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袁崇焕的宁锦大捷,将士浴血奋战,太监冒功得赏

2021-03-08 13:31 作者:无名小卒犀利哥  | 我要投稿

1627年(明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东北处于战火状态。

八旗军一方,老帅病死,新统帅继任,急需一场新的胜利稳固地位。

明朝方面,明朝一直渴望恢复辽东,荡平贼寇,于是在前线谋划新的战役。

明朝的统帅叫袁崇焕,战前派遣了四万工人修筑锦州城堡,驻守三万精锐士兵,储存物资,有粮食,枪炮火药,保证了锦州城堡有战斗力。

战争一触即发,八旗军大举入侵,袁崇焕下令防守死战。

围攻宁、锦24天,因为袁崇焕在锦州储存了火药和粮食,所以锦州能坚守,八旗军取胜无望,撤军。

八旗军折损士卒颇多,没什么俘获,物资损耗却很大,因为守军消耗少,攻城方的消耗是十倍。战后的八旗军地盘内市场上,米价飞涨,物资匮乏。盗贼繁兴,或行劫杀。

五月十一日,八旗大军直抵锦州,四面合围。明军坚壁清野,把物资和民众聚集城内。

至五月二十六日,围城15日,时值初夏,后金官兵暴露荒野、粮料奇缺、人马疲惫、士气低落。

五月二十七日,后金军分兵为两部:一部继续围困锦州,另一部由皇太极率领官兵数万,往攻宁远。

五月二十八日早晨,后金军到达宁远,展开激烈的攻守战。巡抚袁崇焕亲自镇守宁远,与中官刘应坤、副使毕自肃督将士登陴守战。

明总兵满桂,督各将领率军,列阵城外壕沟,迎战短兵相接,互有杀伤。明军城上城下互相配合,炮火、箭矢齐发,后金军死伤累累,

五月二十九日,皇太极率军撤离宁远。

六月份,八旗军又转攻锦州,遭锦州火器轰击,加之中暑得病,大量减员。

六月五日,凌晨,皇太极从锦州撤退,途经小凌河城,大凌河城,毁坏城墙,然后东去。
宁远锦州大战之后,皇太极暂时不敢再侵犯明朝边境。而袁崇焕也正忙着草拟奏章,为有功之人请赏。

监军太监刘应坤找到袁崇焕,递上一份名单,让他把上面的人名都写上,再申奏朝廷。
袁崇焕接过名单一看,上面除了有刘应坤、纪用二个监军外,还有四十多人。他有的知道是太监,有的根本就不认识。这不看还可,一看怒火中烧。
他强忍怒气说:“这名单上许多人,我都不知道啊,他们没有来到辽东作战,也没出半点力气,怎么能分此功劳?”
太监哈哈笑道:“袁大人,不是我说你,你用兵打仗是个行家,而在做官方面,你可差远了!这名单里的人,有许多都是魏忠贤大人的亲戚,别人想巴结他还没有这个机会呢
袁崇焕正色地说:“我用人向来是赏罚分明,论功行赏,这个名单我绝不能上报。”“好不识抬举,你等着吧,有你好看的!”太监气得拂袖而去。
过不几日,关于宁、锦之战的朝旨下来了,因此次战役明朝获得全胜,朝廷上下欢腾雀跃,管它叫“宁锦大捷。”没想到朝廷下旨领奖的首功竟然是魏忠贤。
魏忠贤还被封为上公,他的孙子也封了伯爵。更可气的是,应坤所拟名单上的太监同伴,一个不少,都加官进爵。而亲自指挥作战,取得这次大捷的袁崇焕,却只官升一级。
事后,太监来见袁崇焕,嘲笑地说:“袁大人,怎么样?祝贺你官升一级啊,嘻嘻!”
袁崇焕异常平静地说:“宁锦大捷是上万将士血战的功劳,我只出了一点微薄之カ,朝廷给我官升一级,我都受之有愧了。我是不会介意朝廷给的恩典大小的,我欣慰的是战局有了转机。”
刘应坤见袁崇焕如此说,感到自己无大功而受重赏,有点心中有愧,只得敷衍道:“袁大人真是不计较个人得失,以社稷为重啊!”

相关史料,取自明实录,以及满文老档。
先是,宁抚袁崇焕,请修锦州,中左大凌河等城,渐次东恢,议拨春秋两班班军,兵部覆,以四万出关,督师王之臣请修山海一带,边墙及中前所铁场堡芝麻湾等城,言班军五万,已拨四万东修锦义,止馀一万,不足供役,乞添拨班军二万人,兵部覆,蓟镇春秋两班,共军五万,并无他镇可以添拨合无听督抚,酌量缓急通融拨用,得旨,修缮墙垣增设城堡,是关宁一带急务,这班军春秋齐到五万之外,既别无可添拨,著于数内听督抚酌量缓急,通融拨用,或另设法募役,或增给土军工食,与班军协作,俱听便宜,从长计议行,工完日销算具奏


戊辰,巡抚疏,夹河沮洳夏水方积,(明军)未可深入,而夷且聚兵以俟也,水潦既退,禾稼将登,况锦州诸城一筑,又东虏之必争,而西虏之不利也,必合谋肆逞,但在多备火器,添买马匹,乘险而扼其死命,战则死战,守则死守,而锦义,而广宁,辽沈,步步打实


兵部尚书王之臣,奏,奴子回巢,即褁粮西来,其欲挠我修筑,扰我屯种,明矣,但溽暑行兵,已犯兵家之忌,我惟明烽远哨,坚壁清野,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如向年宁远婴城固守故事,且河西粮石,俱已搬运锦州,千里而来,野无所掠,不数日,必狼狈而回,伏兵要害乘其隋而击之此万全之著也,得旨,奴孽西犯,已有其,形厂臣密授方略战守宜预即著该部,移文左辅朱梅杨应乾等,督令边腹各将领,秣马厉兵,严备以待,其运粮锦州,伏兵要害以相机击隋,务要万全,该部便马上差人,传与该镇诸臣,用心防御,毋淂疏虞,罪有所归

(八旗军)初十日,至广宁。捉获明军哨卒,经讯问得知:右屯卫以百人防守,小凌河、大凌河修城未竣也以兵驻防,锦州城修缮已毕,马步卒三万人。


甲申,辽东巡抚,袁崇焕题,奴围锦州甚严,关外精兵尽在前锋,今为贼拦断两处,夷以累胜之势,而我积弱之馀十年以来,站立不定者,今仅能办一守字,责之赴战,力所未能,
得旨览奏,奴氛孔棘,我兵精锐都在前锋,锦州当能自固,宁远四城,关门保障,该抚不轻调援,自是慎重之见


兵部尚书,王之臣覆,袁崇焕言奴兵,急围锦州,(明军)发兵解围,万不容已,第关外四城,各当坚壁,断不可越,共兵三万疾趋赴关,今日之事守者,以全城为上,援者以退贼为功,俘馘斩级皆所不计,其阃外机,宜应听督抚诸臣相机行事,臣部不敢遥度也,得旨,览奏,说锦州纪镇忠(奋)[勇]自誓赵帅等,凭城击贼,多所杀伤,已见能守之效然攻围不退,应援当亟,赴援诸将尤宜相机进止以图万全,宁远抚臣料理有素,且威略素著,无烦帮贴,深慰朕怀,关兵出援这所调各镇兵三万,著疾趋赴关,以资防守,守者以全城为上,援者以退贼为功,说淂是,其关外四城,毋轻调发,军前粮饷,作速接济,俱已有旨了


丙戌巡抚辽东袁崇焕,题满尤二总镇,遇夷兵于笊篱山,彼众我寡,射伤夷名数多不能割级,今已退至塔山,但此盛暑,夷兵未必能久留,臣已令舟师绕后,复令西虏声援,得旨,该抚持重之效也,冒暑深入,奴势当不能久,览奏知援锦之兵第声息四出,疑而扰之,重兵相机收保宁远,阃外方略俱合朕意


兵部覆议:抚臣之计,奇著也,实险著也,以不拼死而围不可解也。督臣之正著也,亦稳著也。恐徒拚死而围终不可解也。为今之计急以解围为主,而解围之计,专以责成大帅为主,况贼在连山等处,去宁远不过三五十里,大兵一出,即接贼垒,何呼吸之不可通,而必身在行间耶?即榆关重地,抚绥弹压,何可一日无人?则督抚阎鸣泰仍旧驻劄关门,亦相时度势,不容再计也。得旨:援锦之役,责成三帅,宁抚只宜在镇居中调度,战守兼筹,不必身在行间。该部说的是,督臣,蓟抚仍旧驻札,不必移镇,各镇兵马云集关门,该部解发粮草,务期接济各镇饷司,多方措给月饷,以便星驰,余俱有旨了。作速依旨行。


镇守辽东太监纪用,题,沥血备陈苦情,将士用命战守,力保孤城,矢图雪耻,勉尽臣职事,得旨览奏,该镇激励将士,捍守孤城,力挫奴锋,屏障宁远,忠义之气,贯日乾云,救援责成三帅,已有旨了,宁抚与总镇内臣,挑选精锐,悉心计画,督发策应,以保危疆

镇守太监纪用奏报:”初四日,奴贼数万,蜂拥以战。我兵用火炮、火罐与矢石,打死奴贼数千,中伤数千,败回贼营,大放悲声。

袁崇焕《锦州报捷疏》:”仰仗天威,退敌解围,恭纾圣虑事,准总兵官赵率教飞报前事,切照五月十一日,锦州四面被围,大战三次三捷;小战二十五日,无日不战,且克。初四日,敌复益兵攻城,内用西洋巨石炮、火炮、火弹与矢石,损伤城外(八旗)士卒无算。随至是夜五鼓,撤兵东行。尚在小凌河扎营,留精兵收后。太府纪与职等,发精兵防哨外。是役也,若非仗皇上天威,司礼监庙谟,令内镇纪与职,率同前锋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等,扼守锦州要地,安可以出奇制胜!今果解围挫锋,实内镇纪苦心鏖战,阁部秘筹,督、抚、部、道数年鼓舞将士,安能保守六年弃遗之瑕城,一月乌合之兵众,获此奇捷也。为此理合飞报等因到臣。臣看得敌来此一番,乘东江方胜之威,已机上视我宁与锦。孰知皇上中兴之伟烈,师出以律,厂臣帷幄嘉谟,诸臣人人敢死。大小数十战,解围而去。诚数十年未有之武功也!

是役也,(八旗军)士卒阵亡甚众。於初五日,大军自锦州还。

(八旗军)六月底,时大饥,斗米价银八两,国中银虽多,无处贸易,是以银贱,而诸物腾贵。良马一,银三百两;牛一,银百两;莽缎一,银百五十两;布一匹,银九两。盗贼繁兴,窃马牛,或行劫杀。


五月,天启皇帝夸奖袁崇焕的语录:

1,袁崇焕不轻易出击,是慎重的行为。

2,袁崇焕做事情有条理,威望很高,让朕很欣慰,,策略也很对。

3,袁崇焕很沉稳,效果很好,战略很符合朕的心意。

4,袁崇焕可以在后方指挥,不需要亲自出击,命令军队出征就够了。

5,袁崇焕和其他大臣,挑选精兵,督促将军们执行方案。


先帝自七年五月初六日以后,圣体便觉不豫,至六、七、八月之间,总未离御榻。———《酌中志》
而刘若愚所称,熹宗在天启七年五月初六日之后,身体便觉不豫,最后的三个月,则总未离御榻。

陷害袁崇焕的凶手找到了,是魏忠贤党派干的坏事!

它们趁皇帝病重,把持朝政,迫害忠臣


袁崇焕的宁锦大捷,将士浴血奋战,太监冒功得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