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f14|考据小品文|我是一个厨子5:进城
在成为俾斯麦餐厅的厨师之前,我也只是个外乡人。

从农场到海都的路不远不近。清早起来,父亲先抽一根草烟,随后和叔叔伯伯们收拾湿漉漉的还带着露水的菜地。他们把成熟南瓜那种坚韧扭曲藤蔓从根上剪断,只留下南瓜屁股上短短的一小节儿,好像陆行鸟撅着的尾巴。父亲叔伯们在前头剪,我和同龄的小子跟在后面抱南瓜,来回小跑着把南瓜搬到棚车里,分两侧摞在最里面,这样好走得稳。外面一些的位置放萝卜、基萨尔野菜、柑橘、渡渡鸟蛋,最外面是薰衣草之类娇嫩的鲜花。一辆满载的陆行鸟棚车像一间活的农夫市场,走到哪里,哪里就生机勃勃。一切都准备妥了,太阳也不过刚从海面上露出头来,我们正好带着早饭赶车出发。胡桃面包是运货人的早餐,不论是陆运还是商船水运,胡桃的香味配上煮熟的渡渡鸟蛋和水牛奶,绝对能填饱早晨的饥肠辘辘,不过也仅限于此了。

出了农场,先是走一段下坡。陆行鸟棚车跑得快,却不怎么灵巧,而且行路的好坏全靠师傅和陆行鸟之间的默契,因此在下坡的时候要特别小心,难保海风一吹,陆行鸟一高兴振两下翅膀,车上的瓜果蔬菜可遭殃了。
过了大下坡,剩下的路都很平坦,因此车子也渐渐多了起来。只是南来北往地汇集到一起,又会造成另一种交通困难。坐着带青磷气球的陆行鸟车的人是进海都的行旅客,他们从海上来,到西拉诺西亚码头下船,在守炬阜头登陆;驾着大陆行鸟货车的壮汉是莫拉比造船厂的货运工,他们的车子总是带着暴躁的、横冲直撞的气势;脚上蹬着胶鞋,头顶带着遮阳帽的则是码头渔场的渔夫,后面拉着早晨刚捞上来的新鲜水产;还有我们,从赤血雄鸡农场来的农夫。从拉诺西亚各处来的人和货物,都要经过拉撒格兰东路。鸟车和鸟车对着走,乱成一锅粥是常有的事。有时候大家全都又急又气,早起本就辛劳,想想自己今天难得勤快一回,却全耽误在路上,又滋生出带着愤恨的委屈,顿时想当街把对方狠狠揍一顿。

有一次就差点打了起来。起因是造船厂的两辆车差点撞一起,其中一个车夫大喊道:“我要运送莫拉比造船厂的构件!赫·纳恩萨在等着我呢,你快给我把路让开!”另一个也不肯多让,言语中搬出了海都最大的权威,大喊道:“我也有重要的构件!梅尔维布提督急于造船,你才应该把路让开!”身边的旅客听见动静,又不见车子走动,纷纷探出头呲牙咧嘴地抱怨:“怎么堵了啊!?后面都走不了了,前面的赶紧往前走啊!”“真想把碍事的货车踢开!”我们这些老老实实的货车也被误伤了,只好默不作声。我想最惨的就是渔夫了,他愁眉苦脸地自言自语:“我这周已经是第三次被堵在这里了。我还能在鱼腐烂之前到吗?”太倒霉了,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要我说,黑涡团应该趁早加派人手,好好管理奥修昂大桥和东路的交通,明明只要都靠一边驾车就不会有这么大麻烦。
拥挤过后,车子缓缓驶入利姆萨·罗敏萨的后门——暴风陆门。据说从这里吹进海都的风是从海上呼啸而来的强风,我看不一定是这么回事,大概是为了和和风陆门相对才这么叫的。出于整齐规划的需要,城市里总是有这类对应的名字。
这条进入海都的巷子算是很宽阔的了,铺着洁白的石砖,车子和行人都能走得稳稳当当。举目远望,一座白色巨塔安静地伫立在尽头的中央,它像一棵盘根错节的巨树,大小不一的塔楼从主干上延伸出来,形成一片错落有致的白色森林。廊桥从一丛枝桠上探出来,搭到另一丛枝桠上,起到连接的作用,上面不时露出小小的人影,和掠过头顶的海鸥差不多大。这就是后栀塔,以加拉迪翁号船尾的桅杆为中心建成的综合塔楼。
塔楼最北面就是俾斯麦餐厅,西边是一家鱼店——镜海鱼店。我们和渔夫就在后栀塔前分道扬镳了。俾斯麦餐厅,即卖餐食的饭店,据说取名“俾斯麦”是希望食客能像云鲸俾斯麦一样大快朵颐。彼时的我对这个名餐厅心往神驰,各种食材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珍馐,总让我联想到平平无奇的种子从土里结出各异的果子,或者一块石头扔进某种液体里就产生了宝石。其实餐厅里的大部分食物菜肴和别的海都餐厅差不多,无非是:渡渡鸟烤肉、盐烤公主鲟,海都最常见的荤菜,只是公主鲟带着鲜鱼的甜味,大概是最新鲜的;高山萝卜沙拉,用的正是我们农场送来的萝卜,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带点辣味的青萝卜,淋上橄榄油烤制而成的。另一种是鲜甜的红皮水萝卜,和水牛豆、拉诺西亚莴苣等生菜凉拌的。远航出海的水手在船上一般吃烤辣萝卜沙拉,说明辣萝卜更耐储存些。



真正有意思的是节日菜和外地菜。最出名的节日菜是星芒节烤渡渡鸟。由农场精选的渡渡鸟雏仔,塞上餐厅秘制填料,烤肉多汁而有韧性,口感很好。外地菜多是以一星周为时限,举行周期打折活动。例如,本周是雪都风味,出售索姆阿尔栗子蛋糕、伊修加德松饼、洛夫坦山羊汤……在这周品尝雪都美食的顾客可以享受优惠。这是餐厅为了便于集中订购和消耗食材才想出来的办法,毕竟要保证外地食材的新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俾斯麦餐厅没有分店,还请各位认准海都俾斯麦,避免上当受骗。
卸了餐厅预订的瓜果蔬菜,我们直接顺着门口的货路来到海都市场,把鲜花的其他蔬菜分销给小货商。从这条路走很容易,正好避开以太之光广场上的人山人海。我还记得第一次来海都中央广场的时候,简直惊呆了。那么多背着各式武器冒险者,在广场上发呆、聊天甚至跳舞!让我体会到一种世界和平的安稳感。

素材商店主要卖各种生产杂货,不管是香料还是棉线、草线,或者铁锭、铜块,都长期有货,还有尖叫菇这种低等级魔物,吃了有点让人精神亢奋,俗话说“劲儿很大”,别的店是买不到的。
盖尔夫在这里开了一家路边小吃店,卖些简单的海都小吃,栗鼠肉排、腌渍鳕鱼什么的的,一份一份用蜡油纸包着卖。如果买的多,就给你一个小牛皮袋子,袋底衬一张卡片,上写:盖尔夫的利姆萨·罗敏萨小吃总店。虽然他好像只有这一家店。
隔一个小广场,对面是另一半市场,左手第一家是小鼹鼠括括卢恩的闪闪发光宝石店。虽说是商店,但其实只是个小地摊而已,括括卢恩正在为开店努力,可以预见这里将有一家摆满收藏品和宝石的小店开业。他收集各地的宝石和金币,装在几个大小不一牛皮箱子里,皮箱子平时不打开,以防偷鸡摸狗之徒。想买宝石,只需看箱子上摆的宝石说明书,详细描述了石头的品种、品质。括括卢恩有时不收钱,而是和客人交换货物,很像几个星历前的古制。
往前走两步,隔着几个小店,就是冒险者交纳收藏品的地方,不大,但是海都就这么一个交纳窗口,冒险者人又很多,因此这里常常人满为患,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各种藏品分门别类、堆积如山。更有过分的冒险者,直接搬着自己的干活的家具蹲在窗口前头搞生产,叮铃咣啷的是打铁的,刺啦冒烟的是做饭的,都嘟闷响的是揉革的……一年四季好不热闹。
再往前走,零零星星还有些小房子什么的,但具体能干什么,据说只有冒险者知道,我们农场的车也不往那边去。后来我在俾斯麦餐厅做了厨师,常来市场转悠,才知道那边是秘术师行会和进出海都的海关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