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信马悠悠麦草香

2019-09-02 08:48 作者:全星星球最好的女孩  | 我要投稿

       从我记事起,小麦收割机就已经在中原地区普及了,拿着镰刀割麦子的情景,或许在我大姐小的时候还是常见的,但在我的脑海中很少出现,几乎不存在的。

        华北平原虽不说像东北平原那么辽阔,但是,在气候上还是比东北平原有些优势的,至少,一年可以两熟。朴实的黄土地也因此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没错,当说出家乡的特产时,我想,没有比农作物更有代表性了。

       虽然说自我记事起,机械化已经推广了,但是我记忆中,还是存在麦忙假的。尽管麦忙假在我上学时已经取消了,但我还是可以回想起那个四五天的小假期,或许是因为,人们对于童年时的事情总是印象深刻的。不过,即使取消了也没关系,丝毫不影响我享受麦收季节给我带来的欢乐。

        我小时候就很喜欢收麦子的季节,因为收麦子可比收玉米方便多啦。无论是对大人还是小孩来说。只要割麦机一进入田里,连片的黄灿灿的麦田变成了光秃秃的土地,哦,不能说是光秃秃的,割麦机走过,留下的是一排排麦茬,像是训练好的士兵,站立在那里。这是一个很神奇的操作,我不知道那个机器有什么魔法,可以让麦田变为平地,可以把麦穗变成一粒粒脱了皮的麦粒。饱满的麦粒像刚出生的婴儿,圆润而富有生命力。刚打出来的麦粒尽管晶莹剔透吹弹可破,可终究是要经历风吹日晒的。

        麦子收割完后,每家每户都会在自己的田地里找一块向阳的好土地,用石磙碾平实,用来晒麦子。至于这块被碾的平平实实的地,我也只能用方言去表达它叫什么,就姑且称它麦场吧。我喜欢这块平平实实的土地,它看起来和其他田地是如此不同。

        麦收时节,我们小孩子能帮上的忙不多,一般就是做一些捎茶递水的活。在这个时节,每家每户都会买许多吃的。基本上每家都会具备的就是皮蛋和啤酒。皮蛋,我是不喜欢吃的,啤酒,也是留给大人的。让我垂涎三尺的,就是偶尔听到有人推着自行车卖的冰棍。小卖部离麦场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所以当远远的到冰棍的叫卖声时,我是很激动的。听着那悦耳的声音从远方悠悠的传来,我就迫不及待了,生怕他下一秒就离开,有时离得很远就大喊,嗨,卖冰棍的,别走!这个时候的家长也是比以前大方的,他们会给家里的每一个小孩都买。童年时代的快乐很简单,也许就是这一个冰棍,就可以让我开心好久,以至于,多年以后,想起来还是嘴角上扬的。

       每家麦场的旁边,都会堆起高高的麦秸垛。那个时候,全村的小孩都是可以在一起玩的。大家总是比谁先爬上去,也有男孩子在麦秸垛旁边倒立,女孩子也和男孩差不多,疯玩着,围着麦秸垛跑,围着麦场跑,无忧无虑的欢快着,跑闹着,最后弄的满身麦秸秆,痒痒的,但还是很开心的。

       六月不仅是麦收的季节,也是多雨的季节,六月的雨不像七八月那么强烈,但由于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雨也是说来就来,令人猝不及防的。这个时候,家长们就会拿出事先准备的宽大的胶布,盖在麦堆上面,这个过程总是惊心动魄的,要赶在雨下大之前完成,像是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的,忙碌着眼前的。

       麦子在地里晒干后,就要运回家了。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连我们这些平时跑着玩的小孩,都被授予重任。扛袋子自然是用不着我们的,我们被安排把麦子灌到袋子里,扎紧口后这些袋子就被装上四轮车运到家里。把麦子灌进袋子里,无疑我是最慢的,我二姐什么都比我做的好,这个也自然不在话下,连小我三岁的弟弟,干起活来也总是把我甩在后面。还好,在我很小的时候弟弟不怎么干活,这样我也不是最差劲的了,我总是这样对自己说。

       上中学以后,就很少在去麦场了。渐渐地,麦场越来越少,一是因为种地的人越来越少,而是因为,很多人家的房子也从破旧的砖瓦房变成了华丽的平房或者楼房,大家都把麦子直接运回家了。

        高中以后,很少回家,对于田野之事的印象就模糊了,麦场更是式微了。

        尽管麦场不复存在,但是它一直停留在一代人的记忆里。让他们回想起来,为之动容。麦场的渐渐消失也是时代的变迁,农耕文明的衰弱,乡村格局在城市化的进程下潜移默化地被改变。伴随着一代人的记忆,它们存在过,又存在着。

信马悠悠麦草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