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香港人盼中医普及!中医药将服务全人类。中医药在香港长
八成香港人盼中医普及!中医药将服务全人类。中医药在香港长久以来受到民众青睐,据港媒报道,有消息称香港特区政府有意成立“中医中药发展局”,推动中医药在香港的发展,并向海外推广。据香港“01”网6日报道,自《“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公布以来,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推进中医药在港发展,未来拟设立“中医药发展专员”职位,加强中医药发展及政策统筹工作。有消息人士透露,港府正在研究成立“中医中药发展局”,以推广及管理中医药,并将香港中西医并行的管理系统作为示范,“更加容易推广到海外”。 香港人对中医相当信赖,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市民都倾向于吃中成药或中西药搭配,认为药效更加温和,适合体质较弱的群体。《金桥智库》一篇题为“仝小林拯救香港,中医再创奇迹”的报道 彼时的香港疫情形势严峻,每天新增感染病例数万人,死亡病例两三百人,整个香港虽然没有封城,但是地铁和大街上早已经空空荡荡,一片萧条,香港的医学界照搬美国经验! 仝小林率中央中医专家组成员抵达香港以后,迅速与香港特区卫生署、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等进行了多方交流沟通,并亲自前往伊利莎白医院深切治疗部、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亚洲国际博览馆的新冠治疗中心等地,深入了解香港的疫情及医疗救治情况,充分地交流和调研让他有了底气。 仝小林把自己调研的结果,结合自己在武汉等地的战疫经验,再与特区政府部门、中医药界和西医同行进行了深入沟通,与他们在多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首先是提出将“三减”(减少死亡、减少重症和减少感染)“三重”(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和重点区域防控)“一优先”(优先处理老年患者的救助和疫苗接种)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其次是将“三易”(易懂、易行、易得)作为落脚点,简单地说,“易懂”就是让居家抗疫人群懂得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药;“易行”就是能够统一方案,以标准化的形式对香港在岗中医师进行培训和推广;“易得”就是让抗疫人群以简单的方式获得中药的使用指导,通过通俗易懂的科普宣传,让大家得到帮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共识就是,在治疗干涉方面,希望中医可以尽早介入、全面覆盖,比如对于密接、次密接人群的预防,以及在康复期康复手段的延伸等。中医要第一时间,全方位介入。 这些共识达成以后,中央专家组与香港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快速见效。仝小林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应用中医药之后,不论是红区病人、暂托中心或护养院老年患者,整体反应效果都很不错。此前松悦园耆逸护养院患者症状改善平均需要14-20天,中医师介入后,患者的平均症状改善时间缩短至7-10天。” 基本上在中医全面介入以后,香港一个星期就控制住了疫情,新增病例从每天数万人下降到两千以下。因为仝小林确实是有武汉战疫的现成经验,而且还有现成的有效的中医药方,比如几乎拥有百分之一百疗效的清肺排毒汤,就是重点推荐的中医药方,这个药效果非常好,无论重症、轻症都能治,而且不但能治还能防感染,比疫苗都好使!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抗击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中央的大力支援下,中医药首次全方位参与香港防疫抗疫工作,彰显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有效填补医疗系统的空缺。 中医药在香港的发展历史悠久,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社会对中医药越趋关注,及至1999年,香港特区政府通过《中医药条例》,以立法规管、注册制度确立了中医的专业地位。二十多年来,随着中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香港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思考与探寻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医药在香港防疫抗疫工作中彰显独特优势,大幅提升发展香港中医药事业的信心。”香港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中医)黄巧云认为,中医药全方位参与此次抗疫,尤其是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的到来和指导,对未来香港中医药行业平稳、健康地发展,意义重大。 为推进香港中药的传承创新,提升科研能力,香港浸会大学2020年成立“中药创新研发中心”,引领中药开发走向标准化和国际化,并为业界培养人才。针对中药的研发过程,中心设六个研究平台,包括“临床数据科学研究组”“中药药学研究组”“人工智慧驱动药物开发研究组”等,综合处理中药创新的研发,并为个别中药配方进行相关临床研究。 “我们希望将中药创新提升至更高层次,汇集世界级合作伙伴,利用国际标准,共同将传统中医药智慧转化为医药产品。”卞兆祥介绍,“中药创新研发中心也在孵化初创公司,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其他城市合作,创新优化制药过程,开发更多中药产品。” 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中医药开放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与技术国际推广相结合。踏浪湾区,联通世界,香港背靠内地庞大市场,拥有与国际接轨的强大优势,为中医药“走出去”创造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