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左传导读 晁岳佩】023 齐侯小白卒

2022-03-27 21:26 作者:眼晕的账号  | 我要投稿

       春秋,僖公十七年,冬十有二月乙亥,齐侯小白卒。齐桓公霸业结束,五公子争位。齐桓公去世七年之后,晋文公就创立了霸业,并且抓住了这个霸权不放。

       本文主要是山东大学晁岳佩老师《左传导读》第五章导读部分的第五节齐侯小白卒部分的内容。资料为山东大学晁岳佩老师《左传导读》的慕课教程的文字版,收集整理以作学习。

  • 春秋导读——齐侯小白卒

       齐侯小白卒。301页,我们连着讲三篇关于齐桓公的事,就是要把历史上,春秋史上最重要的齐桓称霸,重点地讲一下。所以我说在选这些东西的时候,我还是想着能把春秋史上,最重要的事情多讲一讲。

       这条经文是,《春秋・僖公十七年》,冬十有二月乙亥,齐侯小白卒。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十二月乙亥。

  • 齐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

       下面我讲传文。齐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他有三个夫人,按照一般的说法,夫人应该只有一个,齐桓公为什么有三个夫人呢。即使好内也不应该有三个夫人,但是这三个夫人皆无子,这是碰巧了吧。

       齐侯好内。在《左传》中,在这种语境下,内,外往往指男,女。女称内,男称外。所谓好内就是喜欢女人。大家不要认为这个话无所谓,因为有些外嬖,那是男宠。所以下面说齐侯好内,多内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

       内嬖指的是他宠爱的女人,外嬖是他受宠的男孩。如夫人,这就是后来对小妾的称谓的来源。是不是小三还可以称如夫人,小三不能称如夫人。因为她没有进入这个家庭生活。这些如夫人是他的妃妾,是他的嫔妃,就是如夫人。

  • 如夫人者六——长卫姬、少卫姬、郑姬、葛嬴、密姬、宋华子

       夫人有三个,如夫人者有六个。那连如夫人都不如的,是不是还有,可能还有,但这儿没说。长卫姬,生武孟。武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公子无亏,他是长卫姬所生。少卫姬,生惠公,惠公是公子元。长卫姬,少卫姬是姐妹两个。因为她都是卫国女孩,所以以长幼分称。

       郑姬,生孝公,孝公是公子昭。葛嬴,生昭公,公子潘。密姬,生懿公,公子商人。宋华子,生公子雍。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齐桓公有六个儿子。但是在这里只说了,每一个如夫人生了一个,是不是只有一个呢。因为他这里提到的是,后来继承君位的人。尽管三位夫人没有儿子,但是这六个如夫人,未必都是一个儿子。再说还有不是如夫人的夫人。所以齐桓公应该还有其他的儿子。

  • 齐侯好内——桓公之子七人,为七大夫于楚

       在《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记载,鲁人邀请楚国军队伐齐,打败了齐国。《左传》说,桓公之子七人,为七大夫于楚。在这一次战事之后,桓公的七个儿子,都做了楚国的大夫。这七个儿子都在这六个儿子之外。

       这两条记载至少说明,桓公有十三个儿子。但是还有没做楚大夫的呢,所以桓公究竟有多少儿子,我们不知道。我们看到的有十三个,所以这就是好内的结果。

  • 齐侯小白卒——公与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

       公与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以为大子。就是管仲和齐桓公商量好,让公子昭以后继承君位。我们前面说过属就是嘱,就是托付。大概他们两个也估计到,这帮儿子们未必听话。给他找一个帮忙的,所以让宋襄公未来支持公子昭,继承君位。给公子昭找个后台,确保他能够继承君位。

       雍巫有宠于卫共姬。雍巫,前人认为雍是官职,也就是厨师,做饭的。巫是他的名,但是下文又称易牙,大家认为易牙是他的字。有宠于卫共姬。卫共姬就是卫长姬,长卫姬。因为她的谥号是共,所以称卫共姬。

       因寺人貂以荐羞于公。寺人貂,寺人是宦官,貂是名。所以在《管子》等书中,此人称竖刁。但是是用这个刁。两个貂是因为同音。竖和寺人都是宦官。所以在《左传》中称寺人貂,在其他的文献中称竖刁。

       荐羞,荐者,献也。荐羞于公就是献美味于公。因为他本身就是厨师,他应该负责给齐桓公做饭。似乎他献了一个很特殊的美味,给齐桓公。这个美味是什么呢,对了。后人曾经说,齐桓公说,有一次说我什么都吃过,但是就没吃过蒸婴儿。因此易牙把他的首子,生的第一个儿子,蒸了给齐桓公吃。第一个儿子一般是不肯蒸的,多了还好一点,这是后人的说法。

  • 齐侯小白卒——公许之立武孟

       这里只是说荐羞于公,献了一个美味,没说美味是什么。所谓的蒸婴儿,是不是后人的演绎不知道。亦有宠。因为他给齐桓公,提供了特别的美味,所以也受到了桓公的宠爱。公许之立武孟。

       说到这里大家又要琢磨,为什么许给他立武孟。首先是他有宠于卫共姬,是武孟之母。是武孟托他求齐桓公。又通过齐桓公身边的宦官,来讨好齐桓公。然后在齐桓公面前帮助武孟说话。所以桓公答应立武孟。

       所以我们读《左传》,像这些省略的地方,一定要想办法补足它。要不然你没办法理解,他为什么许之立武孟。所以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是厨师和宦官的阴谋。厨师与宦官勾结,都在为长卫姬做事。

       在这里大家要注意,他这时候许之立武孟,前面的太子怎么办呢。他似乎忘了,这就来了问题。谁是太子?

  • 齐侯小白卒——管仲卒

       管仲卒。据考证,管仲是两年前死的。管仲死了以后,五公子皆求立。五公子不包括公子昭,因为公子昭已经被立为太子。剩下的五个儿子都去找老头,都想继承君位。老头是不是糊涂了,不知道。

       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记住这个时间是十月乙亥。《春秋》上记的是十二月乙亥,相差六十天。

       易牙入。这个易牙入,指的是齐桓公刚死的时候,与寺人貂因内宠以杀群吏。因内宠就是因这些如夫人们。群吏是当时在朝内的齐国大夫。那可能这些齐国大夫们,都支持既定方针,立公子昭。所以先把这些人杀掉,而立公子无亏,就是武孟继承君位。

       孝公奔宋,公子昭一方面怕被杀,另一方面要去搬兵,要去找靠山。

  • 经承讣告——十二月乙亥

       十二月乙亥,赴,这个赴是发讣告。到十二月乙亥的时候,才向各诸侯国报告,齐桓公去世的消息。这句话一方面告诉我们,《春秋》经文,为什么记作十二月乙亥卒。是因为齐国的讣告就是这一天。这时候死了两个月,不是两个月,是六十天。

       为什么不是两个月呢,我们不知道是大月还是小月。六十天以后才去发讣告,这六十天之中呢,大家都在打。战国时人有这样的说法,齐桓公最后是自杀的,饿得受不了自杀了。吃不上,喝不上,自缢,死了,儿子们都在忙着争位。各有一批支持者,没人管老头,老头在床上躺了,现在是躺了六十天。

  • 齐侯小白卒——农历八月

       下面这句话说是辛巳,夜殡。那就是又过了七天,所以是六十七天。什么叫殡,首先是殓,入棺然后浅埋。我忘了原来讲过吗,忘了。就是我们今天发丧还叫出殡。为什么叫出殡,是从殡宫挖出来再去下葬。实际上现在没有殡宫了,但反而叫出殡。

       这是一个殡宫,暂时的停尸房,实际上是埋下的。有的说是埋到寝宫,有的说埋到祖庙旁边。所以这时候才算是处理了一下,齐桓公的丧事。据说到这时候尸虫出于户,这是《史记》上说的。

       他就算是夏历八月死的,农历八月,天还很热,还挺热的。但他毕竟天太多了,尽管越来越凉快了,这六十七天生满了蛆。尸虫不就是蛆吗。出于户。门是关着的没人管,从窗户缝里,从门缝里往外爬。

       我说这就是一代伟人的下场,可悲啊,要这么多儿子干吗呢,是不是。他如果只有一个儿子,不至于这样吧。

  • 齐侯小白卒——五公子争位

       我们接着往下看。十八年春,宋襄公以诸侯伐齐。以就是用,利用诸侯,也就是联合诸侯伐齐。伐齐的目的很明确,纳昭公。武力护送公子昭回国继承君位。三月,齐人杀无亏。公子无亏做了三四个月的国君,因为他死后,肯定没有给他举行像样的葬礼,所以也没有谥号。史书仍然以无亏传世。

       齐人将立孝公,不胜四公子之徒,遂与宋人战。杀公子无亏的时候,四公子都支持。因为他们都想争君位。所以宋人说要先杀(武孟),齐人当然就很答应了。但是杀了公子无亏之后,他们又不能接受公子昭回来。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势力。

       所谓四公子之徒,四公子都有一支力量。正是因为他们都有一支力量,整天在那里打,老头才没人管了。所以这四公子之徒与宋人战,就是要阻挠公子昭回国。夏五月,宋败齐师于甗,立孝公而还。这算给齐桓公死后的混乱,画了一个句号。

  • 左传导读——君主夫人的称谓

       导读部分。第一个问题说一下称谓问题。我们从这里面看到了,《左传》称谓的两部分集中体现。一是君主夫人的称谓。《左传》记女性,最常用的称谓是国名加姓。比如王姬,指周王室之女,姬姓。徐嬴,徐君之女,嬴姓。蔡姬,蔡国之女,姬姓。卫国之女,姬姓。郑姬,郑国之女,姬姓。葛嬴,葛国之女,嬴姓。密姬,密国之女,姬姓。

       所以宋华子,宋是宋国国名,子是她的姓。宋国子姓,华是氏。华氏,我们前面讲的华督,华督以后的他的子孙都称华氏。而华督出自戴公,戴公是春秋前了,宋戴公的后裔。所以他姓是子姓,氏是华氏。所以宋华子,宋是国名,华是氏,子是姓。

       所以我一再强调,大家不要把这个称谓,当成她的名。不是名 这是一种称谓。她的本名是什么不知道。

       另外《左传》记君主夫人,有时用君主谥号加姓的方式。比如我们前面讲到的,郑武公夫人称武姜,这就是用她丈夫的谥号加她的姓。还有惠王的皇后称惠后,惠也是谥号,但后当然不是姓了。

       有时用本人谥号加姓的方式,比如鲁桓公夫人称文姜,这是她本人的谥号加她的姓。有时用排行加姓的方式,我们前面提到的孟子,仲子。《春秋》《左传》记鲁君之女,均称伯姬,叔姬,季姬。伯、叔、季这是用排行加姓。我说如果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叫大妞、二妞、三妞最好记了。这是关于记女性的几种称谓方式。

  • 左传导读——《左传》记桓公的六个儿子

       第二点是在这里,《左传》记桓公的六个儿子。公子无亏虽然做了国君,但不久被杀,没有谥号。公子雍是在楚国伐齐之后,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第一,他做的时间不长,第二 他也没有做真正的齐侯,所以他两个都称名。

       另外四个都先后做过齐国的国君,《左传》都用了他们的谥号。而谥号是在他们死后才有的,下葬以后才有的。所以我说这种称谓方式,典型地表现着《左传》的,历史追述形式。

  • 左传导读——齐霸衰落的原因

       第二个问题,我想简单地说一下,齐霸衰落的原因。我们都知道,齐桓公是春秋初年的唯一的霸主。但是齐桓公去世后,齐国的霸主地位顿时失去,再也没有能够恢复,为什么。晋文公创立了晋霸,他的霸主地位,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那为什么齐桓只维持了一代呢。

       我想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第一是齐桓公去世后,群公子的内乱,削弱了齐国的实力。同时他们也丧失了,参与外部事务的动力。因为都忙着内讧,没有谁再想着去争霸,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点,与以后晋国的历代霸主相比,齐桓公似乎没有强烈的,维护霸权的意识。晋文争霸以后,历代晋国君主都在努力地,维持着霸主地位。谁不听话我就惩罚谁。比如鲁僖公因为没有定期去朝见,晋人就惩罚鲁国。齐国,郑国因为不听命于晋国,晋国就曾经出师征伐。也就是他有强烈的,维持霸权的意识。

       而齐桓公呢,似乎没有这种行为。齐桓公想得最多的是,帮助小国,尊崇王室。他不太强调维持霸权。就是说与晋国的历代君主来说,齐桓公很少有,强烈控制其他诸侯的行为。所以他尽管做了三十八年的霸主,他一死等于是树倒猢孙散。没有了维系这种霸权的能力,他的儿子们都没有。

       第三点,与晋国相比,齐桓公没有太多的,对中小诸侯国的经济掠夺。自晋文之后,中小诸侯国基本上,都要定期朝聘晋国,或朝或聘。不论朝还是聘,都要带着大量的礼品。这种朝聘有两方面的性质。一方面是精神方面的,必须承认晋国是霸主,你的地位低于晋国。第二方面是经济贡献,这实际上是经济剥削的一种方式。

       而在齐桓公期间,很少看到其他诸侯国,对齐国的朝聘。包括鲁国这种邻居,去的次数也不多。而在晋国称霸期间就不一样了。

       第四点是齐桓公称霸。齐桓公去世七年之后,晋文公就创立了霸业,并且抓住了这个霸权不放。那么齐桓公的子孙们,也没有了夺回霸权的机会。这是我理解的齐霸衰落的原因。

       以上便是山东大学晁岳佩老师《左传导读》第五章第第五节齐侯小白卒部分的文字版内容。如果对你有所帮助的话,点个赞吧,十分感谢!





【左传导读 晁岳佩】023 齐侯小白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