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语文试卷答案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体现3:高速铁路的修建
世界: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
中国: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中国高铁体现“中国速度”:到2020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3.8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
体现4:海上航运的进步
世界:20世纪后,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船舶制造趋势: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和自动化等;出现海底隧道的建造。
中国:1982年,中国首次按国际标准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2020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国际市场份额均超过40%。另外,我国港口规模居世界第一,海运船队规模居世界第二。
体现5:航空的发展
世界: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飞机航线的开通、材质和动力等方面的改进推动航空领域大发展。
中国: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2019年,中国民用航空共有机场238个,飞机3818架,定期航线5521条,其中国际航线953条,定期航班国际通航65 个国家167 个城市。另外,我国非常重视大型机场的建设和飞机的自主研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全世界最大空港之一,2019年9月25日正式投入运营。C919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思考,以“中国速度”交通为例,分析现代交通领域出现的新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特点1:陆海空全面发展;
特点2:高速化、专业化、网络化。
(3)“中国速度”交通探因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的转变,交通运输建设突飞猛进综合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迅速修复了被破坏的运输线路,恢复了水陆空交通。1953一1977年,交通运输业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累计完成840亿元,建设了青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首都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改变了落后闭塞的交通面貌。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将加快交通运输发展作为重要战略目标,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交通运输业投资快速增长。1996-2018年,全国交通运输业投资年均增长16.7%,全国形成了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据《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整理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问题3。
问题3:中国现代交通事业展现出“中国速度”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并分享答案。
原因:政治上,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交通事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党和政府鼓励和扶持的政策利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思想上,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解放思想,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为交通事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和技术支撑。另外,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们的智慧与付出。
【设计意图】通过搜集资料和课堂分享,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交通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分析现代交通成就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现代中国交通取得的成就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制的优越性,基于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科技进步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进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涵养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