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军事简史系列——俄属芬兰时期的军事力量
1809年至1917年期间,芬兰成为了俄罗斯帝国的自治公国——即由圣彼得堡委派总督管理的芬兰大公国。虽然俄国的自治管理并非是完全稳定的,但它确实帮助芬兰人成为一个更加独立和自豪的民族。
背景:
当芬兰根据《弗雷德里克港合约》(又称《哈米纳和约》)从瑞典割让给俄罗斯时,当时瑞典在芬兰已经组建了12个步兵团、2个轻步兵营、2个龙骑兵团和1个炮兵团,加上其他后勤人员。理论上这些部队在合约后应该被编入俄军,但1810年3月27日圣彼得堡发出声明,解散了这些部队。
瑞军中由芬兰部队主要分为两大类:民兵团和(正规)军团。民兵团是一个兼职部队,民兵们在训练之外,还需要回村务农来得到收入。军团是由志愿役组成的常备或半常备军,通常驻扎在城镇定期领取资薪,且得到全天候的常备化军事训练。最初的目的是将任期团合并起来,在战争时期用于支持应征入伍的军队,但实际情况是,这两个单位则被按照所属部队指挥官喜好使用(基本团长就是这个团的所有者那种,类似大革命前的所有欧洲军队)。

尽管有些历史学家将这些在瑞军服役团称为“芬兰军队”,但它们并不是芬兰人自主指挥的。的确,芬兰部队有许多瑞典军官(例如,芬兰警卫团的军官干部中有80-85%来自瑞典),不仅如此,而且供养军团的许多资源也来自瑞典。
芬兰大公国的军事力量:
俄属芬兰的军事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812年至1830年、1854年至1867年和1881年至1901年。
♦1812年-1830年
1812年6月24日,法兰西皇帝拿破仑调动四十五万大军越过涅曼河,开始了1812年对俄国的入侵。战争初期的几个月,俄国军队被迫一次又一次撤退,多个重要城市被攻下。正是在这个严峻时期,芬兰总督古斯塔夫·莫利茨·阿姆费尔特伯爵(大公国最高代表)向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建议,由芬兰志愿者组成一支轻步兵部队加入俄军服役。沙皇在1812年9月16日授权他组建3个轻步兵团(分为6个营),每个团由1200名士兵组成。这些部队主要是为了保卫芬兰,但也可以部署到波罗的海或在需要时选择圣彼得堡。
这些部队从未参加过任何一场战斗,这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的训练也很差。士兵每年只有三次机会进行射击训练,而以每80人组成的纵队中,每个士兵的被限制只能射击四次。最终,圣彼得堡考虑到这些单位纯属在浪费资源,因此在1830年将其解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支由1100名士兵组成的海军陆战队,不仅被调遣至沙俄武备完善的沿海要塞,而且还配备了一系列近代化的先进舰船,其中包括两艘以蒸汽为动力的护卫舰。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合舰队轰炸赫尔辛基入口处的斯维堡港口时,这些人数虽少但精良的部队进行了英勇战斗,最终在1880年解散。
♦1854年-1868年
第二阶段是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后的历史。芬兰有世界上最大的商船港口之一,并且在经济和社会领域都在蓬勃发展。芬兰的位置使其成为俄罗斯的主要原材料输入地,俄罗斯严重依赖从邻国和国外的进口,也有助于保护首都圣彼得堡等地的主要海军军港。
建立“国防军”更多地被视为一种确保忠诚和保持当地芬兰人士气高涨的方法。芬兰总督男爵普拉顿·罗卡索夫斯基将军向沙皇尼古拉一世提议:“毫无疑问,敌人将抓住一切机会,使芬兰沿海地区的人民反抗俄罗斯的统治…… 一支国防部队将构成一个强大的障碍,而不仅仅是在维护秩序上。在守护家园的愿望下,当芬兰人在自己生活土地上的军队里有自己的儿子和兄弟时,他们也必须真诚地祝愿他们成功。”
根据这一建议,总督在芬兰使用了陈旧的瑞典兵役系统,只筹集了一支小部队。在1854-1855年间成立了9个“tarkk'ampuja”(来福枪或步枪)营。像瑞典在芬兰实行的民团一样,这些部队不是常备军,而是和偶尔进行训练的民兵类似。这些军事单位在战争结束后立即被裁减,最后一批在1868年被解散。之所以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收成不好和随后爆发的饥荒(1866-68年)造成了经济限制。除了这些部队,还有一些临时民兵组织,例如在哈尔科卡里(Halkokari)的战斗中帮助俄军的民兵部队(成功击退了一支约200人的英国海军登陆部队)。

♦1881年-1901年
最后,俄罗斯在芬兰最终还是组建了一支常备化的现代军队,同时确立了芬兰作为帝国内一个自治公国的防御问题。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74年提出了一项普遍征兵制的军事议案,其中包括了所有20岁以上的俄国人理应服役6年的改革。在讨论中,有关芬兰的问题因其特殊的法律地位而提出,它需要芬兰上下两院和俄罗斯战争部的同意。随之而来的是1878年的《兵役法》,该法创建了一支仅由芬兰公民组成的芬兰军队,只在大公国境内和俄罗斯战争部管辖的芬兰军区服役。芬兰人民将不得不承担装备和维持常备化制式军队的重担。
一支由8个步枪营和芬兰近卫军组成的军队于1881年成立,不久得到32个预备营的补充,并于1889年成立了芬兰龙骑兵团。另外,对一支独立的芬兰军队的规定是,其实力不会是在芬兰军区服役的俄军人数的一半以上。1881-1901年芬兰军队的目的是“保卫祖国(指芬兰大公国)的不受外敌侵犯,从而为保卫帝国(指俄罗斯帝国)做出贡献。”但是,由于陆军由轻步兵组成,因此在战争情况下,依靠该国驻扎的俄罗斯军队提供炮兵和工兵作为支援。

除了近卫军和龙骑兵团以外,其他陆军单位是在芬兰当地招募的:
卡累利阿第一步兵营
图尔库第二步兵营
瓦萨第三步兵营
奥卢第四步兵营
库奥皮奥第五步兵营
米凯利第六步兵营
海门林纳第七步兵营
维普利第八步兵营
芬兰青年军团
直到1901年新的《兵役法》生效之前,这些部队一直没有和俄军混编,从而保持芬兰人对帝国的效忠。但是1901年的新法律提出后,圣彼得堡方面开始呼吁芬兰人加入俄罗斯帝国军队服役。这项新法律遭到了很多芬兰贵族和两院政客的反对,最终1905年革命之后,沙皇尼古拉二世迫于压力废除了这项法律。

参考资料:
J.E.O. Screen, The Finnish Army, 1881 - 1901 - Training the Rifle Battalions (Finnish Historical Society 1996)
J.E.O. Screen, The Army in Finland –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of Swedish Rules 1770-1809 (Finnish Literature Society, 2007)
Basil Greenhill, The British Assault on Finland, 1854-1855: A Forgotten Naval War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