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胶片拾遗,胶卷的简单分类

2020-05-09 02:01 作者:重新启航的年华  | 我要投稿



胶片作为一种已经沉寂了十余年的摄影载体,这几年重新得到了大家的追捧,不管初衷是啥,喜欢胶片质感,玩的过程,还是器材本身,哪怕是标新立异,起码它又了复舒的迹象,这是好事。


说起胶片机,现在很多00后左右的小朋友已经没有胶片机的童年记忆了,会觉得这是一个新潮的物件,有点像时尚的轮回吧,复古始终是主题。

从摄影诞生到现在到数码相机的普及,中间一百来年间的相机都是胶片相机,款型可就太多太多了,差异极大,毕竟一百年科技发展。

当然个人的能力有限,很多机器我是没用过乃至没听过,就尽力谈下了解的机器,其中的适合入门的机器,性价比高的机器,或者现在来看不太好用但足够经典的机器。

打算分开写一个专题,这篇为系列的第一篇,谈一下常见的胶卷大致类型



胶片的种类

胶卷又名底片,菲林,简单来说就是在一种软性聚乙酸酯片基上面涂抹卤化银,当光线照射在上面时会进行化一系列化学反应,经显影等工艺后可以将图像固定于底片上。

画幅对比


常见的胶片根据尺寸从小到分为APS胶卷,135胶卷,120胶卷,更大尺寸的大画幅因为一般玩家也不会接触就不谈及了·对应的是现在数码相机的传感器尺寸,APS画幅,全画幅,中画幅。和数码相机一样,越大的画幅能带来越好的细节和空间感  


120胶卷

120算是比较早的规格,在20世纪初的早期柯达盒子相机上便开始使用,后来和127规格的胶卷成为常用在折叠机上的胶卷型号。一直沿用到今天。


根据拍摄的相机的画幅,可以实现645,6X6,6X7甚至是6X12,6X24的不同画幅。




135胶卷拍一张底片的尺寸为24X36毫米。相机数码化后,根据这个尺寸CMOS的相机一般称为全画幅相机 


135底片和120 6X6底片的对比
APS胶卷



APS胶卷作为一种最后期出现的胶卷,具有更先进的技术含量,比如可以记录各种拍摄信息,实现记录拍摄张数的记录,但是因为生不逢时,恰临数码的兴起,现在APS胶卷基本都停产了多年了,冲洗费用也是高昂的很

只有LOMO还有部分APS胶卷在产,价格也很昂贵,目前来看,咸鱼上很容易找到APS傻瓜机,他们比起135相机体积更小巧,价格也低廉,但是苦于弹药问题和成本问题,不推荐。

现在有玩家尝试通过分装的方式实现部分机型的低廉化使用分装的APS胶卷,如果可以普及那还是可以玩玩的。



按照胶卷种类,分为黑白胶卷,彩色负片,和彩色正片也就是反转片,电影卷


黑白胶片

早期照相机所普遍使用的感光胶片,因为丰富的影调到现在还有很多玩家喜爱,加上黑白的价格普遍要低于彩色胶卷,并且黑白的冲洗没有那么高的温度控制要求,所以自己也可以很方便的在家进行冲洗和翻拍,比较适合享受自己动手能力的玩家。


彩色胶片

负片冲洗出来后,所看到的影像是反色的影像,再通过扩印或放大成照片就变成了与所拍摄景物相同色彩的影像。

一般最常见的便是负片,我们小时候家里用的胶卷机用的也是负片,负片有便宜宽容度高的特点,对使用者要求不太高,是最普遍的胶卷类型。

现在的冲扫店,在冲洗扫描的过程后,会自动帮你去色罩得到正常正像的数码照片。负片的冲扫价格也是所有胶卷里最便宜的。一般10-20就可以扫一卷,具体看扫描仪了,自己冲洗因为控温难度颇大


反转片

拍摄冲洗后得到的胶卷呈现的图像是正像。反转片的各方面参数都优于普通负片,洗好的反转片可以用投影机直接来投射观看。

但是反转片的拍摄要求曝光准确,冲洗的要求也高于负片,价格也是高很多,加上拍人的话大部分反转片肤色表现都不太讨喜,所以反转片一般是以拍摄风景为多,算是高端的胶卷类型


电影卷

顾名思义,用在电影拍摄领域的胶卷,本来最早的135胶卷就是直接采用的是135电影卷。现在的电影卷最常见的依旧是135规格的(当然有尺度更宽的IMAX胶卷)。比起135负片来说,最大的区别,为了针对高速拍摄温度太高和避免炫光,电影卷多一层厚厚不透光的碳层,和普通胶卷对比下很明显,所以电影卷在冲洗的时候需要多一个去处碳层的步骤,这个就造成了冲洗价格远高于普通负片。

在现在胶卷价格一路飞涨,得益于相对便宜的价格,虽然冲洗费比较高,但是已经和拍入门卷差不多成本了,个人还是比较推荐的。

电影卷从品质来说,本身就是专业卷,设计来就是进行电影拍摄的,素质高于入门的胶卷是肯定的,但是因为个人分装的水平不同,胶卷的新鲜程度,还得具体看待,有不稳定的翻车风险。所以极其重要的拍摄不建议。

另外电影卷还分日光卷和灯光卷,对应不同的色温,

类似于数码相机的色温,灯光卷更适合在夜晚低色温下的色彩还原,合理使用电影卷会有更好的色温还原,或者可以实现特殊的影调效果。


胶卷的特性差异

感光度

感光度是胶片对光的敏感程度,等同于现在数码相机的感光度设置高ISO的胶卷一般称为高速卷,因为能带来更高的快门速度。


宽容度

等同于数码的宽容度,记录拍摄画面最暗到最亮细节的能力,不同的胶卷的宽容度差异比较大,负片的宽容度要大于正片


颗粒感

颗粒度指胶卷经曝光、显影后现成影像的银粒的大小,很多人 把颗粒感作为胶片特有属性,颗粒越大越胶片,其实这是误解

胶片时代一样会追究细腻干净的画面,总体来说,越高端的胶片具有更有更细腻的画面,同样系列的胶卷,越低的ISO也会带来更低的颗粒感,过期的胶卷不光颜色会偏,颗粒感也会爆炸增多,特别是在拍摄暗部的时候。

感色性

不同同胶卷对不同色光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这也是评价彩色的一项标准。爱克发胶卷偏红,就是指他经过整个曝光,显影对红色过于敏感。类似的还有柯达偏暖,尼康偏冷,这样使用不同的胶卷即使在同样的冲扫标准下也会得到不同的偏向的片子,增加了胶卷的可玩性。


最后说点个人想法

数码才是现在的主流,胶片毕竟是一个过去式的存在,就如同黑胶,CD于音乐,不只是拍摄便利性方面,借助于便捷的后期,胶片真的已经没啥绝对不可替代的优点了

胶片不是学习摄影或者爱好摄影的必须,一路涨价的胶卷,使用成本已然很高。富余的情况下作为一个爱好的定位比较好,类似于手工烹饪这些,享受这个自己把控的的过程,和拍完等待冲扫出来这个过程,或者更进一步,自己冲洗,扫描,翻拍也很有意思。


  

 谢谢你耐心看完这篇菜鸟文,有兴趣的话请关注评论转发,你的关注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


胶片拾遗,胶卷的简单分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