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说新番:为什么人人都喜欢宝石小姐姐


宝石之国是今年非常火爆的一部作品,可以说是黑马。越来越多的死宅也把钻石酱当成他们的老婆(有效期三个月……)

其实一开始台长是不太理解的,觉得这片子火单纯是因为现在的骚年喜欢帅气的平板小姐姐,比如炮姐啦,saber啦,以及其他。

然而显然这样的看法非常肤浅,不够婆罗门。我们二台的观众肯定想看一些专业的、深入的、不一样的东西对吧(手动滑稽),所以在这一期的【文字版】中二说新番节目里,我们就来谈一谈:为什么人人都爱宝石小姐姐。
先说明一点,台长是知道宝石人性别不明这个设定的。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角色性别不明的时候,我们以声优的性别为准。
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解析这部片子,从技术的角度,以及从套路的角度,先说技术。

宝石之国是个很典型的,超越观众想象力,给观众带来惊喜的片子。

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而反过来倒是非常常见——

而宝石之国的惊喜首先来自3D。
3D这玩意儿就跟臭豆腐一样,有的人停不下来,有的人扭头就跑。而一直以来业界抱着「手绘才是王道,3D都是偷工减料」的刻板印象,把3D当成省钱大法用。
说实话当你看到这样的3D——

或者这样的3D——

的时候,你也会扭头就跑。
虽然在过去一段时间,业界诞生了不少高质量的3D动画,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还是在用2D的镜头语言,2D的人物表现形式来模拟2D的质感。这就像你已经有辆纯电动的特斯拉了,点火居然还能听见排气管的声浪一样,好像不V8就不叫车一样。
宝石之国这个片子最大的特点在哪里,它在摸索,怎样用3D本身的特点让人物、让画面、让情节丰满起来。比如被誉为coser噩梦的那个亚克力质感的头发,比如人物表情的变化(超长反射弧),比如著名的流体力学,这在20年前是没法想象的。


回想20年前,那个时候的3D的代表是青之6号。当年顶级的手绘人物作画和现在没什么区别,但是当年的3D效果和现在比可是差了几个次元。

98年顶级的桌面显卡应该是voodoo3吧,显存16MB,现在黄老板家的Xp 显存12GB。
青之6号是当年第一部大规模使用3DCG的日本动画,包括背景、天空和水面、水下怪物等都是用了3DCG来做的,当年还没三转二这一说,所以人物还都是手绘的。以现在的眼光看当年的3D,那糙得没法看。不过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青之6号有其里程碑的意义。
在20年之后,我们终于可以从容的用3D来塑造人物了,并且还能让人物灵动起来。
灵——表现在细节,比如各种小动作,比如神奇的表情。宝石之国里的一大特征就是人物一直在动,包括各种漫不经心的小细节和撩人的小动作。传统的手绘动画当然也可以让人物一直在动,比如去年的编舟记,代价就是作画张数呈几何倍数上升,原画吐血。而3D要人物动起来就简单多了,哪怕后期重新要原画3转2描一遍,工作量也比以前少很多,有富余的时间把线条修得更细致。现在新款iPhone已经能用面部捕捉来生成动态的卡通表情,以后这样的技术肯定会应用在动画的制作上,那时候给动画人物做表情会更省事。
动——表现在自由,比如流体力学,比如大长腿。

大家知不知道让人物跑起来其实是很难画的,如果有背景有透视的话那就更不好操作了。在动画里少年少女一言不合就飞上天,并不是他们和牛顿过不去,单纯只是俩腿一蹬在天上摆pose比较好画而已。
而纯3D就没这问题了,想怎么跑就怎么跑。

当然了你用3D让小埋跑也没什么意义。但是,如果是一群白净的大长腿在那里肆无忌惮的跑,那视觉冲击力就完全不一样了。宝石之国里大量的奔跑分镜,作用其实和乳摇什么的差不多,都是为了要观众饱眼福,视觉享受,爽。不然浪费了这白丝长腿。
这就是为什么3D塑造的宝石少女灵动十足这是借助3D本身的技术优势才能给我们带来的新鲜体验,而这种体验赋予了角色新鲜的生命,给观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说完了技术我们来讲套路:

套路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在今后我台的视频和文章中我会反复强调这一点。事实上,成功的作品都是有共性的。
宝石之国的故事非常简单,它并没有设计一个很宏大的背景,也没有设计一个很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没有给出场的众多小姐姐挨个塑造人物志,而是开篇直入主题:
有两个长腿小姐姐,一个没头脑(磷叶石), 一个不高兴(辰砂)

众所周知,没头脑和不高兴是CP的常用搭配,一个智商欠费,另一个蹭得累。

然后,还要有反派。假如没反派的话,一群少女聚在一起,肯定会沦为茶话会。
至于反派是月球人还是火星人还是虾爬子其实无所谓,因为:
只需要让没头脑闯祸
然后不高兴讨厌没头脑
然后不高兴救了没头脑
于是不高兴和没头脑之间产生了羁绊
一个简单的胃疼剧本就出炉了da☆ze~

世间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套路,关键在于怎么演。
宝石有两个很关键的设定,其一:她们会碎,以一种简单粗暴的形式来告诉观众,其实她们很脆弱。
脆了不要紧,有庸医拼起来就满血复活了,哪怕有缺损还可以补上。于是就有了第二个设定:宝石人缺损的地方会丢失记忆。
想想看,可爱的长腿女孩子,不仅脆弱,还会丢失记忆,于是阿宅马上提起了精神。
大家都知道丢失记忆其实也是个常见套路,它让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更加充满不确定性,说白了就是更加胃疼。
辰砂的特点是什么,是孤独,冷漠,脾气差,看什么都不顺眼,经常自责,聪明,有能力,看似独立坚强,实际内心脆弱,当然物理上也很脆弱,而且物理上也会伤害接近她的人,如同一朵可怜的孤芳,天赋令其自傲,命运使其自哀。

这种模板的角色最近特别流行,比如大老师和他老婆。
塑造这种角色的难点在哪里,在于怎么让角色保持一种孤高的逼格的同时,又不会让人觉得这孩子纯是中二病发作而已。所以作者总是在强调辰砂有毒的物理特性,为其孤僻的性格制造客观理由,同时还要强调辰砂虽然孤高冷僻,但是内心还是个善良的孩子,是个好人,不仅重感情,而且拾金不昧做好事不留名,这样就唤醒了观众发自内心的同情。
我跟你讲,作者其实都是S,作者最大的乐趣就是把读者勾引进情感的漩涡,然后反复折磨他们。辰砂和磷叶石就构成了这样的情感的漩涡,他们的情绪因为破损的记忆而变得摇摆,在危险的邂逅之后,互相都割舍不了对方,彼此之间形成了羁绊,而且还有第三者推波助澜——就是钻石小天使。


小天使是连结起没头脑和不高兴之间紧密联系的纽带,而且本身必须有亲和力,善良而可爱。一旦双方情感变淡,小天使就会左右运动推波助澜。少了小天使这样的角色并不会对整个作品的剧情产生什么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多了小天使这样的角色观众显然会更加愉悦。

据我台大数据统计,高达八成的死宅把头像换成了钻石小天使;在2017年GOLDENPANTS最佳老婆大奖的提名里,钻石小天使也雄踞排行榜前列,可见这个角色多么成功。
作家塑造角色的一个铁律,就是让读者和观众爱该爱的人,恨该恨的人。观众看不惯主角,可能是因为行为和性格,可能是因为人设和长相,可能单纯是因为声音(比如黑色n叶草那位),然而无论怎样,只要观众看主角不顺眼,那这作品半只脚就已经踏进了棺材。
而反过来,宝石之国通过在技术和套路上的精彩发挥,让观众深深的爱上了这群平板小姐姐,这是这部作品成功的关键。
(因为要填某史诗巨坑而且这几天嗓子不舒服,所以原定的两期说新番被「减配」成文章了,请养老院诸君见谅。不过卜要慌,狗蹬胖次肯定不会减配的,本周末敬请期待(╭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