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点名增额终身寿险,一大波产品面临下架!
前几天增额终身寿险被监管点名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吧。
到处都是增额寿要大规模停售的消息,还有人说3.5%的预定利率将要下调至3%...
怕大家担心,也怕大家着急买错,今天就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对大家有什么影响?
01
我们先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1月18日,银保监发布了《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

点名通报了20多家人身险企,90款产品。
具体的我就不展开了,想详细了解有哪些保险公司和产品的,对话框里回复:点名
被点名的不仅有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还重点点名了几家增额寿产品。
没有上榜的增额寿产品,也都要排查整改。
如果排查中发现有下面三个问题的,要立即停售,并在12月5日前报送排查结果。
我们来看看是哪三个问题:
1、增额比例超过定价利率。
目前监管统一要求,增额寿的定价利率是3.5%。
而市面上不少增额寿产品在宣传的时候,说自己以3.6%、3.8%的复利递增。

有效保额以3.5%复利递增≠定价利率3.5%≠现金价值以接近3.5%的复利递增。
事实上有些产品的实际内部收益率,可能不到3.3%、3.4%...
监管为了避免销售误导,要求目前市面上的增额寿产品有效保额最高以3.5%的复利递增,超过的就要整改或下架。
2、利润测试的投资收益假设,超过公司近5年平均投资收益率的。
保险公司推出新产品的时候,需要先在银保监备案,通过后才能上线。
在向监管备案报送的时候,它们往往把投资收益假设的比较高,一般在5%-5.5%。
但有些年份的实际平均投资收益率,经常达不到这个水平,比如2018年、2019年都低于5%。

尤其是这两年,想达到5%的收益率有点难。
毕竟理想和现实有差距,假设的收益率如果太高,实际又达不到,保险公司就可能面临利差损的风险。
3、产品定价的假设附加费用率,明显低于实际销售费用。
不少产品为了收益看起来更高,会在设计的时候压低自己的附加费用,比如佣金、手续费、管理费、广告费...
就好比预算和实际支出,比如预算100万全款买套房,可花完预算盘下房子后才发现装修费、管理费、水电费等也需要不少钱。
保险产品在实际销售中的佣金、管理费等都不可能压缩的太低,如果附加费用率假设的太低,就容易导致产品定价的费差损风险。
监管先点名了几款产品做范本,让大家参考自查,如果自查不严,监管还会再次出手。
所以最近有很多高收益的增额寿,都将要下架。
02
除了上面三条监管红线,这三点也一定要关注:
1、前期现金价值增长过快。
管三再次强调,避免长险短做风险。

增额寿的灵活性,是通过减保领取现金价值出来花。
大家更愿意在现金价值超过已交保费,开始赚钱后申请减保。
如果现金价值增长过快,大家短期内减保和退保的几率比较大。
尤其是退保风险,可能保险公司还没开始赚钱,你就退保了,风险太大。
目前还有产品6年左右现金价值就超过已交保费了,后面可能需要10年以上。
2、无限制减保。
监管点名某产品减保规则不明确,其次也是变相强调减保不能没有上线。

像这种不限次数,金额也几乎没限制的,现在已经很少了,以后也不允许。

现在很多新增额寿产品,每年只能减保一次,减保领取限制20%,这也是以后的趋势。
3、不允许加保写进条款。
监管这次点名了几款产品“条款中允许增加保额”。

其实去年开始,很多产品就开始整改这个问题了。
目前有几款产品继续把加保写进合同,其实也知道不会卖多久。
去年年底一大波收益不错的增额寿被下架,今年年初点名11款增额寿增额利率超过3.5%,要求整改。

部分保险公司自己也知道卖不了多久,只是想着能卖几天是几天。
现在利率是什么水平大家也知道,太多人需要安稳又能多赚钱的增额寿。
03
不少朋友在我这买了增额寿,还有朋友买了点名的增额寿,担心会不会有影响?
1、我买的产品或保险公司被点名了,有影响吗?
没影响。
监管明确要求,要做好已销售保单的服务保障工作。

保险按合同说话,已经生效的保单不受整改或停售的影响。
已经买了增额寿的朋友,尤其是高收益的增额寿,好好拿着,你已经锁定了多赚钱的机会。
保险是一份合同,既然是合同就得按照白纸黑字办事。
2、现在买增额寿,会有影响吗?
还是那句话,保险按白纸黑字的合同说话,在下架前买上且保单已经生效的,就不会受影响。
这也是为啥大家都趁最后这段时间,急着了解和投保增额寿。
也有个别都准备下架的产品,又杀个回马枪,回来再卖几天。
比如鑫禧人生尊享版,原本安排在这周一下架,结果又临时变卦继续卖几天。
之所以敢这么做,是投保成功后,生效的保单不受下架的影响。
所以计划长期存钱的朋友,可以及时对比、上车当下好的增额寿,给未来的自己锁定长期利率。
最后也强调一点,我一直建议先保障后理财。
有存钱计划的朋友,先看看必备的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和定期寿险配置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