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2否卦本义详解 | 应对不善的智慧告诫

2023-05-31 10:26 作者:共时海洋  | 我要投稿


【否卦原文】

【卦辞】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爻辞】(由下往上看)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六三:包羞。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大家好!这一期是详细解读否pǐ卦。“否”训不、不善,训闭塞有克服不了重大凶险困难的阻塞、闭塞之意。否卦是关于应对不善的智慧告诫。《周易》是“观象系辞”借事物说理,“象蕴含义理,义理根于象”的说理方式。否卦内容有些可以与泰卦对照解读,但有些字句太凝练精简有理解难度,其实言下大有深意。(全文约6200字,头脑风暴走起!)

一、全卦本义详解

㈠、卦名、卦符卦象详解

我们从之前的解读可以看出,《周易》的卦名、卦符卦象、卦爻辞是高度关联一致的。

1、卦名

【否】古训不、不善,符合甲骨文金文中的用法。在《周易》中,否还被认为有阻塞、闭塞之意,相对于泰的完整含义是:克服重大凶险困难的通达,否的完整含义可具体理解为:克服不了重大凶险困难的阻塞、闭塞。

西汉帛本《周易》的否卦卦名写作婦,婦是妇的繁体字,本义妇女。古时妇女的能力一般不如男人那样能胜任像重体力活动、战争等有克服重大凶险困难之感的事情,这能与否的含义相近。帛本否作婦是为了便于生动理解,自然不如否恰当。但值得称道的是帛本卦爻辞有细分否的含义,否训不善时作婦,否训不时作不,解读卦爻辞时将提到。

2、卦符卦象解读

否卦卦符是上乾下坤,因乾意象天,坤意象地,俗称天地否。类似《易传》“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的解释,实属牵强曲解,上天下地是自然常态之象,怎么会不好呢?问题在于没有把握到对的意象,卦符是具有事物意象和吉凶意象的。否卦上乾下坤不符合事物意象,但符合吉凶意象,是下面的凶能承载上面的吉,因为:

乾意象吉,坤意象凶。我们解读过《周易》的乾卦是掌握主动,形势有利,主动进取;而坤卦是不掌握主动,形势不利,顺势而为(详见坤卦解读|重现三千年前本义,乾坤相连)。乾坤正代表着事物发展的好坏两种状态,可视为乾吉坤凶。

下承载上是自然之理。人出于对重力作用的本能认识,会自然地认为处在下面的事物要承载处在上面的事物。

否卦上乾下坤应看作上吉下凶,是凶能克服吉,故而不善。吉克服不通困难,故而闭塞,正是吉凶意象与卦名意义一致。接下来是卦爻辞解读,将会知道它们也意义一致,进一步证明如此理解是正确的。

㈡、卦爻辞详解

1、卦辞“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字词注释:【否】不、不善,有克服不了重大凶险困难的阻塞、闭塞之意。【之】代词,指所不善的对方。【匪】同“非”,不是。“匪人”指不是同宗族的人,此处泛指外人。这与《左传》的“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用法相同,含义相似。亦可参看比卦初六“比之匪人”详解。【大】对应吉利。【小】对应凶险困难。商周时期有相对低贱之意,有相对高贵之意。如大子是嫡长子,小子则指庶子或自称的谦词。再如小臣指低级官吏,会被用作赏赐品;而大夫”“大正”“大左”“大史”“大祝”“大师等高级官职都有。《周易》中“小人”指平民,“大人”指有官位的人。【往】离去。【来】到来。【贞】正确认识。

“否之匪人”是与外人不善,克服不了来自外人的重大凶险困难。

从“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和泰卦卦辞“泰,小往大来,吉亨”可知,后文“大往”的是类似“吉”的好事,相对的“小来”的就是类似“凶”的坏事,对应“否”的不善。

卦辞义理解读是:与外人不善,不利于君子的正确认识,将吉利离去,凶险困难到来。

2、初六爻辞“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字词注释:【拔】拔起。【茅】茅草,常见植物,根茎味甜可食亦可入药。【茹】此处指茅草的根茎。我认为茹本指植物能吃的部分,早期训茹为食为菜,东汉的虞翻解释此句的茹为茅根,应既因为茅草的根茎可以食用。后世有人解释此句茹为牵引、牵连是难以成立的,因为:1“拔”是动词,后接“茹”“汇”都作名词指茅草部位才合理;2茹若作动词表示吃,引申指受纳,如《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茹与吐相对,再如成语茹毛饮血,均含义明确,而训茹为牵连在早期无依据;3若训茹为牵引、牵连,则原文作“拔茅茹汇”即可,后文“以其”显得累赘多余。【以】以及,与。【其】代词,指茅草。【汇】今本《周易》作彙是汇的繁体字,此处应训茎,指茅草硬且能伤人的草茎。茅草比较硬,两边有很多小刺,会扎手,一不小心就割破皮肤(据说鲁班受此启发而发明锯子)。帛本《周易》作胃、𦳢(⿱艹胃),彙古文可作𦳢,彙又可指刺猬,共通之处是刺都伤人。茅草经常一丛一丛,会很像刺猬。【吉】吉善。【亨】亨通,过程通达,行得通。

以其”相当于以及它的意思,如小畜卦的“富以其邻”、鼎卦的“得妾以其子”、复卦的“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等均作此理解。

拔茅茹以其汇”是指想要拔获茅草那有好处的根,需要一同拔茅草那能伤人的茎。这是借事物说理,对照泰卦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是明确讲征伐克服战争凶险所付出的代价要能收获好结果的道理,结合否卦主题,后文“贞吉,亨”是身处不善状态下的观念,要从遭遇被拔不善的茅草角度理解:正确认识茅草棘手难拔的吉善,让来者不善的对方预计将得不偿失,知难而退,打消进犯念头,从而自身存活通达。

爻辞义理解读是:想要拔获茅草那有好处的根部,需要一同拔茅草那能伤人的草茎。正确认识其中(茅草棘手难拔能抵御进犯的)吉善,生存就会通达。

(借事物说理:自身棘手能抵御不善进犯。)

3、六二爻辞“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字词注释:【包】包纳,有克服之意。楚简本《周易》残存的姤卦中包作㯱pāo,可证应理解为包纳。㯱从㯻省从缶,匋省声,《说文》训“囊张大貌”,有包裹之意,缶为小口大肚陶器,勹为包的简化,西周金文㯱字形从束也是包裹之象(见下图),可知㯱的形音义均与包通。汉帛本《周易》包作枹,枹bāo指枹树,枹fú多指击鼓杖、房梁,均有实心之感,少包纳之意。【承】承受。【小人】平民。【大人】有官位的人,权贵,当时的贵族大臣。

西周金文㯱字形从束,也是包裹之象

“包承”是包纳承受,顺承初六指承受住敌人进犯。后文“小人吉,大人否亨”是办法。有些学者断作“小人吉,大人否,亨”是不对的,解读全句会不通。帛本《周易》作“小人吉,大人不亨”断句更明显。

理解全句要介绍三点:

⑴要从君子的角度理解。《周易》的教导对象是将要成为王公诸侯级的高级行政管理者的君子,虽然常常省略主语君子,但要注意从君子的角度理解吉、凶、亨等判断。否卦卦辞“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也点明要从君子角度看待问题。

⑵“小人”平民为国家当兵作战。商周之际平民在战时就是士兵(如何簋铭文显示周初周公是兵农合一的政策),尤其是平民中的国人(与西周贵族之间是疏远的同宗关系)平时务农等但有一定的参政从军权力,西周早期只有他们才能为国家当兵作战。之前已解读过《周易》师卦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是有关君主要广泛集聚平民用于战事,以及比卦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是有关要让平民广泛参与大田礼的军事训练,展现军威,震慑潜在敌人。大田礼还具有国人大会的性质。

⑶周统治者有重大事情会召开国人大会与“小人”平民沟通。平时周朝统治阶级商议国家大事,有重大事情时还要召开国人大会。典籍描述如《周礼·地官·司徒》:“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日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左传》记载春秋时期仍多有此类事例,就不展开了。学者们的研究如杨宽先生的《西周史》认为这是巩固统治、团结国人的重要手段。其中“询国危”是询问国家危难,会包括决定是否用兵抵御敌人入侵。这很贴近“包承”意指承受敌人进犯的情形。

基于以上认识,对君子来说,爻辞义理解读是:承受住敌人进犯,靠团结平民会吉善,靠大官权贵会不够善、行不通。

4、六三爻辞“包羞。”

字词注释:【羞】羞耻。帛本《周易》作憂,另有传世本《周易》恒卦九三“或承其羞”楚简本《周易》羞作憂,西周金文用憂为羞耻义。羞字本从羊从手表示进献、追击,至篆文字形讹变为从丑(见下图),逐渐表示羞耻。

篆文字形讹变为从丑

商周之际,邦国间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攻伐是常有之事。己方被进犯欺凌要能包纳忍受羞耻,不意气用事。

爻辞义理解读是:要能包纳被进犯的羞耻。

5、九四爻辞“有命无咎,畴离祉。”

字词注释:【命】命令。【咎】过失不好。该做的没做就是过失。【畴】本义是已整治、耕治过的田地,我认为引申有长久可用之意。依据有二:⑴西周金文佐证。畴从田从寿,寿有长久、永远之意,应理解田地经过整治将可长久使用。如西周早期的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穆王任命豆闭担任邓国司马,豆闭祈愿“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用赐畴寿万年”。有些学者认为“畴寿”是近义连用,畴或可假为寿。寿有长久、永远之意,“畴寿”当指希望长久尽职。⑵传世典籍佐证。如《左传》有“畴昔之羊子为政”,“畴昔”指昔日、古。后世还有“畴日”指昔日、旧日。可知畴有长久之意。再看西周早期的《尚书·洪范》记载武王克商后向前商贤臣箕子请教长久有序的治国之法:“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箕子回答:“……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曰……”“九”对应后文的九类治国方法,“畴”对应“彝伦攸叙”常理长久有序的治国效果,符合前文解析畴应引申为长久可用。两汉以来训畴为类是偏失本义。帛本《周易》作檮(梼),檮指断木、树无枝,与畴共通之处是都经过加工整治能长久可用。

【离】离开,此处有脱离不利不善,趋近有利吉善的意思。传世本《周易》作離是离的繁体字,離本指黄鹂,离是引申义,其中大有文章。離、𩁟、鵹、鸝、鹂都指黄鹂鸟。黄鹂体羽鲜丽,体色黄多黑少,“其色黎黑而黄”,“黎,黑貌”。可想而知,古人给此种鸟取名是因为此鸟体色与黎明天色由黑变黄(见下图)一样。人本能厌黑暗喜光明,天色从黑趋变黄,有脱离不利不善,趋近有利吉善之意。鹿寓意吉善、美好,麗含义美好、华美,知称鸝有吉善意。因此,離有脱离不利不善,趋近有利吉善之意。帛本《周易》作羅,是捕鸟的网,可理解为捕获好处,能勉强与“離”趋近有利吉善的意思相近。【祉】训福,福祉,幸福。止象形足表行动,从字形看有幸福到来之意。帛本《周易》作齿,当训年齿,年齿即年龄。古人以齿排序年龄辈分,此处齿应有长久之意,才能勉强与“祉”相近。

離黄鸟体色与黎明天色由黑变黄一样

“有命无咎”指遵行命令且没有过失不好。遵行好命令是建功立业改善自身的机会,哪怕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和顺从表态,能增进改善双方关系,不易罹祸遭殃。如果遵行不好、甚至不遵行命令往往会遭到惩治。

“离祉”的理解应类似体色黄多黑少的黄鹂古又称離黄(《毛传》西汉早期、《说文》东汉)、鵹黄和黧黄(《尔雅•释鸟》战国至两汉)、鸝黄(《高唐赋》战国),指脱离不利不善,趋近幸福增多到来。这能顺承前文“有命无咎”,也与帛本作“檮羅齿”意近。离如果只训离开,释读就抵牾难通。

爻辞义理解读是:有命令(遵行)且没有过失不好。这能长久可用,脱离不利不善,趋近幸福增多到来。

6、九五爻辞“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字词注释:【休】本义是人倚树木而休,训休止、息止。【其】代词,由前文“休否”可知“其亡”的“其”指“否”。【亡】无,没有,消失。在商周“亡”不表示死亡,“死”才表示死亡。【系jì】提系,持系。甲骨文金文的系字象形手提几串东西(见下图),段玉裁认为“引申为总持之称”很有见地。今本《周易》作繫是系的繁体字,帛本《周易》作𣪠,是繫的异体字。【苞】植物的果实、子实。甲骨文金文的包是胞的本字,象人怀胎,用于草木则加艹。帛本《周易》苞作枹不好,两汉以来训苞为主、本干是附会曲解,训苞为丛、茂是失其本义的引申,从稍后全句解读来看也不通。【桑】桑树。桑树的果实是桑果又名桑葚。

系字象形手提几串东西

“苞桑”是指结果实的桑树。可参比《诗经》中的苞均应作此理解,如《诗经·曹风·下泉》“冽彼下泉,浸彼苞稂……浸彼苞萧……浸彼苞蓍”,稂、萧(据说是艾蒿)、蓍(蓍草)均能结子实,尤其是稂指因水浸而不饱实的禾非常符合情景,《毛传》:“稂,童粱。非溉草,得水而病也。”

“系于苞桑”是指持系已结果实的桑树的桑果,这与“拔茅茹以其汇”形成鲜明对比。获得茅草那味甜可食的根部需要费力拔且易伤手,茅草也将难存活。而获得桑树那酸甜可口的桑果(见下图)只需要成串摘下,持系在手中,桑树叶还能养蚕,均对桑树无伤大体,甚至可能被人有意栽培呵护。如《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说于桑田”提到桑田;《诗经·郑风·将仲子》“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提到栽种和呵护桑树;《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也是呵护桑树。

成串的桑果

“休否”息止不善与九四“离祉”脱离不利不善的意思相近。《周易》是“象蕴含义理,义理根于象”的说理方式,明白了“系于苞桑”的象理,就好理解“休否,大人吉”了。像桑树那样能与人恰当的好处,己方就能“休否”息止不善,非但不会灭亡,还会被呵护。这靠“大人”会吉善,通过九四“有命无咎”遵行好命令使对方获得好处,需要己方大臣权贵配合执行命令;或者结合历史常识来看,通过大臣权贵的各种关系如宗族、姻亲、君臣等,以外交能力给对方恰当的好处以游说改观,改变己方不善处境。

爻辞义理解读是:息止不善,靠有才能的大臣权贵会吉善。要不善消失,好比持系已结果实的桑树的桑果(就不会伤害桑树)。

(借事物说理:让对方获得恰当的好处,己方就会息止不善,甚至被呵护。)

7、上九爻辞“倾否,先否后喜。”

字词注释:【倾】倾动、倾斜,有动摇减少之意。我认为倾的本义大概是小心倾动。帛本《周易》作頃,倾是頃的后起字。頃从頁从匕,頁是人首,匕是匙,小匕用于日常饮食,大匕是礼器用于舀出祭祀牺牲的肉。金文頃字形像是曲身倾头关注大匕礼器,这跟𩒨的字形很像(见下图),只差以匕入口(甘口古同字)。𩒨首同“稽首”是最恭敬的跪拜礼,可知頃应多少含有认真对待的成分。所以頃的本义大概是小心倾动。由用匙舀取牲肉的小心倾动引申出动摇、减少的意思。【否】不、不善。【先】起先,开始。【后】后来,最后。【喜】喜悦。

頃与𩒨金文字形很像,只差以匕入口

帛本《周易》作“頃婦,先不后喜”有区分“否”的含义,“不”对应“喜”应理解为克服不了重大凶险困难的忧愁不喜。

爻辞义理解读是:小心地动摇减少不善,起先(未减少不善时)忧愁不喜,后来(减少不善时)喜悦。

二、否卦蕴含的哲理逻辑

我们通观否卦全卦,就能看出些其中蕴藏的逻辑哲理了。否卦是讲应对不善的智慧告诫,全卦可以划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卦辞总述与外人不善,将凶多吉少。

第二部分是1爻、2爻、3爻,讲抵御不善:自身棘手能抵御不善进犯,要尽量团结相关人员众志成城,要能包纳被进犯的羞耻。

第三部分是4爻、5爻、6爻,讲消减不善:要遵行好命令,让对方获得恰当的好处,己方就会息止不善,甚至被呵护,要有先苦后甜的觉悟。

可见否卦应对不善的认识是两手准备,一面积极抵御,一面积极消减。这至今仍然值得作为行为指导参考,是《周易》作为治国哲典充满实用哲学智慧的高度体现。科技发展会更新迭代,但实用哲学的道理是万古长青的。这是中国早期哲学的真正精彩,后世学者捧孔子《易传》为哲理而歪说《周易》为卜筮之书,是没有搞明白《周易》本义,暴殄天物,舍本逐次。

以上就是我关于否卦本义的完整解读研究,否卦字词和象凝练精简,颇有理解难度,其实言下大有深意。至于感悟启发大家可以见仁见智有很多。如果觉得内容不错,还请三连加分享,这可以让更多对周易感兴趣的人看到,也欢迎在留言区讨论分享你的理解感悟,谢谢!

12否卦本义详解 | 应对不善的智慧告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