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大帝战记(一):北御蛮夷(上)
(主为讲述战史,文中军政概略,会在其他专栏细讲哦x)
第一节,主少国疑:
自1514年伊斯玛仪在与塞利姆针锋相对的查尔迪兰战役中一败涂地起,萨法维在土伊战争中便长期处于下风。曾经战无不胜的蓝眼睛沙阿伊斯玛仪被挫败后便意志消沉,沉醉于酒色之中,之后针对奥斯曼的数次作战也都并未起到立竿见影的反击效果,这位少年英雄最终英年早逝。而塔赫马斯普呢,则是被苏莱曼单方面以碾压之时打得溃不成军,在兄弟背叛与守将献城,以及正面作战失利等一系列失败后,被迫于1555年签署《阿马西亚条约》,失去了伊朗帝国传统势力范围中最重要的地区之一【两河流域】。所幸拥有伊朗高原天险相助,他才依靠坚壁清野的战术勉强保住了国之根基。
而在伊斯玛仪二世与胡大班德这两大庸君统治时期,伊朗帝国更是不断失边丧地,军队一溃千里。国家内部的统治混乱也直接导致周边劲敌奥斯曼帝国和乌兹别克汗国的入侵,奥斯曼军队在1578年入侵萨法维王朝,这次入侵一直持续到1590年。波斯北部和西部的大片领土被占,大不里士再- -次落入奥斯曼帝国之手;乌兹别克汗国在新一任领袖的带领下入侵萨法维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和赫拉特。国萨法维王朝内部的混乱不仅使国家边境受到侵扰,更重要的是国内的社会经济都受到严重的影响,据统计1570-1587年萨法维王朝的税收上升了近5倍,而政府的年收入却连年下降,甚至连士兵的军饷都发不出。沉重的苛捐杂税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各地起义不断。
而在胡大班德驾崩后的混乱政局中,阿巴斯一世依靠与穆尔希德·库利汗合作脱颖而出。此时的伊朗东北部的局势依旧在急剧恶化。就在阿巴斯于 1587 年登基之际,乌兹别克人还在伊朗呼罗珊省到处横冲直撞。阿巴斯在八十年代末率领一支军队前往呼罗珊,但没有与乌兹别克人进行任何定点作战。他的谨慎可能是由于当时伊朗军队的可怕状况。简单地说,伊朗军队还没有能力与乌兹别克人或奥斯曼人进行大规模战斗。

阿巴斯于 1589 年 7 月 23 日处决了穆尔希德·库力汗,当时距他登基不到 9 个月。这一行动标志着阿巴斯实际权力的开始。为了对帝国进行根本性的改造,他必须确保边境安全,只有做出让步才能做到这一点。他开始与奥斯曼人谈判,政治实用主义再次盛行。1590年与Porte签订的和平条约承认了萨非王朝对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损失,包括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卡拉巴赫、胡齐斯坦和谢尔万的部分地区以及卢里斯坦、库尔德斯坦和大不里士的部分地区,并包括要求萨非王朝停止诅咒前三个哈里发的条款。在西方确保了和平的情况下,尽管与几十年前的《阿玛西亚条约》一样,阿巴斯在同一年反对并击败了伊斯法罕的古拉姆总督,并使自己的两个兄弟失明并入狱。1590 年,阿巴斯击败了设拉子总督亚库布·汗·杜尔·卡德尔,有效地标志着该王国第二次内战的结束。在对诸多外敌示弱,以此韬光养晦之时,阿巴斯仍未与乌兹别克人签订和平条。1594 年,坎大哈的萨非王朝总督将他的忠诚和城市转移给了莫卧儿人。阿巴斯没有回应。因此,他获得了转变萨非王朝政体所需的喘息空间。
阿巴斯的计划有三个要素:两个财政和行政部门,一个军事部门。为了获得所需的收入,他建立了萨非王朝对里海以南的吉兰和马赞德兰以及更西部的卡拉巴格和舍万的丝绸产区的直接统治。 阿巴斯因此确保了帝国最有价值出口的大部分利润进入中央国库。他已经开始实施一项军事和行政改革方案,旨在结束齐齐尔巴什的统治,加强中央政府,并为他提供执行政策所需的能干仆人。这些改革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完成,并将改变萨非王朝的性质。军事改革是关键,因为只要 Qizilbash 继续为萨非王朝提供几乎所有的军事力量,他们就无法摆脱其主导地位。因此,阿巴斯开始大规模扩充他继承的小型常备军,这些军队是从皇家国库中支付的,只对沙阿效忠。
为了支付他的常备军费用并建立一个更加中央集权的国家,阿巴斯开始收复所谓的“州省”(mamalik),该省迄今为止一直被授予齐齐尔巴什·埃米尔(Qizilbash amirs)作为行政封地,并将其变为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下的“王室省”(khassa)。这些“王室省份”的税收由中央任命的维齐尔管理,流入政府金库,而不是像行政采邑那样被保留和使用在该省。第一批被收回的省份包括加兹温、伊斯法罕(在侵占该省的穆尔希德·库利汗被谋杀后)和卡尚。随后是亚兹德和库姆。里海的吉兰省和马赞达兰省在阿巴斯从其封臣统治者手中夺取控制权后,也作为王室省份进行管理。

第二节,屡战屡败:
首先是针对西北部的乌兹别克汗国阿拔斯采取的是决不妥协,奋力反击的政策来保障萨法维王朝在呼罗珊地区的统治权。先前乌兹别克人利用阿巴斯对内部问题的关注,加强了对库拉桑的袭击。 1590 年,他们再次袭击什叶派圣城马什哈德,这一次在四个月的围困后成功夺取了它。由阿卜杜拉·汗的儿子阿卜杜勒·穆敏率领的乌兹别克军队纵容杀戮、强奸、焚烧和抢劫。一些人想通过在伊玛目里扎神社避难来拯救自己,结果却在那里遭到屠杀。神殿遭到掠夺,无价的图书馆被毁,坟墓遭到亵渎,包括沙赫·塔赫马斯普的坟墓。成千上万的人沦为奴隶。在离开马什哈德和其他城镇的驻军后,阿卜杜勒·穆敏再次撤回沙漠。在接下来的七年里,乌兹别克人仍然控制着库拉桑的大部分地区。
乌兹别克军队由阿卜杜拉·汗的儿子阿卜杜莫曼·汗领导。阿布多尔莫曼·汗在梅尔夫、赫拉特、尼沙布尔和萨布泽瓦尔袭击了萨非军队。沙阿巴斯此时在德黑兰病倒,到 1593 年,呼罗珊的省会马沙德被围困。为了应对这些灾难性事件,沙·阿巴斯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他给乌兹别克人写了一封信,要求他们停止袭击,撤回中亚家园。他甚至勇敢地提出,如果这能结束暴力,他将与乌兹别克领导人决斗解决这个问题。乌兹别克人根本无视沙·阿巴斯的所有要求。暴力事件持续不断,尼沙布尔的人民遭到屠杀,伊斯菲拉因的居民在战斗中杀死了 4000 名乌兹别克人后被处死。不久,呼罗珊以南的锡斯坦省也被乌兹别克人横扫。阿卜杜勒·穆敏·汗在此委任大量亲信,已然是将其视作乌兹别克领土。
乌兹别克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呼罗珊地区的居民生活造成严重的损害。汗国的恶劣行径引起萨法维王室和普通民众极大愤怒,前者还叫嚣着要求萨法维王朝放弃对呼罗珊地区的统治,撤回到伊朗的中部地区,否则会立刻对萨法维王朝发起进攻。
但是,乌兹别克汗国错估了萨法维王朝的内部形势,在阿拔斯一世处理好同奥斯曼帝国的关系后决心与乌兹别克汗国战斗到底,随即迅速派兵向呼罗珊地区出发,连续收复了卡什马尔(Kashmar)、萨卜泽瓦尔(Sabzevar)、内沙布尔等城市,在军队撤离之前任命波斯总督在诸城管理事务。这次战斗并没有彻底肃清乌兹别克汗国在波斯的势力,在萨法维王朝撤军后,乌兹别克军队卷土重来,再次袭击了呼罗珊地区。

第三节,时来运转
在此后的1595年至1597年,由于萨法维王朝内部叛乱,阿巴斯无暇北顾,乌兹别克卷土重来。沙阿巴斯(Shah Abbas)将他的金银盘子熔化,以支付长期战争的费用。他赞许地引用父亲的话说,“高薪带来的胜利,与幸运本身取得的胜利一样多或更多”。他还对任何逃避兵役的齐齐尔巴什人进行了严厉处罚。他与Khwarazm叛军的乌兹别克汗结盟,在Khurasan北部发动了多次反击,但只取得了暂时的成功。有时,他向乌兹别克领导人阿卜杜拉·汗提出挑战,要求他在单兵作战中解决分歧——这是一个没有被接受的挑战。他命令他的将军法哈德·汗,如果乌兹别克人是由阿卜杜拉·汗或他的儿子阿卜杜勒·穆敏领导的,就不要与他们交战,“因为阿米尔向国王交战是违反协议的”。
但除此之外,在一场因什叶派与苏尼派的激烈对抗而变得更加野蛮的战争中,骑士精神几乎没有空间,双方都犯下了暴行。与此同时,阿卜杜拉·汗敦促奥斯曼帝国和莫卧儿帝国加入他对“异端”什叶派国家的圣战。但是奥斯曼人不愿意撕毁与伊朗新签署的和平条约,而莫卧儿人则认为乌兹别克汗国日益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潜在威胁。莫卧儿皇帝阿克巴(Akbar)也远非阿卜杜拉·汗(Abdullah Khan)的逊尼派狂热分子。他告诉他,虽然萨非王朝不是逊尼派,但他们是先知的后裔,长期以来通过友谊纽带与莫卧儿人联系在一起。
但这种友谊并没有帮助阿巴斯将乌兹别克人赶出库拉桑,正如沙阿在 1591 年派往印度的大使馆中所要求的那样。这也没有阻止阿克巴利用局势夺回坎达尔,而沙阿在别处分心。他完全以和平方式做到了这一点,向坎大哈的萨非总督穆扎法尔·侯赛因·米尔扎(Muzaffar Husain Mirza)提供了诱人的经济奖励,因为他正面临乌兹别克袭击的危险,而且没有希望得到沙阿巴斯的帮助。
到 1597 年,乌兹别克人在更远的西部,深入伊朗中心地带进行袭击。但第二年,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阿卜杜拉·汗于 1598年 2月去世,他的儿子阿卜杜拉·穆敏(Abd ul Mumin)的叛乱摧毁了他,不久之后,穆敏被暗杀。随着乌兹别克人陷入混乱,法哈德·汗占领了马什哈德,沙赫·阿巴斯和古拉姆军队指挥官阿拉维迪·汗在赫拉特附近加入。8月 9日上午,他们在一场激战中击败了乌兹别克军队,随后沙阿凯旋进入赫拉特。很快,伊朗在库拉桑大部分地区恢复了统治,尽管乌兹别克人仍控制着东部重要的商业中心巴尔赫。
对阿巴斯来说,这是一次纯粹的幸运,1598 年阿卜杜拉·汗去世后不久, 他的儿子阿卜杜拉·穆敏·汗被谋杀。乌兹别克斯坦领导人被斩首导致伊朗东部的军事压力暂时下降,但这并没有结束暴力。在伊朗进行掠夺的前景确保了乌兹别克人的袭击和杀戮继续进行。然而,由于严重的王朝斗争,乌兹别克斯坦的权力正在分裂,这给了阿巴斯粉碎乌兹别克威胁的重要机会。

参考资料:
Safavid Iran_ Rebirth of a Persian Empire
Islamic Gunpowder Empires Ottomans, Safavids, and Mughal
Iran in the War 1500-1988
Shah Abbas became the ruthless king of Iran
萨法维王朝体系下的国王,部落以及乌里玛
萨法维王朝时期土库曼部落
伊朗通史(阿宝斯·艾克巴尔·奥希梯扬尼)
伊朗五百年
伊朗伊斯兰教史
世界历史文库·伊朗卷
中东国家通史·伊朗卷
伊朗四千年
中亚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