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师师】九层糕沙发 | 一件家具背后的故事 | Tale

2021-10-17 21:17 作者:师师今天不加班  | 我要投稿

前言:

九层糕沙发这件产品的开发,在三个月间,重复打磨了7个版本。想要分享一份对产品的执着,怀揣仍然坚持的匠心。

师师 & 八层的九层糕沙发

近几日在另外一个平台分享了一些照片和一些简短的文字,有些有趣的照片,还有些想要分享的故事。写着发现,某一些故事,可能值得被更好地叙述一下。

九层糕这件产品,从理念提案,打样到落地,整合到上市,都有太多值得复盘学习的地方。除了自己的学习,我也想从某些方面分享一些关于这件产品的思考,和这件产品背后的故事。

产品上市前,我们会整理好整个产品的开发资料,从提案文件,到打样记录,最后到封样文件,质检标准等等。标准文件的输出对公司来说很重要,之后无论是什么岗位的员工有工作变动,只要标准文件能被对接和保存下来,这件产品就能完整地保存并且被继承

所以说时刻保持记录并且整理,是设计师可以学习的,非常好的习惯。我以前不太爱记录的,本科上学的时候,产品的设计,制作过程,都很少被保留。后来到了研究生前期,一到工坊制作东西就上头,也时常忘了拍一些照片来记录,但至少从那时候起,我开始系统地整理资料和文件夹,也努力尝试转变为一个“爱拍照”的设计师。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那些,以前被命名为“1”,“11”,“11111”的放在桌面上的文件们,就有些感慨,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我已经不那样做了。我会在不知道有没有用的模型文件命名处,加上日期,加上一些利于辨认的描述,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九层糕的打样评审 - 照片记录文件夹

在另一个平台发这套图的时候,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为什么多数产品打样的照片都是黑白的?偏要瞎猜的话,也许是因为,1、黑白照片显得更有年代感和质感,2、因为场景太杂乱,黑白便于调色,3、或者我猜更有可能的原因是,评审产品的地方,通常都在光线条件并不好的厂区,黑白易于调色,而且还能提升质感。

以上就是一段瞎写。

想起在研究生学习的时候,学校配备可借用的摄影棚,老师会建议在摄影棚将草模,和成品都记录下来。我们难以将每一个过程和阶段的模型都在摄影棚环境记录,所以通常,它们都会被手机记录下来。对于需要时常更新作品集,网站的设计师来说,过程记录对于整理整个设计的思路,输出最终的展现文件,无疑是重要的。这样说来,一个好的手机摄像头配置也许也是设计师选手机的标准之一(狗脸)。

“好的设计自己会说话”

“Good design speaks for itself”

我有时候是同意这句话的,但是更多时候,一件家具,一件沙发,确实挺难为它自己发声。除了可以被看到的外观,可以被感知到的触感、坐感,当然还有它“令人费解”的价格,更多的设计内容,其实难以被传递到客户的手里。

上礼拜有幸与几位前辈有了些学习,着实是有些深刻的感悟的。一位行业内非常优秀的前辈很惊讶地说,你们这样用心的对待产品,为什么不告诉大家?你不说这件沙发打样了七个版本,别人如何理解你们的产品的研发价值在于何处?

我想所有呕心沥血的研发团队都一样,在产品上市的时候,会自豪或是懊恼地回望所有的研发过程,自豪于所花费地心思得到展现,懊恼于某些环节仍然可以优化。只是这样漫长的研发过程,通常难以为外人道。所以我忽地便很想找到一个出口告诉大家,展示给大家看,一件好的产品(姑且,我想称这件产品为好的研发产品),是在打磨和试验中,不断成长起来的。

事实上,作为设计师想要展现的内容,与直接客户的需求,总是有些差异的,因此在这篇文章力,我只想从设计师的角度讲一讲这个故事。

下图来自第一个版本的九层糕沙发的测试视频,这是一张截图,为了模拟小朋友在沙发上可能出现的举动,这件产品的每一个版本,我们都进行了相应的评审和测试。

第一个版本的沙发,设计的是上下两层沙发坐垫的采用不同的软硬程度,当它们平放在一起的时候,坐感和使用感受是否怪异。我想结果显而易见。

不少用户会询问沙发底部的清理问题,因此在最初的设计中,我们考虑的是带有沙发脚垫的,不落地的框架结构,自然,它会牺牲坐感,会牺牲轻便的移动结构。

第一版九层糕沙发坐感&弹跳测试

 一个瘫坐在第二版本沙发上的师师。

说评审都在做些什么,除了师师手里握着的卷尺可以告诉你的数据,还有一些需要身体来判断和感受的内容。例如靠背的斜度与腰的承托的舒适性,坐深与坐高的适配度。

第二个版本已经尝试使用科技布的面料。去除了底层的框架结构,将上下两层的坐感调整为一致的纯海绵结构。增加靠背的配重质量。

第二版九层糕沙发体验记录

这是被师师“折磨”许久,瘫坐在产品上的打样师。

打样这件产品的三个月期间,每周都会出现在工厂“催货”的师师,给徐师傅增加了不少“压力”,大概就是晚上做梦都要被狮狮追赶的那种。

每一个版本的打样完成,徐师傅都会很有兴致地说“这回总可以了吧?”,“这回不用再改了吧?”,然后在忐忑的心情中,获知“仍需修改”的,令人头秃的结果。到了打样后期,每个工厂早晨的见面问候,都变成了“你怎么又来了”,而每次欢送师师下班的结语,是“你明天不用来了吧?”“你下周要不别来了吧?”当然现在,发展出“革命友谊”的师师和徐师傅,已经在打样的方式和进度上,有了一定的默契(徐师傅“被迫”配合,狗脸)。

师师的新产品,交到了另一位打样师手里,徐师傅看戏的表情溢于言表,师师只能告诉他“下一件还是你的~"

当然,回到办公室的同事,还是会带来,师傅们“师师怎么没来”的关心。

第三个版本,创新尝试了弹簧包结构。

第三版九层糕沙发&瘫倒在上面的徐师傅

每次都以为打样结束了的徐师傅,总是被研发团队的一些理由,催促着再一次”保质保速“的修改。

第四第五个版本的细节,我不详细叙述了。最终尝试弹簧包结构并没有成功,还对靠包,靠背,和一些方面的细节进行了修改。

第六个版本,可以说是豆腐块儿了。很多时候,对于最终客户的需求,设计师或许并不那么敏感的。圆润的边缘固然好看,但是视觉呈现来说,它最终的齐整程度,自然远不如方方正正的造型。

这是我们亲自上九层糕测试产品的CEO。

第六版九层糕沙发&轻盈的老板

CEO Alex说,这样的照片是“创业图”,等到公司做大做强,就可以拿出这种照片说,“我们以前都这样亲自评审产品”。这是生产中心的管理者,CEO,以及打样师,共同探讨和评审产品。至于为什么是“四方”,因为画面外,还有执着相机的设计师XD。

好几周亲自跑到工厂评审样品的Alex,着实是对好产品有着他的执着的。

 “四方会谈”&“创业图”&“评审记录”

三个月的时间打样七个版本,可以说是非常紧凑的。誓要混成“厂花儿”的师师,在产线上习得多种软磨硬泡的小技巧,让师傅们帮忙提升一下产品的效率和进度。自然,沟通和脸皮,是必不可少的。

正在给靠包填充羽绒的师傅

购买了一张新的10cm的海绵,正在请求裁棉师傅的帮助。

正在切割十公分海绵的师傅

至于最终的产品,已经在之前的视频中呈现,我想用我们摄影师Cherry最喜欢的这张图来展示一下。当然,这也是“就是不能好好好好坐着”设计师狮狮的私心,现在的师师,就是坐在地毯上写下的这篇文章。

九层糕沙发

这是关于九层糕沙发的一部分故事,感谢认真阅读的你。

九层糕沙发现在上市了,有了一些好的反馈,还有可爱的粉丝的支持,很高兴。

它还有迭代的空间,我也是。

我很有幸处在一个对产品抱有执着的团队,我想执着的人很多,坚持的人,或许少。

每件产品的背后总有它自己精彩的故事,很高兴分享它的故事。

关于这件产品的一些理念,我想我会花些时间,通过某个方式,向大家传递。

(PS:专栏没有设计分类,害)


Sisi

于2021.10.16-10.17

【师师】九层糕沙发 | 一件家具背后的故事 | Tale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