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万历十五年:明之亡,非崇祯,实亡于神宗!

2021-07-09 09:31 作者:洪都烟客  | 我要投稿

“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这是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说大明亡于万历十五年,并非说万历十五年以后明朝就灭亡了,万历十五年不应理解为具体的年代,而应理解为一个分水岭,万历十五年是神宗执政的分界点,也是大明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明亡于万历十五年,其旨在于说万历埋下了大明灭亡的祸根。

编辑

少年天子的自甘堕落。人治制度下的帝国兴衰往往与最高统治者息息相关,统治者明则帝国兴,统治者暗则帝国衰。万历自幼聪慧,饱读诗书,十岁登基,立刻表现出了少年有为的明君之态。前十年任用老师张居正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考成法,一条鞭法的推行使帝国焕然一新,扭转了嘉靖一朝的颓势。

万历前十五年,他是勤政的,帝国的大小事务也事必躬亲,甚至亲自去赤脚去天坛祈雨。这表现了他愿意与官僚共创盛世的诚意。张居正在万历十年时去世了,死后遭到了清算,他的改革也随之人亡政息。万历十五年对张居正的清算终于盖棺定论了。张居正的被清算使万历心灰意冷,随后的争国本事件更使万历看清了官僚的虚伪,从此不愿面对虚伪的官僚,选择了不上朝的消极方式对抗官僚集团。

万历十五年是万历执政的分水岭。在这之前万历是明君,锐意进取,表达了与文官集团合作的诚意,而这之后却长达几十年不上朝。帝国也随着万历的怠政逐渐走向衰落。

编辑

传统士人精神的死亡。海瑞在万历十五年死了。海瑞是传统士人精神的代表,为官清廉,锐意改革,然而这样的人却得不到重用。海瑞的起使士人阶层松了一口气,海瑞就像一座大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俯瞰着他们,使他们瑟瑟发抖。海瑞死了,道德也死了,没有人在用道德审判他们,他们的私欲可以得到放纵了。

然而,他们的道德楷模也随之死了,整个士人阶层彻底失去了道德的制约。之后有明一代士人风骨彻底丧失,从明朝灭亡时整个士人阶层竟集体缄默,无人抵抗便可见一斑。士人精神的死亡是明亡的重要原因。

土地兼并的反弹。张居正改革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而随着张居正死后被清算,他都一系列改革措施也随之被废除。土地兼并反弹,阶级矛盾扩大。土地兼并是一个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万历时期本是改革的最佳时期。可由于张居正改革的失败,明朝失去了改革的最佳时期。

从此大明帝国国力江河日下,灭亡的祸根就此埋下。张居正在万历十五年最终盖棺定论,这也是张居正改革的盖棺定论,张居正改革被废,则大明土地兼并无法解决,其离死不远了。

当然,万历十五年埋下的祸根绝不止这些,笔者也只是抛砖引玉罢了。


万历十五年:明之亡,非崇祯,实亡于神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