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上编 艺术总论
第1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美[陕西师大2023年研;东南大学2019年研;中传2012年研]
答: 艺术美是指经过艺术创造实践,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概括和提炼,集中地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美。艺术美是艺术创造的人类审美活动的结晶,是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 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集中、更典型。艺术美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不仅要反映社会和自然的美,而且要显示艺术家自我心灵的美。艺术美虽然源于生活,但并不等于生活,它是艺术家的独特创造,是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感情形象。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内容,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妙悟[四川美院2023年研;北京电影学院2022年研]
答: 妙悟是文艺美学术语。“妙”“悟”早见于六朝文献,为当时玄学、佛家常用词汇。佛教用语时意为从迷惘状态中解脱开来,以直觉感知本体的心理过程与境界。后泛指对某一事物本质的直观领悟,或对于某一艺术意境深邃内蕴的透彻理解和评味。故严羽说:“禅道惟在妙悟, 诗道亦在妙悟。”
异质同构[四川美院2023年研]
相关试题: 异质同构说[北京电影学院2022年研]
答: 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觉组织活动和人的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异质同构。该学说综合运用了现代科学的系统论、整体论,综合了心理实验与其他相关科学的研究成果,但其学说忽视了社会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对人的情感活动、审美活动的影响,有其局限性。
有意味的形式[上戏2022年研; 南开大学2022年研; 北京电影学院2020年研]
答:“有意味的形式”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对艺术本质理解的表述。贝尔通过“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发现了线条、色彩的构成关系与排列组合在绘画作品中具有的独立价值和意义,他把这些构成方式和排列组合视为“有意味的形式"。贝尔的理论细加推敲不难发现其循环论证的毛病,但是它直接为塞尚以来的现代主义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在美学上影响深远。
试以优秀的艺术形象分析典型人物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答: 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曾把艺术中的典型人物称之为“熟悉的陌生人”。他的这种提法从典型人物的社会效应方面深刻地揭示了典型人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1) 典型人物的含义
典型人物是指那种既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共同本质特征或揭示某种社会生活本质规律的高度概括的、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
(2) 典型人物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①典型人物的特征
典型人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a. 典型人物高度概括的共性
有一类典型人物主要是作为某一社会集团代表而出现,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某种集团性特征。有些典型人物的共性则主要是体现了社会生活中某种本质特征,往往成为某种品德、理想的象征。
b. 典型人物鲜明突出的个性
典型人物要表现出其个性中与众不同、不可重复的特征,即使是同种类型也要区分出他们的细微差别。同时,其个性应当是强烈的、突出的,甚至带有一定夸张意味,能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在丰富复杂的性格当中还应有一种主导性格贯穿始终。
c. 典型人物的丰满性
优秀的典型人物大多是性格丰富、复杂、充满矛盾,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化形象。
②在典型人物身上总能反映社会生活中某类人或某种事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
这些是人们所常见的,所以会产生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同时,由于典型人物个个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而这种个性又是不可重复的,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创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少见的,所以人们又会有“陌生”感。例如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就具有典型性。他的“精神胜利法”、虚荣好胜、自欺欺人的可笑品格,在旧中国是一种弥漫于社会各阶层的恶劣国民性,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沾上一点,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所以,“阿Q精神”是人们所熟悉的,但阿Q的具体独特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行为特征又是罕见的。所以,人们又对他产生新鲜感和陌生感。
总之,正是典型人物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构成了读者阅读过程中“熟悉”和“陌生”的统一。只有“熟悉”而不“陌生”, 便成为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的公式化、概念化人物; 只有“陌生”而不“熟悉”,则虽有个性却缺乏共性,容易变得离奇荒诞。所以,二者必须巧妙结合,缺一不可。
谈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典型性及其关系。
答: (1) 艺术的形象性
①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形象性是文学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按照一般的说法, 艺术形象有三大特性: 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②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a. 艺术作品都必须以感性的形态呈现在欣赏者的面前
第一,从创作过程来看
艺术形象有感觉、直觉的认识基础,任何艺术家都是从个别的、具体的生活感受开始进入创作的,并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或图解概念。
第二,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
作品的形象首先投之于观众的感官,诉之于观众的直觉。离开个别的、具体的、直观的可感性,形象便不存在,作品本身也不存在。
b. 艺术形象以可感的现象形态表现深层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艺术形象不仅仅是它的感性形式或感性因素,还必须以具体的感性形式表现深刻的理性内容,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③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因素的统一
a. 浪漫主义艺术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浪漫主义艺术偏重主观的表现,强调情感与理想,浪漫主义艺术中的形象都有客观的基础和现实生活的来源。
德拉克罗瓦是浪漫主义艺术大师,他的代表作《自由神引导人民》中的自由女神形象是主观理想的象征,同时也是人民的化身,而这幅画所反映的正是1830年法国人民“七月起义”这一客观现实。
b. 现实主义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现实主义艺术偏重客观的再现,强调写实与逼真。但是现实主义艺术中的形象又都体现着艺术家的主观意识。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画家库尔贝的《石工》《割麦的农妇》等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十九世纪法国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同时融合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评价。
(2)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
①艺术形象的真实性是一切优秀作品的基本要求。
②内容:
a. 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
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即再现的真实,是指艺术品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型或再现性艺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
b. 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第一,在创作手法上
表现性艺术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
第二,在创作倾向上
表现性艺术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艺术中表现的真实,即艺术形象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家的真诚与真挚。
第三,在创作特点上
表现性艺术具有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
(3) 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①艺术典型的内涵
艺术典型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②艺术典型的特征
a. 艺术典型同社会生活的本质、事物和人物的普遍性、共性密切相关。
b. 艺术典型中鲜明生动的现象、个性或特殊性集中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共性或普遍性。
c. 艺术典型体现出创作主体的独特个性及独特的创造。
(4) 艺术的形象性、典型性、真实性的关系
形象性是高于生活的形象,真实性是生活中存在的形象,典型性是从这二者中提炼的形象,它们都是为作品服务的。
原文来源「曹小值题库网」:http://cvedu.100xuexi.com/Ebook/1007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