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问题》四十五、关于价值规律与计划工作
【本文转载自—— 仅供学习参考】
四十五、关于价值规律与计划工作
520页用小字印的一段,正确。有批评,有议论。
价值规律作为计划工作的工具,这是好的。但是不能把价值规律作为计划工作的主要依据。我们搞大跃进就不是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而是依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依据我们扩大生产的需要。如果单从价值规律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就必然得出得不偿失的结论,就必然把去年大办钢铁说成是无效劳动,土钢质量低、国家补贴多、经济效果差等等。从局部短期来看,大办钢铁好像是吃了亏的,但从整体和长远来看,这是很值得的。因为大办钢铁的运动把我国整个经济建设的局面打开了,在全国建立了许多新的钢铁基地和其他工业基点。这样就使我们有可能大大加快我们的速度。
1959年冬,全国参加搞水利的有7500多万人,用搞这样两次大规模的运动的办法,我们的水利问题就可以基本上得到解决。从一年、二年、或者三年来看,花这么多的劳动,粮食单位产品的价值当然很高,但是从长远来看,粮食更可以增加得多,增加得快,农业生产可以更稳定,那么每个单位产品的价值,也就更便宜,也就更能够满足人民对粮食的需要。
多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多为重工业创造一些积累,从长远来看,对人民是有利的。只要农民和全国人民了解到国家“赚或者是赔了钱”是用来干什么的,他们就会赞成,不会反对。农民中自己已经提出了支持工业的口号,就是证明。列宁和斯大林都说过,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要向国家“进贡。”我国绝大多数农民是积极“进贡”的,只有富裕中农里面15%的人不高兴,他们反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这一套。
总之,我们是计划第一,价格第二。当然价格问题是我们要注意的。前几年我们曾经提高生猪的收购价格,对于发展养猪有积极作用,但是像现在这样大量的普遍的养猪,主要还是靠计划。
521页上说到集体农庄市场上的价格问题,他们那种集体农庄市场自由太大了,对这种市场的价格只用国家的经济力量来调节是不够的,还要有领导,有控制。我国初级市场的价格由国家规定一定的幅度,不让小自由成为大自由。
522页上说:“由于掌握了价值规律,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不会带来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生危机的那种毁灭性后果。”这种说法,把价值规律的作用夸大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不发生危机,主要不是由于我们掌握了价值规律,而是由于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全国有计划的进行生产和分配,没有自由竞争和无政府状态等等。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当然也是由于它的所有制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