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知道你会听崩坏3的圣痕故事,但我又不希望你只记得故事

2019-03-18 23:46 作者:LSmiler  | 我要投稿

我向来是把专栏当做与所有人交流的另一种形式,它不像【圣痕故事】那样成体系,但可以承载更多的欢乐,或者是圣痕故事的另一种补充。

我知道你会听崩坏3的圣痕故事,但我又不希望你只记得故事——因为,这些人物被我们记得,是因为他们总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从来不希望大家被各种莫名其妙的的毒鸡汤灌晕了脑袋,更不希望大家成为“傻白甜”,以为这个世界只有美好。事实上,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人世间的事儿,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更多的是【灰色】,游离于黑白之间。

你们会抱怨,1期内容不到8分钟,太短。事实上,太长的内容可能大多数人都不会看,而且,内容越长,背后的心力和打磨的时间越长。之前的专栏也提过,每1期的视频文本约3000字,成型的初稿一般是8000字-12000字,为了保证整个内容的圆润,需要大幅删减,去除所有【阳春白雪】的东西,要保证内容通俗易懂(不至于让人觉得我在装X)。

我更希望是一种抛砖引玉,因为每一位大师的作品、生平,远不是这几千字就能说明白。有可能,还需要你去看更加专业的书去把这个坑给填上,而不是随便网络搜索获得的知识。你随手获得的知识远比认真考究的知识记忆更深,这些知识也许没什么用,没准儿会在你需要的时候蹦出来让你惊艳四周。

我们都会赞叹米哈游画师的人文功底,同时,其实你认真看视觉小说所夹带的【硬货】,虽然偶尔有点掉书袋的感觉,但的确是有不少内容去品读的。我认真做视频快2个月后,会逐渐反思几个问题:第一,我对原画的解读是否到位?第二,我对历史人物的理解是否到位?第三,我在视频中的表达是否到位?在娱乐性和知识性的平衡,我该如何取舍?

虽然我并不会像某些人一样,将【乔布斯】奉为神,但他的两个观点,我是赞同的,第一,是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进行突破;第二,是著名的“keep hungry ,stay foolish”(至于是keep还是stay就不计较了)。所以,我需要在娱乐与知识的十字路口进行突破,同时,保持永不满足的状态,去迎接每1天,和尽可能打磨出下1部好作品。

事实上,正如我最开始的专栏提到的一样,随着播放量的增长、粉丝数的增长,我越发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就是【责任】。因为我似乎选择了一条比较【难】的路,与其他唱唱歌、跳跳舞、打打游戏、搞搞笑等不同,每个人或许因为年纪和阅历的理解有偏差,我必须保证内容更加保证大多数人看得懂,内容尽量不出错,讲的东西让人觉得有趣,而且还要保证风格不断出新

我很喜欢读的书中有一本名为【娱乐至死】,另一本名为【乌合之众】。在当代互联网越发“保守”的情况下,我越发感到恐惧。它的来源有很多,比如,原创的没有洗稿、抄袭获得的【利益】多;内容过水,水到可以在沙漠种树的营销号对整个大环境的冲击;人们对于“短平快”的追求。我自己的体会是,慢工出细活,好的东西都是靠时间砸出来的——我想了想,人类历史几千年,好像真没什么反例。

我和你分享上面的所有心得体会,是希望你们能基于【理解】之上的【支持】。比如,我会口误,我会查错资料,我会遇见难免来抬杠的路人,我制作的内容质量会参差不齐等;同时,我是1个人,我1个人就是1个团队,我是播音、导演、剪辑、特效、文案的综合体,负责完成构思到出品的全过程。我不能保证定期出稿,更不能避免内容被别人搬运、洗稿等一切破事儿~

另外,我考虑后期会把【圣痕故事】的文案整理成专栏,算是对视频内容的另一种补充,这样或许能帮助各位更全面的理解历史人物,而且能把视频中的疏漏做个弥补。暂时想到这些,感激你能看到这儿,还望你继续支持和鼓励,祝好~

这个是【圣痕故事】的收藏夹链接:

圣痕故事收藏夹 https://www.bilibili.com/medialist/detail/ml337285064

下面是往期专栏:

【1】李耳篇的填坑,里面有对很多小伙伴的致谢

【2】李耳篇的预警

【3】李耳篇投票总结

【4】初期的迷惘,其实现在也是

(づ ̄3 ̄)づ╭❤~

我知道你会听崩坏3的圣痕故事,但我又不希望你只记得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