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英战舰的一点研究-埃阿斯级6
彭忒西勒亚 舷号 未知
服役经历
789年5月 在贾姆希德中央船厂竣工
789年6月1日 成为第4边境星域分舰队旗舰
795年1月 第一次改装
796年8月15日 成为第7舰队分舰队旗舰
796年10月13日 在亚姆立札前哨战中被击沉
796年11月1日 除籍
彭忒西勒亚只出现在旧设定中,而且没有配图,所以不清楚是舰队型还是分舰队型。在本舰的服役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同盟军对于这些旗舰的使用是平时作为边境警备舰队旗舰带领麾下舰队日常巡视,战时作为常备舰队的分舰队旗舰参加作战,结束后继续返回原舰队继续执行日常任务。但是如果不幸被击沉的话,警备舰队就只能等待新旗舰的服役了。
彭忒西勒亚所属的第7舰队在亚姆立札前哨战中遭遇了吉尔菲艾斯舰队的突袭,在付出了包括彭忒西勒亚在内的大批战舰被击沉的惨重损失后,舰队司令赫伍德接受了吉尔菲艾斯的劝降。
阿格特拉姆 舷号 BG-20
服役经历
790年4月 在海尼森第三工厂竣工
790年5月1日 成为第6边境星域分舰队旗舰
794年11月1日 成为第4舰队分舰队旗舰
796年2月11日 亚提斯星域会战
796年3月15日 成为第13舰队分舰队旗舰
796年5月14日 伊谢尔伦要塞攻略战
796年10月16日 亚姆立札星域会战
796年12月3日 成为伊谢尔伦要塞驻留舰队分舰队旗舰
797年5月19日 多利亚星域会战
798年4月10日 第八次伊谢尔伦攻略战
799年11月 第九次伊谢尔伦攻略战
799年4月24日 巴米利恩星域会战
799年5月 拆解除籍
随着埃阿斯级的陆续服役,同盟军也启动了新一代舰队级旗舰的设计工作。作为新型旗舰,设计指标肯定是要全面超越埃阿斯级的,而其中的核心就是更强的火力,尽管埃阿斯级的火力已经足够强大了,但是在得了火力不足恐惧症的同盟军眼里,火力永远都是不足的。于是设计师们以埃阿斯级为基础,设计建造了新型旗舰的技术验证舰阿格特拉姆。

因为新一代的旗舰的设计要求不超过1000米,所以阿格特拉姆在设计之初就被限制在了分舰队型埃阿斯的尺寸大小,凭借模块化建造的高灵活性,设计师们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设计该舰,最终阿格特拉姆的定型长度为983米,达成了原定指标。在主炮方面,搭载了68门主炮,并按照新型旗舰的设计,布置在3个模块内。更难能可贵的是,阿格特拉姆拥有完整的指挥管制系统,不像莫利亚型一样做了一定程度的缩水。

阿格特拉姆的整体设计是围绕着64门主炮展开的,一个标准的舰首模块内搭载了32门主炮,其下是新设计的武器舱段,该舱段安装了2个主炮模块、轨道炮模块和大型电容器模块。主炮口径因为供能和散热问题改为了22CM,不过齐射的威力还是在埃阿斯级之上。能源需求的水涨船高使得在战时本舰的反应堆不得不时刻保持满功率运行,由此带来的散热问题迫使设计师们把舰桥舱段移到巴萨德冲压发动机上后方处,留出空间给反应堆散热。这也造就了阿格特拉姆舰桥悬空的独特外观。但是暴露在外的舰桥也更容易被炮火击中,为此设计师将3个水箱安装在舰桥前,希望能挡下致命的一击。在舰桥上方是探测器列阵,阿格特拉姆安装了新型FTL天线以及警戒搜索雷达,同时该处也安装了3个水箱,在给反应堆提供推进剂的同时兼做探测设备的冷却水。舰尾外观类似标准型埃阿斯级,但也做了些调整,比如将舰尾的两根超大型FLT天线内藏化,将安装在动力舱段的FTL天线移至穿梭机库上方和亚空间稳定器的下方,同时穿梭机库也做了小型化设置。两舷的副炮采用了莫利亚同型号的15CM荷电粒子炮。



尽管阿格特拉姆拥有破表的攻击力和完善的舰队指挥管制能力,但沿用埃阿斯级舰体设计也意味着逃不开反应堆功率不足的问题。虽然本舰安装了大型电容器模块,也仅够储存让阿格特拉姆开展6轮齐射的能量,在等待充能的时候就只能处于被动防御的尴尬处境,不能充分发挥其强大的攻击力,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下方的武器舱段过重造成了舰体重心朝船头底部偏移,让本舰变得非常难操控,而独特的外形设计,使得本舰在突入亚空间时,舰桥会发生周期性的震荡,可以说已经影响到该舰的正常航行了。

在短暂的服役期中,同盟军也对本舰的运用感到头疼,最后终于下定决心,让阿格特拉姆参加完大型会战后,收集完必要的实战数据后就将其改造或者拆解退役,所以在794年11月,本舰编入第4舰队,作为副司令官费雪的坐舰。结果因为军费不足,第4舰队没能参加795年2月的第三次迪亚马特星域会战,只能等待下次出击的机会,而这一等就是1年,终于等来了亚斯提星域会战。第4舰队在此战中首先遭到帝国军的突袭,旗舰列奥尼达斯也在开战不久后被击沉,舰队陷入混乱,在费雪准将接过指挥权时,舰队已损失大半,接下来费雪命令残存舰艇关闭反应堆,任其在残骸中漂流。而帝国军也未进行扫荡战便脱离了战线,因此第4舰队有将近1/3的战舰幸存下来。战后和第6舰队的残部以及新造战舰一起整编为第13舰队。阿格特拉姆依旧费雪的坐舰,并一直陪伴他到巴米利恩会战结束,战后根据巴拉特合约,阿格特拉姆被拆解。

在实际作战中,因为休伯利安的指挥管制系统不足以指挥整支舰队,所以第13舰队的指挥模式由集中式改为了分散式,阿格特拉姆因为有完整的舰队指挥系统,所以负责舰队调度,加上费雪是一名优秀的调度专家,这就保证了舰队能按照司令部的命令完美运作。通俗的讲就是每支战舰编队都能按照指挥官的战术意图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完成正确的任务。而阿格特拉姆持续攻击力不足的问题因为费雪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舰队调度上,所以并没有什么影响。

阿格特拉姆不仅是新型旗舰的技术验证舰,还是同盟军为了探索埃阿斯级的升级潜力的一次尝试,因为日益进步的科技和合理化战舰设计,在以前1159米级的舰体才能做到的舰队指挥管制能力,现在只需983米级就能做到。可惜因为舰体宽度过窄无法安装新型反应堆的缺陷导致阿格特拉姆不能发挥其强大的攻击力,这也让同盟军认识到,想要真正发挥出多炮塔战舰的威力,只能重新设计新舰体和新型反应堆。
阿格特拉姆的旧版设定中,舰体下方是2段式斯巴达尼恩机库,全舰共搭载78架斯巴达尼恩,搭载量与皇甫级轻型航母相同,新版则将机库改成了电容器,舷号BG-20是指制作组给本舰上色的色号是BG-20。



门农 舷号 未知
服役经历
791年5月 在贾姆希德中央船厂竣工
791年6月1日 成为第1边境星域分舰队旗舰
796年8月15日 成为第10舰队分舰队旗舰
796年10月12日 在亚姆立札前哨战中被击伤,中度受损
796年11月1日 维修完毕后继续担任第1边境星域分舰队旗舰
797年4月 带领旗下舰队加入杨舰队
797年5月19日 多利亚星域会战
797年8月1日 返回第1边境星域舰队母港
799年2月8日 兰迪马利欧星域会战
799年4月24日 巴米利恩星域会战
799年7月16日 在雷萨维库星域加入梅尔卡兹舰队
799年12月1日 成为艾尔··法西尔革命预备军分舰队旗舰
800年1月2日 第十次伊谢尔伦攻防战
800年4月29日 伊谢尔伦走廊之战
在阿咯琉斯被击沉后,同盟军认识到边境警备舰队的旗舰不仅要有分舰队型,还需要少数标准型,当常备舰队旗舰被击沉时可以迅速替换,于是以帕特罗克洛斯为模板,建造了门农号。门农的性能和外观与帕特罗克洛斯一致。

在大远征时,门农编入了第10舰队,成为了亚典波罗准将的坐舰。10月10日,第10舰队遭到毕典菲尔特舰队突袭,在经过2天的激烈抵抗后,第10舰队司令伍兰夫终于决定突围,此时幸存的分舰队司令只剩下亚典波罗一人,而门农也被击伤,所幸不影响航行。在命令亚典波罗带领受损舰队撤退后,伍兰夫带领残存战力掩护亚典波罗舰队突破帝国军的包围,并以自己的牺牲换取了近5000艘舰艇撤离战场。在平安撤退到亚姆立札星域后,同盟军将受损战舰移送至伊谢尔伦要塞紧急维修,因此门农未参与最后的亚姆立札决战。
战后,门农作为唯一幸存的警备舰队旗舰,回到了第1边境星域分舰队母港,继续担任旗舰,在797年的军事政变中,门农带领第1边境星域分舰队加入平叛军,并在4月与杨舰队会和,在5月的多利亚星域会战时,门农作为司令部直属舰队的一员奋战在第一线。在击败第11舰队后,司令部重新整编了平叛舰队,因此时同盟腹地星系的警备舰队纷纷加入平叛军,而边境星域也不能没有防备,所以命令门农旗下舰队返回驻地,重新执行边境警备任务。



799年1月,为了应对帝国军的入侵,同盟军整编了舰队,将边境星域警备舰队和中央星域巡逻舰队所属的重型战舰,刚下水的新舰以及快退役的老舰组建第14、15舰队,门农也在其中,但尚不知晓门农是属于哪个舰队。在激烈的兰迪马利欧星域会战结束后,门农再次幸存了下来,不过根据巴拉特合约的规定,同盟军不得保有战舰和航母,而门农也预定在雷萨维库星域爆破,难道门农的好运要到此为止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门农的传奇注定要书写下去,7月16日,在工兵舰队进行爆破作业的时候,现场被梅尔卡兹舰队控制,夺取了准备爆破销毁的1000艘战舰和航母,工兵舰队也有近4000人加入了梅尔卡兹舰队,他们登上了门农号,和其他战舰一起离开了雷萨维库星域,799年12月1日,门农成为了新成立的艾尔··法西尔革命预备军分舰队旗舰,随后在梅尔卡兹的带领下,参与了夺回伊谢尔伦要塞的行动。门农最后的结局不得而知,可能被击沉于走廊之战。

其实门农出场的那一幕是截取了亚斯提会战时的帕特罗克洛斯,和休伯利安同框的画面只出现了一个舰尾,可能制作组想表现小说中各星系的警备舰队和义勇军加入平叛舰队的剧情吧。另外,国外网站有篇关于门农的同人文,有空的话我会试着翻译看看。
佩罗普斯 舷号 未知
792年2月 在海尼森第四工厂竣工
792年3月1日 成为第2边境星域舰队旗舰
796年8月15日 成为第3舰队分舰队旗舰
796年10月12日 在亚姆立札前哨战中被击沉
796年12月1日 除籍
佩罗普斯同样只出现在旧设定中,舰体涂装与休伯利安类似,作为5艘被编入常备舰队的边境警备舰队旗舰,佩罗普斯跟随第三舰队参加了大远征,并在瓦列舰队的突袭中被击沉。

普罗忒西拉斯 舷号 未知
792年5月 在贾姆希德中央船厂竣工
792年6月1日 成为第8边境星域分舰队旗舰
796年8月15日 成为第8舰队分舰队旗舰
796年10月16日 在亚姆立札星域会战中被击沉
796年12月1日 除籍
普罗忒西拉斯是莫利亚型分舰队旗舰群中的一艘,与首舰莫利亚一样,舰体中央集中布置的副炮列阵,不过因为使用了标准型反应堆,加上舰体下部的大型水箱,使得普罗忒西拉斯可以执行长距离巡逻任务而不需要补给。
大远征中,第8舰队遭遇梅克林格舰队的突袭,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不过在阿普顿的指挥下,第八舰队还是成功抵挡住了帝国军的攻击,将帝国军拉进了消耗战的局面,但一纸电文使得第8舰队先前的努力化成泡影,为了摆脱帝国军的追击使第8舰队承受了不小的损失。10月16日的亚姆立札星域会战中,毕典菲尔特舰队穿插进了第8和第13舰队的中间宙域,用猛烈的炮火击溃了第8舰队的防御。普罗忒西拉斯也在此时被击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