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志·碎国名剑录·聆音》
聆音 文-SOTONE
器魂:智慧、结构探知
器铭:莽古全渊雪峰深杀
(洛族语,意为“万物皆有其弱点”)
形制:空心秘银锤
长度:两尺八寸
重量:六斤七两
材质:迷纹索银混铜
铸造:双范中空法
原属:山洛矿山苏行清迈
形制
聆音是洛族造的大锤,长两尺八寸,但因为是用特别轻的迷纹索银混合少量的铜制成,看上去结构很大,但锤头内部中空,所以只重六斤七两。迷纹索银的产量很少、熔点又高,九州之上,只有洛族利用地火能够熔炼成形。
聆音的锤头上有双轮,轮上刻有细密的标度,同时锤柄之上还留了一些音孔,好像笛子一样。
来历
聆音是山洛苏行“音韵”清迈的作品,在锤柄上能看见他的铭记。
清迈是山洛一族中,对声音最为敏感的苏行。他的成名作音贝,就是通过对贝壳的加工,改变声音的音频,让洛族能够听到他们本来听不到的声音。
作为山洛一族的矿山苏行,清迈以精巧的合范工艺铸造出聆音,配合音贝,便是实用的勘探工具。当洛族探矿的工匠用聆音敲打地面或是小块矿石,根据聆音发出的声音,和锤柄刻度的比对,便能判断物品的材质和甚至地脉的走向。用以探矿,无往而不利。
可惜唯有清迈自己知道,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代表什么样的物质组成。因此这一校验方法,在他过世之后便失传了,唯有聆音留了下来。
出剑
蔷薇之世时,天下大乱。“蔷薇皇帝”白胤原本像丧家之犬一样在中州流窜,起起落落,看不到目标。直到在云墨镇与“乱世帝玺”素文纯相遇,才明了先取宛州,然后夺取天下的路线。
宛州虽然武略不彰,却仍有许多豪强盘踞,譬如将白胤的恋人蔷薇公主收做囊中之物的平国国主罗子狩。平国是天下有数的大国,势力强盛,远非白胤能够匹敌。但于公于私,白胤都与罗子狩有一战,胜者将得到大半个宛州,败者将失去所有。于是胤军与平国军队决战于白河。
按照素文纯的策略,罗子狩兵将虽多,布阵于白河河岸,但他的根基却在南岸的沁阳城中。因此胤军也分兵两路,一路正面在白河河岸迎敌,另一支却由素文纯亲自指挥,奇袭沁阳城。意在下城之后,夹击罗子狩本部。
这是十分冒险的策略,沁阳也是宛州有数的大城,又是罗家数十年苦心经营的居所,防御十分严密。沁阳的城门分为两层,除了正常两面开合的城门外,里面还有一层精铁包边的石筑门,厚五尺八寸,重逾千钧,百姓称为“云崖断”。云崖是传说中在西陆荒无人烟之地的悬崖,阻隔生死,人死之后,灵魂会从云崖之上排队坠下,直入阴间,称此门为云崖断,是说巨石落下,生死两隔的意思。云崖断平时悬吊于城上,用绳索和绞盘牵引。但只要斫断绳索,巨石就会落下,封堵城门,千军万马也难以入城。
胤军本就不能和平军正面相抗,若是分兵拿不下沁阳,转眼就是被各个击破的下场,但这是弱势的胤军唯一的取胜之机。
攻打沁阳的重任,白胤交给了自己的堂弟、后来的八柱国之一的白煌。按照白胤的本意揣测,大概是觉得白河这一仗自己是必输的,而本阵面对罗子狩的八万大军,应该会溃败得快一点。这样让自己的堂弟和自己分开,说不定还能逃出去,给白家留一点血脉,也算对祖宗交代过去了。
白煌领命,点了所有的本部军马并家人仆役,又取了军库中所有的重盾重甲,做了奇袭沁阳城的准备。当时白煌府上收留了一个盲眼的孤儿,叫连翘,因为眼盲,平时连杂役都不能做,却精擅唱曲,这次攻城准备,甚至连翘也被白煌一并带走,算作攻城的人马。士兵们看到这样一个孩童也要攻城,胤军人力已经捉襟见肘到这个地步,不禁心头沉重。
白河之战开战后,白煌率兵马埋伏在下游河滩。当天雨雾浓重,倒是给潜伏提供了便利。后来看到作为信号的火箭上天,渡河逼近沁阳城。按照素文纯的计划,白煌的部属都穿着平军的军服,伪装成平军的败兵,趁守门军士不注意,火速夺下城门入城。
但没想到罗子狩太过自大,根本没想过自己会失败,也不觉得需要退入城内或者城内兵马驰援,反而出城之后就命令平军士兵放下“云崖断”,封闭城门。罗子狩的自大固然让他自己付出生命的代价,却也给白煌带来了意料不到的麻烦。
智取不成,只能强攻。白煌所部蚁附攻城,城头箭矢猛烈,火球也频频扔下,胤军甚至不能逼近城下,更不用提攻城。
白煌便命下属着重甲、举重盾,拼死护翼他和盲眼少年进入沁阳城门下、箭雨射不到的死角去。此时雾气逐渐淡薄,白河河岸的战斗就要分出胜负。白煌部属拼死冲到城门下的时候,已经只剩十余人,连白煌自己左臂都中了一箭。
纷飞的箭雨中,白煌一身白甲,将连翘举过头顶,让他跨坐在自己身上,取出奇形的大锤,交给少年。连翘举起几乎半身大的银锤,重重敲击在云崖断的巨石之上,然后仔细侧耳倾听,随即指示白煌右移五步,继续敲击。如是十余次,双耳中流出血来。
这时大雨已经停歇,金光被白云遮蔽,金色就要从天上绽出来,河上的雾气一点一点消散。连翘重重一锤砸在“云崖断”中段,巨石内部发出“格拉格拉”的声音,随即肉眼可见的裂纹在石门上显现、蔓延。传说中阻隔阴阳的巨大城门在巨大声响中轰然碎裂,化作一滩碎石。
当白煌扛着盲眼的少年,艰难跨过一人高的碎石堆,出现在沁阳城门内的时候。第一束阳光穿过云雾,斜照在他的白甲上,将他和手持不成比例的巨锤的少年映照得仿佛仙人。白河传来的喊杀声,也昭示了平军落败的结局。
沁阳城内还有三万守军,而白煌身边,只剩一个持盾的士兵。
仿佛时间静止了一瞬,城上的守军将弓箭放到一旁,朝着白煌和他身上的少年跪了下来。随后满城的士兵都跟随那个校尉跪了下来。
沁阳城在最不可能的情况下,被白煌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