝的地区较为常见,如被亚空间风暴阻隔的某些星区。这些分离主义占主导的星球会组建起一个小型恒星帝国,从参与者中选出领袖统治,但这些分裂者永远不会长久,因为他们治下地区的帝国机构代理人会选择直接推翻他们,或是向外寻求援助。有些分离派系维持着表面上的稳定与合法性,国土内的人民却不知道他们的领袖早已断开与其他人类的联系。只有最为愚蠢的分裂者才会公然高呼脱离帝国,因为他们必定失败,帝国会进行一次由审判官陪同甚至领导的浩大远征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