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上)——凡华体系下的世界(7)
“自日本战胜俄国那天起,亚洲各国人民就抱有摆脱欧洲压迫的希望;这一希望在埃及、波斯、土耳其、阿富汗、最终在印度引起了一系列独立运动。……如果我们要恢复自己的权力,就必须诉诸武力。”
——孙中山,192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章 第七节 亚非拉民族民主主义运动
一战后,殖民地出现了革命的浪潮。虽然这些革命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14年之前(印度提拉克、波斯立宪革命、中国辛亥革命等),但正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
土耳其
一战期间,土耳其遭到了惨败,接着,又被迫接受屈辱的条约。

1915年4月的《君士坦丁堡协定》、1915年4月26日的《伦敦条约》、1916年四月的《赛克斯——皮科协定》和1917年四月的《圣让——德莫里耶讷协定》。
这些条约是对奥斯曼帝国执行死刑,他们留给土耳其人的只剩下一小块土地。
而更重要的是,这些密约与英国当时正同阿拉伯和犹太代表缔结的某些条约直接相抵触。
由于土耳其卷入一战,英美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要求协约国允许他们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属于犹太人的国家。
1917年11月2日,英国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家园”。这与之前与阿拉伯人的承诺和密约相冲突。
最终的结果是签订了《塞夫尔条约》。
奥斯曼政府被协约国控制以后,反抗随之而起。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凯末尔了。

在1919年10月的选举中,凯末尔的支持者赢得了多数席位。
1920年4月23日,大国民议会(代替之前的奥斯曼议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宣布建立新政府。
新政府不仅要和苏丹政府作斗争,还要和协约国作斗争。
因为凯末尔灵活的领导,和土耳其人民的团结,使得他打败了强大的对手。

这时,凯末尔就处在一个要求修改《塞夫尔条约》的有利位置上。
1923年4月,洛桑会议召开。
7月24日,会议最终达成共识,签订《洛桑条约》。
条约承认土耳其共和国接替奥斯曼帝国成为主权国。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国宣布成立。
印度尼西亚
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
1925年三宝垄工人大罢工失败,印尼共主张武装起义的要求日益强烈。
1926年11月12日,印尼共在雅加达郊区和万丹地区发动起义。起义迅速扩展到爪哇的勃良安、万隆、梭罗、北加浪岸和谏义里等地。
苏门答腊按原计划本应同时举行起义,但由于起义前夕印尼共领导人多数被捕,一直未接到关于起义的指示。
1927年1月1日,西苏门答腊工人和农民起义,坚持了一个月。
荷兰殖民当局调动大批武装力量,残酷镇压起义,起义失败。
印尼共的力量遭到极大摧残,被迫转入地下、。
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
1927年7月,苏加诺组织印度尼西亚民族党,试图通过“不合作”方式争取民族独立。

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中,曾两次被捕。
越南
19世纪中叶,由于越南在北圻战役中战败,逐渐成为法国殖民地。
1885年,清朝在中法战争之后承认越南为法国保护国,越南正式沦为法国殖民地。
随后爆发了勤王运动,最后在1895年失败,但激起了越南的民族主义。

此后,又有潘佩珠、潘周桢、彊柢等资本主义者相继发动反法斗争。



1930年,越南共产党成立,并逐渐壮大。

西亚
1938年末——1919年间,英国为了与俄国争夺中亚控制权,三次侵略阿富汗(第一次1839-1842、第二次1878-1880、第三次1919),一度使阿富汗沦为英国的附属国。

阿富汗人民英勇反抗,最终,第三次英阿战争,虽是英国战术上胜利,但于1919年8月8日签订《拉瓦尔品第条约》,承认阿富汗独立。

布尔的长城”
阿拉伯大起义后,侯赛因·伊本·阿里于1916年6月10日建立汉志王国。

最后汉志王国被伊本·沙特吞并,于1932年同内志、季赞、亚西尔组成了沙特阿拉伯王国。
1919年11月,英国从叙利亚撤军,转交给法军。
1920年3月8日,叙利亚王国成立。
英、法不承认叙利亚王国,召开了圣雷蒙会议。
谈判失败,开始攻坚!!!
6月24日,法军进入大马士革,叙利亚王国灭亡
依据圣雷蒙会议的结果,叙利亚划分为英、法两个托管地。法国控制叙利亚。
巴勒斯坦
在巴勒斯坦,情况比较特殊。
阿拉伯人认为,有关犹太人的《贝尔福宣言》与先前的承诺不一样。
1920年,圣雷蒙会议规定英国管辖巴勒斯坦地区。
1921年,英国试图通过建立独立的外约旦酋长国来安慰阿拉伯人。
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由哈希姆家族(阿拉伯)管理,西部由英国管理。
在英国支持下,犹太人掀起“回归浪潮”,导致与阿拉伯人爆发冲突。
英国则派出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企图满足三方冲突的利益。
巴勒斯坦的争论直到二战时还没有解决,甚至到现在还有冲突。
印度
在这些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印度的斗争有点别具特色。
甘地提出的用爱发电、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逐渐获得国大党(创建于1885年12月)和民众的认可。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基本按照甘地制订的行动计划开展起来。
1920年,国大党通过甘地起草的新党章,其中第一条规定 “印度国大党的目标是印度人民用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 以争取实现自治”。甘地对“自治”的含义作了新的解释:如 有可能,在英帝国内自治;如有必要,就脱离英帝国独立。
——齐世荣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三分册
阿姆利则惨案
阿姆利则之前就发生过暴乱。
1919年4月13日,英国的雷金纳德·戴尔将军听说有一个大规模暴动正在酝酿,于是他发出禁令,取消所有集会。
但很多人不知道有禁令,在札连瓦拉园多人运动,反对《罗拉特法案》(规定“对煽动叛乱嫌疑犯可以不加审判即予监禁”)。
英军向群众开枪镇压,致使多人死伤。

在这之后,甘地支持独立的立场更加坚决。
1920年的8月1日,甘地辞去勋爵,不合作运动正式开始。
“我把下列的三种勋章归还给你:
(一)王头金章系前任总督因我在南非洲所做的慈善工作而赐予我的;
(二)苏鲁战章,因我在1906年为印度义勇救伤队的官职而赐予的;
(三)波尔战章,因我在1899年至1900年波尔战争中为印度义勇护伤队的副监督而赐予的。
我这样做,心中并不是毫无苦衷的。”
。。。。。。
“我对于这个一错再错,以袒护它的罪恶的政府,断不能再有什么尊敬和爱护?政府一定要有悔过的日子。因此,我起来提倡不合作运动,这运动是那一般要与政府断绝关系的人要实行的。而倘若没有暴动发生,则它将使政府收回它的成命并痛悔它的错误。”
。。。。。。
“盼望总督能秉公决断“
1920—1922 第一阶段
很多文官都跟着他辞了职位,学生也开开心心地离开了学校。
1920年9月,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
1.拒绝在殖民地政府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2.提倡用手工制品去抵制英国商品

3.拒绝纳税
“使用曼彻斯特布,我们还只是损失了金钱,但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
在甘地号召下,人民举行罢工、罢课、罢市、集会游行。
甘地亲自纺纱,他的白衣白帽也一时成为民族服装。

1922年2月5日,北方邦一个村的农民把警察局一把火烧了。
甘地急忙制止。
2月12日,国大党谴责群众行为,决定无限期地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月10日,甘地入狱,运动遭到残酷镇压。
1930—1934 第二阶段
1929年,甘地复出,再次开始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0年1月,甘地提出十一点要求,遭总督拒绝。
1930年3月21日清晨6点半,甘地率领79个门徒,“食盐进军”。

他们要去海边煮盐,实现印度人自己制造食盐自己吃。
因为此前,英国殖民当局颁布《食盐专营法》,规定食盐只有官方才能生产,大众吃盐要交盐税,还特别高。
果然是资本家!!!
所经诸多城市,人们皆站立数小时恭迎,有的干脆直接跟队伍走了,一起“造反”。
4月7日,甘地在海滩上捧起一把海盐,正式触犯了法律。

结果,甘地迅速被当局逮捕。
精神领袖没了,印度全国爆发大罢工。
英国总督欧文妥协,与甘地谈判。
1931年9月,伦敦圆桌会议,签订《甘地—欧文协定》。允许老百姓煮盐,释放甘地,条件是甘地收回他的“不合作”。

1940—1942 第三阶段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二战爆发。
甘地宣布印度不会支持战争,但如果战后印度可以独立的话,他会与英国并肩战斗。
英国:我才不管你呢!
英国总督林利思戈勋爵擅自宣布印度参战,激起印度各界不满,7省国大党政府先后辞职,以示抗议。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在南亚势如破竹,打爆英军,在缅甸仰光成立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甘地认为这时独立是印度唯一可能的出路。
他起草一个让英国从印度退出的草案。结果,英国殖民当局突然将甘地和国大党各级领导人全部逮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1944年3月,英帕尔战役开始。
英国殖民当局认识到国大党对稳定印度的作用。
1944年5月6日,甘地因病获释。
24日,甘地宣布退出印度决议作废,退出印度运动结束。
“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天普中学出来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
——丘吉尔
“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
——爱因斯坦
对甘地的评价存在争议,在这里不作评价。
中国
孙中山在1911年建立了中华民国。

尽管孙中山是总统,但是实权却掌握在官僚和军阀手中。

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光头掌权。
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改革,修建基础设施、建立工业、改进公共卫生和教育等。
但,农村地区被地主控制着,导致迫切需要土地革命的农村地区被忽视。
一党制的独裁政府还阻止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反对党不可能通过法律手段坚持自己的权利。
如果光头能有长期的和平,或许,这些问题可能会解决。
但,没有!
因为有两大死敌:中共和日本。
1921年7月,中共在上海成立,吸引了不少学生和知识分子。

孙中山曾与中共合作,但光头并不想。
光头发动五次围剿,但中共因没收地主土地、进行土地革命的方式,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欢迎,而得以幸存下来。
毛是一位杰出的领袖,他无视第三国际,采用新的策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抛弃先前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传统(这个传统可吃了不少教训)。

在与光头进行多年的斗争后,中共最终冲出包围,到达中国西北,建立了根据地。


史料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在评论区留言
别忘了点赞、投币、收藏、关注

加入本群,有《共产党宣言》等学习资料,人才也多,说话又好听,哇,我超喜欢这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