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讲心理,5-7/12/16,自恋的交际敏感/抚养者权威类型/丧失了自主意志的丧~
十来天没有学习武志红老师的课了。。。精神食粮断了。。。这可不行。。。
先开始吧

全能自恋在人际交往中的敏感性

课中学习:
情感关系维度对自恋维度的疗愈
封闭会导致最大的黑暗
全能自恋的人,当发出的愿望没有实现,引发全能暴怒,想毁灭自己或是毁灭世界,封闭的人就在“我”的周围竖了一道墙,发出的意愿少了,失望愤怒也随之减少,心灵变得比较平静
生活的比较痛苦的女孩:比如约人吃饭,会在意非常多的细节,希望自己全能自恋满足对方,对方也能全能自恋的满足自己,表现出来的就是挑剔和别扭,而且回来还会全面复盘,每个细节都过不去,不断的反思,要么攻击自己要么攻击环境,她对别人有计较,会觉得别人也计较她,所以朋友越来越少,她觉得别人也不喜欢她
要不断的让她明白,别人不像她这样的敏感,也不会这样的要求她的细节
在互动过程中,会要求别人时刻都关注着自己,完美回应自己的每一句话,一旦没有,就会攻击自己或者别人,是不是我不够好,他是差劲的人,如果对方是“完美形象”,那么就只能攻击自己
真实的关系是容器,没有那么多的计较,普通人都有这种容纳能力
越来越放松,就越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发现全能自恋中的那些满足根本就比不上

课后思考:
。。。。。。这说的就是我啊。。。。因为我太全能自恋了,所以没什么朋友。。。
不过到了现在综合起来,现在这样有几个闺蜜级别的也就好了
放松,其实大家记不住今天穿了什么,关注不到气色怎么样
放下全能自恋,用销售的方式来生活^_^宗旨是看真实的自己环境是否能容纳

“考试”

课中学习&思考:
学生中有两种,一种是考试机器,临场发挥好,一种是被焦虑淹没
厄,我要说,难道没有中间态吗。。。个人觉得所有的分类,其实都是一个坐标轴上的标定点,或是标志点,大家并不是都在那个点上,而是在轴上分布。。。
从考试到面试,其实都有类似的问题,这是一种隐喻,你生命中最初的考官是什么样的
抚养者和我们的关系,就是命运的雏形
一种考官是善意的权威,一种是敌意的苛刻的权威
前者衡量真实的水平,滋养性和支持性鼓励性的状态,成长了他开心,失败了他支持
另一种是对你本人是什么样不感兴趣,我只感兴趣你是否听我的话,有些老师老板就是,对学生和下属的真实水平不感兴趣,他不在乎你的贡献,只在乎你是否听话,他会打压你的自我
从他那里听到一句夸奖是不可能的,他会在别人面前夸奖,但当面永远只有打压,他要构建我比你强比你有权力的这种关系,在别人面前夸你也是为了自己能够在人群中获得更高的位置
厄,我觉得自己学的有点明白了是因为我已经都知道了这个,已经透过现象看了本质了。。。所以我知道什么样的人要继续交往,什么不需要
我的标准是最重要的,你本身不重要:那个抓住路人然后比对自己的床,拉长或砍掉对方一截来符合床的长度的人
但这希腊神话是一种智慧的流传,而普通人的这种则更可怕,没有真知,自己不知道标准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怎样,他是情绪化的,结果就成了,高兴了就宽容,不高兴就苛刻去转移情绪,没有标准可言
生命中最重要的抚养者是什么样的,所以能够理解你考试的时候的心情了
好的父母是孩子的容器,好的时候鼓励,孩子不好的时候支持,情绪容器,孩子的自我很容易破碎,父母作为更大的稳定的容器去支持,孩子的情绪就可以自由流动,可以好好的发展自我
考试的时候只为自己的人生而战,这就是适度焦虑,如果父母说,孩子,我们家就指望你了,那孩子就很危险,考试过于严重,负担过大,容易发挥失常
如果你焦虑,想象一下你生命中的好权威和好考官,想象他会对你说什么——厄,过去自己太刺猬了,感觉想不出来哎。。。。我想做自己的考官^_^,然后让自己舒服,然后再做别人的容器
我的标准就是我在学的这些智慧——武老师是个好考官呀^_^,就他啦~~

鸡娃

课中学习&思考:
鸡娃就是拼命给孩子打鸡血
孩子厌学,孩子从3岁开始上工,到33岁工龄用完了,一般人24岁上工,55岁退休,差不多的工龄的,孩子生长发育的能量都拿来上被安排的工了,所以躺平是为了保命
现在的应试教育和996的工作模式,越来越内卷,大家没有自主选择的机会,就变得丧
孩子的意志在哪儿,孩子的选择在哪儿
很多成年人的问题是,社会上的比较多元,很难清晰,个人发展比较难,于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分数是很清晰好比较的,自恋维度。。。
这个社会人大多活在自恋维度,现实比如房价的压力让大家都觉得必须竞争才能往上爬有更多的选择
厌学的孩子有两种,一种是跟不上,一种是优等生,因为他们对自己要求苛刻,全能自恋,父母即便不全能自恋,孩子可能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成为了全能自恋
爱和接纳,更多的链接,让孩子从全能自恋上下来,如果无论孩子是什么样的,父母都有一种接纳,那这个时候,孩子就能走出全能自恋了
你不能从当下产生问题的维度来解决问题,你必须从更高的维度才能解决问题
当你只感受压力的时候,你就不知道问题是什么,当你只想着靠努力勤奋拼搏这样去竞争的时候,是活在应试教育体系和社会竞争体系,受焦虑的控制去追求一些东西的时候,感受到的是重压,人生是个苦差,感到疲惫感到丧感到累
人生还可以有另外一种驱动,就是动力,相信自己的心,追随自己的感觉,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人生就有动力
焦虑是死亡焦虑,其行为动力是“死能量”,而动力是“生能量”,就是创造性
人生不是只有老鼠赛跑和猪一样的生活,还有另一个维度的,出于热爱出于喜欢心甘情愿

总结思考:
其实这些天一直都在打发日子,都没做什么思考和梳理
果然武老师的课从来不会让我失望,我之前看了剩下的课题,感觉应该没有什么新东西了。。。好吧,自恋的人就这样,感觉人性坐标体系啦,想象系统啦,全能自恋啦,这些课题经过反复的梳理我已经懂了,包括一定要去热爱,不要去内卷这些
但是,这三节课依旧是每节都给惊喜
话说因为决定就学三课,所以起标题的时候发现长度足够我发挥^_^,写到本质点的东西,长长长^_^
来回忆一下,再来抽取一下
第一篇是关于全能自恋对人际交往的封闭,这个我之前就知道了,因为这正是我自己的问题,但是这课题单独拎出来讲感觉还是不一样
我现在不会要求别人回应我,也不要求自己全部回应,但是我的确是。。。不自觉的就要求别人要求自己,然后事情后不断的反思攻击别人攻击自己——简单来说,放不下
我希望自己能够放下,比如今天早上,骑车时被个大妈骂了句,后来就在心里反复说道了,那现在来想想,第一个,那就下次走那段的时候小心点,甚至,早点出门。。。人多慢一点,第二个,在心里反复。。。先判断价值吧,这人值得我去思考怎么吵架吗?不值得,有时间我宁愿去看小说。。。这我能吵赢有收获嘛?不可能的,对方肯定比我还全能自恋——我有认知和学习啊,她没有,所以她赢,我认输好了,时间做点别的,好好继续骑车,别造成新的路,之前没事也总结了,就过掉
嗯,下次就这样吧,认输还是不认输,下次怎么办,用时空维度来思考下就放下好了

第二篇是关于考试焦虑,关键是包容的抚养者还是苛刻的,嗯,我特别的知道武老师是包容的,就每次想想如果是面对武老师,我会怎样沟通和应对吧^_^,这就明白了
我不是要争取每次机会,也不是要赢得每个客户——追随感觉,不适合的,真的综合投资收益很差的,不合适的环境别人再怎么说也不是自己的意志

第三篇是关于鸡娃,关于生存在焦虑之下,还是跟随自己的心
首先先自己养育自己,我选择跟随自己的心和感觉,也不需要列举证明说服谁。。。。只要昨天已经平安度过,过去都过去了,从今天开始好好过此刻就行了,明天也会这样过就行了
然后再说养育别人。。。对自己的亲人,那就这样吧,过去就过去了,今天做能做的就行了

over啦~
封面是搜跟随自己的心搜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