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纬:农业发展促进医药进步
文/李经纬
夏商时期,农业得到发展。当时人们已发明了木制的耒和青铜的耜、青铜铲等进行耕种,并且已经驯服用牛来耕田,种植的农作物也已增加到谷、黍、麦、稻,可以说中国的农业在当时处于很先进的地位。由于农业的发展,粮食已有剩余,夏代已有用谷物做酒,商代更用小麦做酒曲者酿有陈年甜酒。也有用香草做的香酒用于祭祀。所以,《淮南子》有“清酿之美,始于耒耜”的记载。又如在《战国策》也记有“帝女仪狄造酒,进之于禹”,充分说明酒的发明与农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发明造酒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酒之发明即与医药产生了密切的关系,例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述:“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醴是甜酒,醴洒为酒剂,也有人认为“洒”是“酒”字之误。无论如何解释,上古名医俞跗治病不用酒是可以肯定的。秦越人记述俞跗治病不用酒,从行文上看,显然是作为一个特殊例子讲的,但这可以反证,在上古的医生中绝大多数治病是要用酒剂的。所以,在《汉书》中称酒为“百药之长”。酒和酒剂在医疗上的应用是医学发展上的一项重大发明,至今仍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的汉字,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是象形文字,有趣的是“醫”字,从酉,酉与酒通,生动地体现了酒在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的农业耕种经验的积累,何时耕田下种,何时收获,何时种植何种作物可获好的收成等,使之对季节气候知识之需要性更为迫切。农业发展为天文、历算提出要求,天文、历算的发生发展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商代人们已知用星宿测定农业季节,天文、历算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起来,其时的农家和从事星宿观测的士已能把一年分之为春、夏、秋、冬四季和十二个月,并已应用干、支相配纪日。这种天文、历算知识不但对农业发展是一大促进,而且促进医学家认识疾病与季节、气候的关系。从古文献关于一年四季中的多发病记述情况表明,商周时期医学家们对疾病发生发展与季节气候的关系已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这些经验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较好的总结。
摘自《中国古代医学简史》
青海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