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级巡游舰
寒冬级巡游舰
寒冬级巡游舰(英文:Winter-class Prowler)又称:寒冬级隐身轻护卫舰(英文:Winter-class stealth corvette)是联合国太空指挥部海军列装的一种隐形飞船,舷号前缀为PRO,该级舰由海军情报办公室下辖的分水岭部门自行开发研制。
寒冬级巡游舰主要用于深空侦查和情报收集,因此有针对性地强化了速度和隐形能力,可以暗中突破封锁线并采集信息。在人类-星盟战争结束后,寒冬级巡游舰被用来监视前星盟种族和人类叛军的动向,并为海军情报局提供预警信息。
技术细节
舰体结构
寒冬级巡游舰的设计类似于海军情报办公室在26世纪早期使用的黑猫级轻型巡游舰。和一般的巡游舰相比,寒冬级的结构不仅小巧紧凑,而且外观更加流线化。她的舰艏狭长,艉部设有一对后掠翼,外观上看更接近星际战斗机。这种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冬日级即使是进入大气层内也能高速而灵活地飞行。
动力系统
寒冬级装备了三台实验性的聚变式引擎。这种引擎使用了从先行者遗迹中逆向仿制出的遮蔽式技术,其原理和飞控系统和海军使用技术完全不同,因此只有海军情报办公室的技术人员才能对其进行改装和维护。
部分寒冬级巡游舰——例如ONI 阿克里西俄斯号——装备了一种原型跃迁引擎,让她们可以以相对更快的速度进行远距离飞行。
载员载荷
寒冬级的标准船员组由五人组成,包括:指挥官、领航员、技术员、战术指挥员和情报收集员。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只需一名指挥官和领航员也可以驾驶寒冬级。
和一般的飞船不同,寒冬级的组员都是海军情报办公室下属巡游舰队的成员,每一个人都技术精湛,其中指挥官还需要接受额外的情报收集训练。独特而谨慎的传统,以及频繁与机密使他们不同于普通的海军官兵,甚至在海军情报办公室内部也是独特的存在。
寒冬级巡游舰最多可以搭载20名成员。这使其拥有输送一支小型部队的能力。
武器装备
和其他巡游舰一样,寒冬级仅搭载了最低限度武装。其舰身上安装了两门M8545型40毫米自动机炮,用于自我保护。舰艉处安装了CBU-R68型海鳝投放系统,可以布置配有推进系统、能主动保持自身位置的太空雷——这也使寒冬级可以充当布雷舰,在暗中制造雷场,给对手带来意外的打击。
传感系统
寒冬级船壳镀层中含有可以阻断舰身热辐射的超级材料,其表面还配置了可编程的光学迷彩和可以暂时吸纳热辐射的散热器。战后,主动迷彩和辐射畸变格栅等技术的出现更增强了这些寒冬级的被动隐身能力。另外,寒冬级上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主动隐身技术,可以伪装和改变自己的信号特征。尽管这种技术无法完全掩盖寒冬级的踪迹,但它们足以欺骗星盟传感器,使后者误认为自己仅仅是低威胁船只、残骸,甚至是友方船只。寒冬级的背部还安装了一套顶尖的超级扫描仪传感阵列,以及基于星盟技术开发的威胁警告和追踪系统。
对抗措施
为了避免被敌对方发现或追踪,寒冬级可以释放远程无人机网络作为诱饵,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如果飞船遭到火控系统锁定,那么寒冬级还有最后的防御手段:三座升降式激光炮——一座安装在驾驶舱后方,另外两座分别安装在机翼上。每座近防炮都包含两门反导脉冲激光炮和一个电子对抗装置。电子对抗装置内设置了红外信号诱饵和干扰弹,可以误导敌方传感器以摆脱锁定。
历史沿革
人类-星盟战争结束后,海军情报办公室重新审视了2525年开发的巡游舰,并敲定了新型巡游舰的开发方向,重点强化侦察和谍报功能。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的飞船便是寒冬级巡游舰。
2558年1月21日,斯巴达-G059搭乘寒冬级巡游舰UNSC 灰烬重生号前往刺杀不朽真相之仆的领袖艾弗·梅德·特利卡姆。任务完成后,斯巴达-G059返回了灰烬重生号并开始执行下一项任务。
另一艘寒冬级巡游舰——ONI 阿克里西俄斯号作为撤退手段,停泊在了UNSC 银月号空间站上。然而银月号在2557年时发生了一起化学武器事故,导致空间站内人员全体牺牲。2558年,斯巴达II期的蓝队奉命执行掌中鸟行动,登上银月号以防止其落入朱尔·穆达玛的星盟手中,在过载了银月号的反应堆后,蓝队搭乘阿克里西俄斯号逃离银月号。这艘船最终被蓝队丢弃在了外殖民地子午星上。
已知本级舰
UNSC 寒冬号 - 寒冬级巡游舰首舰
UNSC 阿克里西俄斯号 - 停泊于UNSC 银月号上,后被用作蓝队的撤离工具,丢弃于子午星上。
UNSC 快速古斯号 - 停泊于银月号上
UNSC 余烬重生号 - 隶属于海军情报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