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把心脏定义为火?命理学将人体五脏的心,归属于五行之火。心,“心为君主之
为什么中医把心脏定义为火?命理学将人体五脏的心,归属于五行之火。心,“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属火,主夏,称为君火,主血脉、主喜笑、主乐苦、司味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与称为相火之器收盛水谷化物、吸收养分,并与泌别清浊之小肠互为里表。心包为心的外围,代心受邪,保护心脏,心包与司气化、主通调水道之三焦互为表里。 那么,人体的“心”怎么能与五行的“火”归属在一起呢? 一、“心”的字义;为了阐明这个心、火一气理论,我们必须从确定五脏与五行中的这个“心”和“火”的字义来说明。 从五脏的心、肝、脾、肺、肾中,我们不难发现,五脏的肝、脾、肺、肾的字形结构都有个“月”字旁结构,而“心”字却没有这个结构。 “月”作部首在《说文》中把他归在“肉”部,“肉”者,即肌肉,肌肉当然是有形有质的东西。 古人对肝、脾、肺、肾四脏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他们在人体是属有形有质的形器结构。 二、“心”的功能; 那么,“心”应该属于什么结构呢?心就与其他四脏不同了,“心”没有这个“肉”部,也就是说,心不属于一个单纯的“形器”,那心属于什么呢? 心的功能是属于形而上的一个东西,而是更广义地表示心有神明的功能。 古代人对五脏这个定位,不是一个简单随便的定位,而是对人的生命的整个定位我们可以联系到命理学中医学的五行学说理论,来明白中医学的五行学说为什么“心”属于“火”。 三、往下走的四行和往上走的“火”; 五行学说的金、木、水、土这四行都是有形有质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往下走的:金沉于下则生,木根于下则长,水润于下则藏,土于下谓卑。因为金、木、水、土都有重量,都受万有引力的作用,都属于形器的范围。 而五行之“火”呢?唯独这个“火”,我们很难用形去描述他,五行中唯独这个火是产生热能的,凡是产生光明和热能的“火”,火气一定是往上走的。 四、无形的“心”和无形的“火”; 五行火的光温热能是无形无体摸不着的,五脏心主的神明也是无形看不见、摸不着的。 这就结合到了人体的“心”属命理的“火”,命理学的火主思维意识,中医学的心主“神明”。心属火的道理就明白了。 心应夏 【阴阳属性】夏季是一年之中炎热的季节,属阳中之阳的太阳。 【应夏】心为火脏,阳气最盛,同气相求,故与夏季相通应。 【规律】人体的阳气有着随自然界阴阳升降而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规律。 ①心脏疾患,尤其是心阳虚衰的患者,其病情多在夏季缓解。 ②阴虚阳盛之体的心脏病和神志病,又往往在夏季加重。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胜则身热……能冬不能夏。”。 【指导意义】 ①从预防角度看,中医养神理论重视因时调摄,主张在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尽量延长户外活动时间,使人的身心符合阳气隆盛状态,使心的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扩展,发挥生命的潜能。 ②从治疗角度看,中医学提出了“冬病夏治”理论。如阳虚性心脏病在冬季易于发作,而在夏季阳气隆盛之时给以适当调理,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因为心一直跳产生热,西方医学不是这样子。一看,你瓣膜闭锁不全,你有心律不整,你有心肌梗塞,动脉血管硬化,西医都是看到结构上的问题,也就是只看到外形。所以西医定的病名都是形,他没有神。好像讲得很详细,但只有形,没有神。就是因为心脏不断的搏动,一天大概十万次以上,你想想看心脏不断跳,热不热?既然热的话,我们没办法讲,只好用“火”来代替,对不对?所以体温的来源,来自心脏,因为心脏不断的搏动,全身上下,就是心脏不断地跳动,西医只知道后面,不知到前面,体温36.5,但体温怎么来的不知道,它是由心脏来的。 小肠在这边,小肠是阳火 因为是消化系统,食物到胃里面,到小肠里面,小肠把食物消化掉。为什么把小肠也定为火呢?因心脏跟小肠是表里,像这种关系我们叫表里关系。 中医讲表,讲的是腑,讲里的时候,指的是脏。心脏和小肠通通被定义成火,小肠是第二个心脏,心脏产生的热,按照道理,热应该是往上走的,你没有听过冷气球,只有听过热气球上升吧!所以,热本生的性是往上升的,那光上升不行,每天都会过热,一发高烧就走人啦。脑袋烧坏掉了!所以,制造了肺,肺是金,在阴阳五行里面呢,火是克金的,而两个相互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