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但缺点睛之笔

2023-07-08 15:36 作者:廉价娱乐  | 我要投稿

10点半入场,1点20出场,瘫坐椅背,不像看了一场电影,更像是听课,老师放着ppt轮完了以高适为主视角的高适和李白的一生。

按照以往的观影体验,必然是针对电影里的精彩镜头或是主角的苦笑喜悲侃侃而谈,再要么是端起炮架对烂片疯狂吐槽输出,但本片看完如食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将近三小时的篇幅,在我心里惊不起一丝波澜,但要说烂,也是罪不至此,不论是大唐盛世风光,乡里野外,边塞风雪,浩瀚腾飞,神仙梦境都细致入微,追光的美术永远是立于行业标杆的。本次剧本也不再漏洞百出,空洞无物,而是有在历史基础上对于大唐文人的生平有了合理的构架。但是就是看下来,没什么东西留在心头,不怪很多网友说像流水账,我个人是认为这部电影缺少了感情宣泄口。李白电影里高呼了万般精彩绝伦,我对着这部电影言不出半句精妙的地方。可能唯一精妙的就是那流传千百年任然朗朗上口的诗歌本身吧。

回过头再来看看电影里的人物吧,不知是不是正如片尾里高适的功名是这批文人里成就最高的,所以这个人物的刻画刚正不阿,从憨厚到有勇有谋,功成名就。包括他的救和不救,他的前生坎坷后半平步青云,可以说这个人物的形象复合了最主流的先苦后甜,韬光养晦。然后反观对于李白的刻画,因为他有过寻仙求道,有过锒铛入狱,所以对于他和高适的友谊里,他是那个不知一年之约,见面就是负罪之身,平步青云邀请好友似乎也是酒后放言。通篇看下全然是他负了高适,高适乐呵呵的因为李白的才气跪舔了一辈子。这是我觉得最失误的一笔,李白爱酒,不代表他就一定疯疯癫癫。李白潇洒浪漫,不是行事不合逻辑的愉快犯。你指着这部电影的李白告诉我是他写了“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我只能惊呼绝无可能。我并不是说要神话李白这个人的形象,并且这部电影是面相孩子的,你既然可以如此正面的描写一个高适,到了李白这里就墨守成规的遵从历史了。(我真的不知道那些孩子看到诗仙李白和他某个过年酒桌上的酒蒙子亲戚一样会是什么心理阴影)制作组刻画下的李白全然失去了风骨仙气和才气,更像是一个偷背了全篇诗集穿越到大唐盛世的一个普通人,一个衬映高适的背景板。

 不过影片中有一处我还是很喜欢的,李白对着别去的高适说:'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这句诗我是照着你的样子写的。君子之交,正是如此。虽然抨击了很多(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在于我自己对于电影形象的不满),但我还是推荐可以去看看的,尤其是父母带着孩子。花钱更好,等日后不花钱可以好好品味下电影里的大唐风景,尤其是几处漫画过场深得我心,一秒回到我读书时的语文书上的插画。电影里绝大多数出现的诗歌也都朗朗上口,观影时很多小朋友都能与电影同步吟诵。

 看到那些孩子能咏叹出那些千古佳作,虽然他们可能现在不懂,但这些诗词会潜移默化的变成他们的血肉骨,常伴他们的一生。在未来的某年某日,涌上心头。

  影片最后的立意和标题落在长安上其实是我没有想到的,不知是否制作组想表达长安即是整个大唐的缩影,多少文人墨客皆与此地交际。但你全片都是以高适的视角所展开,这不过是高适眼里的长安罢了。最后车轱辘话的用那些文人的话咏一遍长安,只感叹息。


很感慨的一幕
宣传1
宣传2
影片中的长安景色


但缺点睛之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