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大麦惩罚性关税,中对澳太仁慈?想多了,这是东方大国的战术
澳大利亚向中国运出首批5.5万吨的大麦,得益于在8月,中国取消了对澳大利亚大麦的惩罚性关税。
为此,澳大利亚贸易部长表示,随着中澳关系改善,更多的产品限制将会得到解除。
就是这样一件小事,澳大利亚在新闻发布会上特意提起,足以证明,这项“双反”措施的影响力不同一般。

从17年开始,澳大利亚炒作“中国威胁论”,推动“反华情绪”,以“国家安全”阻碍两国经贸活动,中国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就是对澳大利亚“栽赃陷害”的回应。我们说澳大利亚是“咎由自取”,其实也不为过。
今年,中国取消大麦的惩罚性关税,澳大利亚的反应,就是在告诉我们:选择脱离中国市场,与中国“脱钩”,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过反观澳大利亚与美国仍旧狼狈为奸,组建“奥库斯”联盟的举动来看,中国是不是太仁慈了?
恰恰相反,中国显然展示出了自己的智慧。

往大了说,这就是西方永远打不过中国的原因——中国受西方国家打压,在实力欠缺的前提下,讲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一旦相关领域有所突破,必定反击;在能力范围内时,反击绝不会拖泥带水,必定是“蛇打七寸”。
芯片领域,美国在早期给中国使绊子,中国只能认了,但是国内在芯片研发上有了成果,中国立马反制美光,所以我们看到了美国跳脚。
半导体行业,美国率领盟友“孤立”中国,中国当即甩出“限制镓锗出口”,引起众多国家的唉声怨气,还难以找到替代国家。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就差得太多了。

俄乌冲突爆发,美国拉拢北约经济制裁俄罗斯,众多欧洲国家将美国的倡议奉为圣旨,不仅断了和俄罗斯的制造业往来,就连赖以生存的能源都舍弃了。
现在好了,欧洲只能“舍近求远”,高价买美国的能源,不是说抵制俄罗斯没有用,但是把自己的身家赔进去,那就是“愚笨”。
美国其实也是这样做的,对中国实施高新技术封锁,就是拿本国的相关行业祭旗。中国一旦突破技术桎梏,美企再想进入中国市场便是难上加难。
当然,顺便说一嘴,日本和韩国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日本的半导体本来就比不上韩国,还自断手脚,限制相关设备出口到中国。韩国就更惨了,半导体作为国内的经济支柱,还舍弃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市场,简直就是自封活路。
简而言之,他们都犯了同样的错误。
他们要打压中国,不仅没有拿出可以一招定胜负的手段,还会自损八百。与其说,他们在阻碍中国进步,不如说是挤牙膏似的,推中国进步。

因为,现实情况是,在“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中,中国就一个理念:全面发展。中国在任何行业都可以接受落后,但是绝对不允许没有进步,所以,西方找不到中国最致命的弱点。
回到这一次对澳大利亚的“仁慈”,中国可不是头脑发热。从古至今,粮食都是生存大计,屯粮更是人口大国的“安全感”。和西方国家互殴,该怎么殴,我们还是拎得清的。
说白了,打架也是个技术活,所以,对澳大利亚的众多限制中,中国首先解除了大麦。
至于葡萄酒、龙虾等产品,显然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如果期望这些产品解除“双反”措施,恐怕澳大利亚真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诚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