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2013到2023--十年成长

2023-07-23 22:24 作者:Gary-Deng  | 我要投稿

起点

        2013年6月,未来得及说再见就告别了我的高中时光。考试考得也一般,平时发挥挺好的,老是在决定性的时刻掉链子,这条规律伴随了我这过去的十年。高考成绩出来,距离一本分数线差10分,复读是不可能的,报了一个二本,机械自动化专业。

虽然一所好的大学是毕业找工作的敲门砖,但是也需要在大学中努力学习哈、清华也出学渣的...

        九月份,来到了一座偏远的小城开始了我的大学时光。

        大学第一年,平平淡淡,有时甚至怀疑过这不是我想要的大学生活吧,一度有过回家复读的念头吧。中间也经历过和初恋分手。是的,我早恋了,高三谈的,虽然确实影响学习哈,曾经从年纪前十掉到了七八十名吧,但是也不曾后悔,初恋后边有时间详细记录一下吧。

        平平无奇,大二时光开始了。有一天我的三个舍友组队报名了一个大学生工程训练竞赛。别人有的我也不能没有哈,于是乎,拉着我的另外两个舍友又组了一个队,随便找了一个老师,一个年轻也从来没有参加过相关活动的指导老师。可以看的出来我的一切都很随意,没有考虑我的室友是否愿意以及有兴趣参加,这是致命的。当然指导老师也觉得我们是大二的学生,还没学过相关的专业知识,老师也是新手,所以更想找大三的学生来指导,这样会更轻松一下哈,可以理解。

        此时的我完全对机械还是懵懂的,话筒也只是会手工绘图,以及简单的AutoCAD,机械原理课程也刚刚开始,机械设计课程还在下半学期,两眼一抹黑啊.......

        机械工程训练竞赛的提米是做一辆无碳小车。在砝码重力的作用下驱动小车前进,并走S弯,无疑小车要用到齿轮和曲柄连杆机构。曲柄连杆结构好在机械原理中已经学习过了,大致是个什么东西还是了解。但是齿轮怎么设计呢,不懂?

        这个时候指导老师的作用来了,老师告诉我,要想两个齿轮能够啮合,齿轮模数必须相当,传动比等于齿数比。好了,就这两句话,够用了。

        现在要开始设计了,只会绘制简单的二维图是不够的。必学要学习一下三维图的设计,于是乎开始了自学SolidWorks,在网上随便找了一点视频教程,学了一点三维设计的皮毛,设计无碳小车是够了,但是后边就遇到大问题,这点是不可取的,学习还是要多学深入一些,还有就是尽可能的用项目去驱动学习,这样能学的更快速,当然这是后话了......

        时间来到了2015年12月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指导老师都告诉我说下次组队要选好队友哈。好多队伍的小车还没组装出来,但是在我们队友草丛三剑客中两剑客的神助攻下,我们的下车还是第一个组装完成了,虽然他看着有点毛糙哈...

        下面就开始了人车磨合阶段了、就像歼十出击电影中的台词人机合一,虽然我的舍友曾经嘲笑过这一句话,但是我还是认同的,只有你充分了解他,为他投入心血,你才能更好的驾驭它,这是我理解的人机合一。

        调试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小车不能跑S,跑两步就明显偏离道路了,我们指导老师也一度怀疑是我参数计算错误哈,还和我一起核对计算过程、结果是计算无误。

        当然也有其他的指导老师看了我们的车,也调侃我们老师,说我们的车肯定不行,另外一个有资历的老师(之间参加过机械工程训练竞赛,取得过省一)同样也是我们宿舍两一个队伍的指导老师,他们的车肯定能得第一,我们老师的车只能排老末,这句话就像一颗针扎进了我的耳朵里,我谢谢这位女老师这么有见地的发言。说句实话,我们他们的车做的的确比我们好太多了,加工方面也不差钱。相比我们队伍,两个坑队友,加工方面也没钱,完全靠手搓,指导老师也没经验。

        但是我们也是有优势的,那就是我们快啊,在临近比赛前一个星期就将车做好了,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调试,去适应。而我们舍友的劣势就是他们的车在距离比赛还有两天时间才做好,这也是其他队伍的通病,留给调试的时间很少,在我们队伍睡大觉的时间他们都在通宵达旦的调试。

        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两个给力的舍友也和其他的队伍一样,大家都在紧张的调试车辆..... 调试到凌晨两点钟(主要是看别的队伍调试车辆),招呼我的队友回去睡觉了,你们慢慢调吧。

        早晨七点半我就醒来了,今天有大事要办,一一把我队友叫醒、从容的一起去吃了早餐,走向赛场。

        大家都来的挺早的哈(基本昨晚都没回去)。比赛马上就开始了,每只队伍两次发车机会,跑的最远,走S弯最多者得分最高。跑道长度13米,隔一米有一个S弯。我们第一次发跑了七八米,最终因压倒路肩侧翻停止了前进,就这样的成绩已经能够确保我们队伍能够进前三了。当然我们还有第二次发车机会哈,第二次发车稍微调整角度,松开始了手,小车缓缓前进、最终成功跑到了终点,撞上了终点的墙壁,要不是终点有墙,我觉得还能跑哈。至此我们组也是唯一一组跑完全程的队伍......以校赛第一毫无争议的拿到了参加省赛的资格,最终也是拿到了省赛省赛一等奖的成绩。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更多的是通过做项目掌握了很多知识,特别是工科,他是一个需要去实践的专业,同样收获的是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同样也是在这一学期,参加竞赛导致英语挂科了,英语一直是我的弱项,最终还是以综合排名拿到了专业第一,但是由于挂科无缘国家奖学金了。由于获得了省一,学校奖励3000RMB。我的队友每人喜提1000RMB。

        时间来到了大二下半学期,学校组织参加3D建模大赛。由于我之前制图考试成绩还不错,老师特意邀请我参见学校的培训以及选拔,由于之前学过一点SolidWorks,毫无疑问我还是选了SolidWorks组。每到周六都要坐车去南校区参加培训,有时候我们可爱的彭彭老师还会给我们买西瓜吃,参加培训回来的晚上都睡得特别香甜。周末培训,周内没课就在图书馆找个角落练习画图,在这期间认识了一个学生物小学妹,她家是天长市的,按照小学妹的说法就是天长地久的天长,小学妹很阳关,很健谈,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转折的种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曾经的高中同学在朋友圈发的一块51单片机开发板测温度的演示,很好奇的问我这个同学这个是个什么东西,做什么用的。由于我这位同学之道我是学机械设计的,所以给我的回复是:“你不懂”。我就很伤心、不懂就不懂呗,不懂我可以学哈。于是乎郭天祥的《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安排上了,同时也入手了一块清翔电子的51单片机开发板。

        这年八月份,成功通过学校的选拔,参见了在昆明的举办的全国大学生产品信息建模大赛,这也是我校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

        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终于来到了春城昆明。后来只知道昆明的好吃的挺多的,云南的过桥米线不好吃,石林挺好玩的。这次比赛的结果是我们学校仅一人获得手绘二等奖,其余全都铩羽而归,就算是公费旅游吧。回来路过成都又去成都玩了一下。

        这个暑假回到家都八月十号了,没事了看了一下郭天祥的《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试着用开发板跑了几个例程。一开始看确实感觉是挺痛苦的,很难看懂。虽然之前学过C语言,也考过了计算机二级。但是对于寄存器、定时器、计数器、这些完全不懂哈。还有一些硬件,比如38译码器、595锁存器等,只能下载个例程看个LED等在闪烁,数码管在显示数字。蜂鸣器在响。

        很快,大三开始了,这一学期开设了四门我觉得对我比较重要的课程: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控制工程、信号处理。


        自从大二开始,竞赛就停不下来,这一学期还是有很多的竞赛项目。在大学参加一些这类的竞赛项目对个人的能力还是毕业会找工作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首先就是机械专业同学都很看重的机械设计大赛,当然我也报名参见了;和我们宿舍的其他几名舍友组了一个队伍,之前的两名队友就不要打扰他们了,让他们安心的当草丛二剑客吧。

        这次竞赛的主题是物流,我们队伍做了一台快递纸箱包装设备,能够完成纸箱的封口以及胶带的封装。在这项目中我主要负责电路控制部分,这也是我感兴趣的部分,也是我以后转折的方向、站在现在的角度看当年的电控部分、那做的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烂”,完全是手工搓出来的。

        最终由于我们的设计新颖(够简陋)、能够实现功能,学校还是推荐我们参加省赛了、结果依然还是省一等奖。

        时间来到了2016年,这年初报名参见了智能汽车大赛,为了参赛还特意做了一辆51单片机控制的四轮车(现在已经不见踪影了)。凭借我的四轮车顺利通过了初试。然而我的队友却没过初试。无奈只能接收老师的安排和其他两个孤狼组队了。

        一波三折、其中一个队友因为其他原因退赛了,只剩下我和鹏鹏队友了。我负责硬件,他负责软件。起始硬件真没啥工作可干的,就是将购买的模块连接到MCU的IO引脚上完事,由于队友的退出,剩下我们两个人,即便是过了校赛也很难去参加省赛。但是我们两个人还是走一步看一部吧,都没说过要放弃,在此期间我自学了Altium Designer现在看来当时也应该去抽时间学一下编程的,或许还能帮助我队友的忙,这点是有些后悔的。

        来到了校赛。我们的小车还行,能够跑完全程,但是问题就是速度提不上去。同样,因为我门参加的是电磁组,这是今年首次设立的组别,我门学校的另外一个电磁组弃赛了。我门队成为了孤狼,没人和我们比,即便是能跑完全程,也没有成绩了、至此止步校赛。欣慰是的我的小车做出来了、还能跑、这里要感谢鹏鹏的突出贡献。


        16年5月份,一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产品信息建模大赛又开始,那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吧。

        这次比赛的地点是山东理工大学、美味的淄博烧烤那时候好像还没有吧,反正是没吃到。说一下比赛路上的是吧,我们一行人原本计划在西安混合转车去山东,我去之前先去了宝鸡我舅家玩了两天,结果临行那天早上山区大雨,导致宝鸡到西安的列车全面晚点,最终我错过了车次,说好的豪华硬卧没有了,最终孤身一人大半夜在徐州转车,好在最终没耽误比赛。

        说一下最终成绩吧,这次我们学校拿到了两个全能二等奖、以及众多的个人单项二等奖,唯一遗憾是没有团体奖,好在大家都有收获哈。

        获奖后给自己奖励就是青岛自由行(青岛的啤酒真好喝)。

        转眼之间大四了、到了考研找工作的时间了、这年也分专业了,我们学校分机械制造和机械电子两个方向,毫无疑问我选择了机械电子方向、这一年开设的专业课有51单片机,曾经以为我们没有这个课程,原来是有的。说实话这个课程开设的是在是太晚了,应该在大二就开设,或者大二就分专业。到了大四很少又能够专心上课的同学了,好在我在大三都学完了,老师讲的我都会了。


        在大四我是一心打算考研的,并为此准备着,所以就没有关心过找工作的问题。考研成绩出来的的时候感觉一般般吧,距离我报考的学校是勉强过线的,我进入了复试资格,当然还有一些同学也勉强进入复试,他们选择了放弃直接转到了本校的研究生。选择了比较稳妥的方案。而我就像一个赌徒,为了自己的目标,我选择放手一搏,即便是失败了,也不后悔哈。最终毫无疑问的,我复试被刷了。家庭条件原因,我也无心去二战了,从此踏上了社会、开始接受社会的毒打吧。

走上社会


        17年4月开始找工作,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招聘会。由于这个时候招聘会已经到了尾声了,工作的机会也很少了,所以经历了各种碰壁,找的工作要么是荒漠戈壁指导安装油田设备的、要么是工厂打螺丝的,太惨了。

        终于找了一个五线小城国企,做军工的,实习期半年、实习期工资1250,转正2500。还能怎么办,先把自己养活了再说吧。找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开始萎缩发育吧。

        后来接触了一些同龄人,本科学校一般的,刚开始几年确实比较辛苦哈,我现在一个同事,本科黑科技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电子公司做电路板测试,整天有测不完的板子,后来跳槽到一家工作做单片机开发,再后来转到了程序猿、目前是我司的一枚程序猿。

        说这些,只是想告诉后来者,人生是有很多可能的,遇到挫折不要气馁。

        7月去单位报到,遇上了高温、给我分配的宿舍还在三楼,热的人要命哈。实习期也没啥工作,主要就是去各个部门转,了解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就这样兜兜转转大半年、我被分到了分公司从事仪器仪表设计开发工作,实则主要工作就是大螺丝,业余工作设计仪表,万万没想到本科毕业这么廉价哈。由于领导老师给我安排打螺钉的工作,我多次对领导表达我的诉求,领导的答复是:“年轻人,不要着急、要先锻炼锻炼,以后有的是机会”。锻炼你妹,锻炼,TMD,浪费时间。为此我还在朋友圈抨击过领导。万万没想到和我一起入职的小伙是我们领导的侄子,向我们领导打了小报告。

        领导又一次找我谈话了,无非就是年轻人,要沉得住气,以后机会很多的。


        工作之余,我开始学习STM32单片机,入手了正点原子的开发板。到目前为止我依然没有用STM32做过什么大项目,最大的项目就是自己画了一块STM32的开发板。

        国企私下业余时间很多的,于是乎我开始在网上接一些小单子,一个月能接5单左右,赚6000多。就这样每天下班公司门口买两块钱葱花饼,一块五毛钱的豆花汤,然后就回宿舍开始干活学习了。在17年12月份,我赞的10000元,结合老姐给我赞助的14000元,我偿还了我的第一笔贷款(大学时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在此期间我还收到了学校给我们补发的在校时参加竞赛的一些奖金(学校真好,毕业还给发钱),记得这个时候都是17年11月份了,我给我们队伍一个小伙伴分钱的时候,小伙伴还调侃双十一有钱买东西了。


        2018年,平淡中努力的一年、干着本职工作的同时继续兼职,到了年底攒了六万块钱,加上家里赞助的5万块钱以及朋友借的1万块钱,在5线小城买了一个小房子。在此感谢老爸、老妈、老姐的倾情赞助,以及伙伴独子的大力支持。

        2019年2月14,过完年第一天上班,我辞职了。带着怀念与不舍,告别了我的同事、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感谢他们让我成长。

        开始找新工作了,这次找工作没费多长时间。不到一个星期在一座新一线城市同样是是干军工的民企,在这个公司中担任技术员(实则还是打螺丝)。在这个公司中我联合之前的同事勇哥,开发了一套产品环境试验系统,完美的将之前人工口述笔录的工作交由计算机+单片机(51系列)完成,原本两个人14小时的工作,变成了一个人的工作,只需要打开设备,没事去瞅两眼就行(这是技术的力量)。同时也独立开发出了电阻测试仪、产品老化等设备,当然,以上都是基于51单片机开发的。

        后来,老板开拓了新业务,开始做一些舵机,当然主要做的是机械部分哈,结合公司新产品出过几次差,在出差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别的厂家配套做的一些新产品。例如利用霍尔器件做的角度传感器,而我们公司目前还在大力生产机械式的角度传感器。机械易磨损、可靠性差,此刻我觉得用不了几年电子式传感器会代替机械式的传感器、于是回去就开始着手研究电子式的传感器,并且成功开发出一款模拟电子角度传感器原型;并计划开始高精度数字角度传感器的研究。

        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老板的支持,我放弃了相关开发工作,掉入了新公司从事舵机测试,给我安排的工作变成了机械加工技术员兼舵机测试,我就呵呵了。这不是我想要的,发了一个月呆后,我辞职了。


        辞职之前、我已找好了下家。是一家从事设备故障诊断分析的公司,我在此担任嵌入式开发工程师、实际工作是开发传感器。由于之前只是学习过STM32,因此这次跳槽虽然有一定压力,但是还是完全可控。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基于ESP32系列芯片开发振动、声音传感器。至于为什么要用ESP32,而不用STM32,是因为ESP32集成了WIFI、蓝牙功能(我们的传感器是物联网传感器),同时他拥有更大的flash以及PSRAM,在疫情期间相比于STM32疯涨好几倍价格几乎没有变动。

        22年初,同样是在家人的支持下,我成功的再次成为了房奴,感谢老爸、老妈、老姐的爱与支持。

        至此,我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两年多时间,也学会了很多东西。首先就是算是正是入门了嵌入式、掌握了FreeRTOS、MQTT服务器等相关知识。其次我也在学习上位机软件的编写,例如开发的基于MQTT服务器的上位机软件(主要是测试传感器用的)、噪声传感器测试软件(同样测试传感器)。

        最近这一年由于JAVA就业环境严峻,导致很多JAVA开发者转入嵌入式。因此我也在从事JAVA的学习。当然主要是为了从事移动端APP的开发,实现移动端嵌入式的全打通。至于嵌入式是方面,除了搞好本职工作,目前在进行语音交互技术的学习。后边计划转入linux开发。这些是近期的一些规划,后期可能因需要做一些调整。


        学海无涯。虽然自我感觉学习能力一般,好在我还没放弃学习,学习的过程虽然痛苦,为了刚好的自己还在坚持哈。现在还记得大学来说的话,在任何时候都要放弃学习。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今天的一小步就是明天的一大步。


        最近这几天天气很热,闲来无事,记录一下过去的十年,算是对这十年的总结吧。同时也感谢这十年老师、同学、朋友、领导、同事的关爱与呵护。


        完结,撒花...........

                                                                                                                    张大飞

2023年7月23于西安





从2013到2023--十年成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