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评选五虎大将:五子良将都不能入选,夏侯惇庞德谁才是曹营五虎之首?

刘备有五虎大将,曹操有五子良将,孙权有江表十二虎臣,这二十二人在《三国志》中每一伙合为一传,但是他们的级别却不对等:五虎大将中有骠骑将军马超、车骑将军张飞,十二虎臣中有假节大将军加左右都护领徐州牧丁奉,而五子良将的职务天花板就是四方将军,十七虎中有该阵营顶级大将,而五子在曹营只能算二流——曹魏前期非诸夏侯曹不得为大将军、大司马,五子是“外姓人”,进不了核心圈。
五子良将除了乐进,都是从别的阵营投奔曹操的,而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则是曹操的“本家兄弟”,打工者和原始股东的战斗意志是不一样的,所以五子良将只能归诸夏侯曹指挥,曹洪要杀张郃,根本就不用事先请示曹操。

曹洪要杀张郃,是《三国演义》的说法。那是在汉中之战初始阶段,张郃被夏侯惇的侄女婿打成光杆司令爬山逃回:“洪见张郃只剩下十余人,大怒曰:‘吾教汝休去,汝取下文状要去;今日折尽大兵,尚不自死,还来做甚!’喝令左右推出斩之。”
要不是行军司马郭淮劝谏,张郃当时就人头落地了。事实证明,曹洪当时要真杀了张郃,夏侯渊可能就不用死了——据《三国志·卷九》记载,张郃打不过刘备,夏侯渊去增援,才中了埋伏战殁:“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正史和演义混着说是不公平的,咱们今天不聊正史只说演义,但即使仅以《三国演义》为依据,五子良将在曹操阵营,无论只武功还是军职,都排不进前五,所以他们只能是“五子良将”而不能称为“曹营五虎大将”。
如果按照刘备和罗贯中的标准评选曹营五虎大将,五子良将一个都不能入选。五子良将不能陈入选五虎大将,用李云龙的话来说,那是“级别不够”,在罗贯中的笔下,这是“武功不高”:张郃二十回合被马超打跑,曹洪却能跟马超硬抗五十回合不退,许褚跟马超打了二百三十回合,还撅断了马超枪杆——张郃武功不如许褚,级别和武功都不如曹洪,只是在在前期名将陨落殆尽之后,能欺负一下诸葛亮和马谡而已。

曹操册封五虎大将,五子良将一个都不能入选,读者诸君都能理解——曹操手下能人太多了!
曹操自夸和别人吹嘘,都说曹营带甲百万战将千员、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这可能是古代的军队建制与现在不同,当年的“百人将”可能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上尉连长。
赤壁之战时刘备和周瑜两家的兵力加起来,也就相当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小半个兵团——黄维的十二兵团有十多万人,宋希濂的十四兵团恰好有十四万人。
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单八将”,有的地煞副将手下可能只有几个饭店小伙计,让时迁统领千军万马,部下在人堆里也瞧不见他。
典韦是不是名副其实的将军,正史和小说的记载与描述不同:《三国志》中的典韦战死的时候也只是个校尉,许褚在潼关打败马超,才由校尉晋升为武卫中郎将,后来又晋升为中坚将军、武卫将军。

作为曹操最信任的两位护卫将校,许褚和典韦在《三国演义》中的武功不相上下,他们成为战友前曾大战一整天而未分胜负,于是有人说他们的武功。可以在曹营诸将中并列第一。
说许褚和典韦是曹营数一数二的猛将,夏侯惇会撇嘴,庞德也会不服气,夏侯渊、曹仁曹洪怎么想,读者诸君应该能猜得到——多次战斗的结果表明,如果许褚和典韦就是曹营顶尖战力,曹操一统天下是没有希望的。
典韦和许褚在曹营级别不高,夏侯惇、曹仁、夏侯渊、曹洪是大将,这二位只能算斗将,也就是“选锋”或“敢战士”级别,关羽刚投降曹操的时候,只受封偏将军而没有爵位(斩颜良后受封汉寿亭侯),所以才由他和张辽为前锋。
在真实的古战场上,挥舞刀枪冲锋陷阵的基本都是中下级将领,将帅们指挥坐镇中军,用旗号金鼓指挥千军万马,这也是“万人敌”一说的由来——西楚霸王项羽不肯学剑而要学“万人敌”,其叔项梁就教给他兵法,可见万人敌并非武艺超群,而是能指挥大兵团作战并取得胜利。

关羽和张飞被三国公认为万人敌,就是因为他们不但十分悍勇,排兵布阵设计用谋的水平,也是出类拔萃——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张飞生擒严颜大败张郃,个人武勇只是一方面因素,更多的还是靠智谋。
刘备麾下五虎大将,黄忠马超武功为长智谋为短,关羽张飞赵云都是智勇双全,曹操按照刘备的标准评选自己的五虎大将,估计一个都选不出来,咱们也只好按照武功战绩,矮人堆里拔大个(其实曹营诸将也不矮)。
抛开二流的五子良将,剩下的名将中,能算得上顶流的,当然少不了庞德,也少不了许褚典韦,另外两个名额,似乎应该给夏侯惇和曹仁——这二位不但是五子良将的长官,武功似乎也比五子良将更胜一筹。
许褚典韦之勇,在《三国演义》中有详细描述,读者诸君耳熟能详甚至可以倒背如流,无须笔者班门弄斧,庞德刀法不输关羽,箭术更胜一筹,对曹操的“忠心”也毋庸置疑,这三人的武功战绩,都可以成为入选曹营五虎将的资本。
许褚、典韦、徐晃三人武功在伯仲之间,最弱的可能是徐晃——官渡之战时,徐晃先败给颜良,又败给文丑,跟张郃联手困住黄忠,却被赵云吓跑,后来在襄樊之战中乘人之危袭击关羽,更是留下了“不讲义气”的污名。
徐晃要杀关羽,是不是公而忘私不好说,但他却实实在在破坏了曹操的战略构想:曹操命令徐晃远远观望,把关羽吓得撤兵回去跟吕蒙死磕,他就算完成任务,可是徐晃贪功冒进,跟关羽大战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再也没有能力跟东吴争夺荆州城池。
曹操想卞庄刺虎,等关羽吕蒙打得胜者伤败者死的时候出来摘桃子,却没想到徐晃急着用老友关羽的首级邀功,最后让孙权捡了大便宜。
徐晃的战略眼光不如迁延不进的张辽,武功也不如据守樊城的曹仁——曹仁可能是一位被忽略的曹营名将,但是关羽和周瑜对曹营肯定都恨得牙根痒痒:曹仁在南郡大杀四方,打得吴军抱头鼠窜,还设计对着周瑜射出了致命毒箭;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却偏偏拿不下曹仁困守的樊城,导致关羽刮骨疗毒的那一箭,也是曹仁手下射出来的。

曹仁是曹魏第二任大将军,他的前任就是独目将军夏侯惇——曹操前期最信任的文官是荀彧,最信任的武将就是夏侯惇。夏侯惇在曹魏的地位,基本相当于刘备手下的头号大将关羽,即使是在《三国演义》里,夏侯惇的武功也不可小觑:除了张飞之外,单挑吕布和关羽而有不败记录的,在曹操阵营也只有夏侯惇一人而已。
夏侯惇在濮阳城外,为了救曹操而截住吕布大战,直到大雨如注无法战斗,这才各自收兵;徐州下邳之战,徐晃许褚都被关羽砍跑,是夏侯惇跑过来堵住了口子,关羽缠斗良久冲不过去,只好退到土山上约三事降曹。
濮阳和下邳两战,夏侯惇都表现出了强于许褚的狠劲儿,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许褚虽然忠勇,但在曹营毕竟是打工的,打仗先求自保,而夏侯惇和曹仁则是为了自家江山基业舍生忘死。

在曹操阵营,夏侯惇相当于关羽,曹仁相当于张飞,许褚、典韦跟赵云的职务差不多,庞德是像黄忠还是马超,那可就不好说了。
当然,说夏侯惇、曹仁、典韦、许褚、庞德的武功在曹营排行前五,可能也是不公允、不准确的,没有把曹纯曹休曹真算进去,是因为他们还有些年轻,但是除了“小三曹”,曹营可能还有一些猛将被笔者漏掉了,所以还得麻烦读者诸君来下最后的结论:如果曹操也学刘备,在自己手下千员战将中评选出五虎大将,您认为他会选谁?曹营五虎大将,按武功应该如何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