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问题》四十八、关于土洋并举、大中小并举
【本文转载自—— 仅供学习参考】
四十八、关于土洋并举、大中小并举
547页说到在基本建设中,反对分散建设资金,如果说大建设单位,同时搞得很多,因而都不能按期竣工,这当然是要反对的。如果因而反对建设中的中小型企业,那就不对。我国新的工业基地主要是在1958年大量发展中小型企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根据初步安排,今后八年中钢铁工业要完成29个大型、近一百个中型、几百个小型钢铁基地的建设。中小型对钢铁工业的发展已经起了很大的作用。拿1959年来说,全年生产的生铁,是二千多万吨,其中一半是由中小型生产的。今后中小型对钢铁工业的发展还是要起很大作用。许多小的会变成中的,许多中的会变成大的,落后的变成先进的,土的变成洋的,这是客观发展的规律。
我们是要采用先进的技术,但不能因此而否定落后的技术在一定时期的必然不可避免性,从有历史以来,在革命战争中总是拿差武器的人打败拿好武器的人。内战的时候,抗日战争的时候,解放战争的时候,我们没有全国的政权,没有近代化的兵工厂,如果一定要有了最新武器才能打仗,那就等于自己解除了武装。
我们要实现像教科书上所说的全盘机械化(428页),看来第二个十年还不行,恐怕要在第三个十年中间。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因为机械不够,半机械化和改良工具,还是我们要提倡的,现在我们还不一般地提倡自动化。机械化要讲,但是不要讲得过火,机械化、自动化讲得过火了,会使人看不起半机械化和土法生产。过去就曾经有过这样的偏向。大家都片面地追求新技术、新机器,追求大规模、高标准,看不起土的,看不起中小的,提出土洋并举、大中小并举以后,这个偏向才克服。
在农业上我们现在不提化学化,一是因为多少年内还不可能生产很多的化肥,已有的一点化肥,但只能集中使用于经济作物。二是因为提了这个,大家眼睛都看着它,就不注意养猪。无机肥料也要有,但是如果只靠它而不同有机肥料结合起来使用,会使土壤硬化。
教科书中说,在一切部门中采用最新技术,但这是不容易做到的,总是要有一个逐步发展过程,而且在采用了某种新机器的同时,总是有许多旧机器。教科书中说到,一方面新建企业,并对现有工厂进行设备更新,同时充分合理地使用现有的机器和机械(427页)。这样的说法就对了,将来永远会是如此。
至于大的洋的方面,我们也一定要自力更生地搞,1958年提出破除迷信,自己动手的口号,事实证明自己来搞还是可以做到的。过去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苏联也靠采用先进技术而赶上资本主义国家,我们也一定这样做,也一定能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