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金矿被困矿工恢复正常饮食,现场90后“钢铁战士”被表扬
据中新网报道,23日晚从山东栖霞金矿爆炸事故救援指挥部处获悉,新增11号、12号钻井,用于辅助探测和巷道排水,目前生命维持监测通道、生命救援通道、安全排水通道、辅助探测通道等通道正在稳步有序推进。
到1月23日12时,1号井仍在监测中,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四口井保持联络畅通,运送物资,与井下被困人员通话5次,运送食物,衣服,生活用品等到井下。在井中段,10名矿工已恢复正常饮食,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存环境都很好。
地下矿工们一直在用激光笔、扩音机寻找被困人员,至今仍未得到其他遇难人员的消息。
清障作业继续采用“双盘+气焊切割+液压切割”的作业方式,优化作业流程,缩短辅助作业时间,千方百计提高作业效率,力求使受困矿工早日上山。
现场已有17个专业救援队和1个消防救援队,共出动633人,407套救援装备。
90后青年突然被表扬 刷爆朋友圈
另据媒体消息,日前,在本次金矿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召开的一次发布会上,有一位志愿者受到点名表扬,据说是有一位烟台莱阳市的志愿者自带了两辆吊车,连续作业80多个小时,发烧38多度还坚持工作。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被现场救护车拉去做核酸检测,检测没问题后打了一天点滴,退烧后又立即投入救援,事迹感人。
救援现场吊车隔空搬运设备:缺他不可
当已到凌晨12点,救援现场依然灯火辉煌,就像白天一样。一个7吨的空气压缩机,由一辆吊车从地面提起,隔开送到正向井下掘进的钻机,为救生孔掘进提供“原动力”。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却为打通救生孔,挽救生命争分夺秒。
王海清,面带微笑地把自己比喻成一块砖,现场指挥吊车,哪里需要吊装,就去哪里。
王海清从手机视频中看到了这次的金矿事故:“当时我正在牟平的一所医院施工。几天后,我不能再等下去了,开着吊车来了。”这个身材矮小的王海清是个90后,今年31岁,黑黑的,又黑又瘦,有一股倔强的韧劲。身为一个吊车司机,除了自己驾驶吊车救人外,王海清还自己花钱雇了一个吊车工人,两辆吊车同时投入救援
十七晚上,从井下传来一张纸条,王海清高兴地对记者说:“一切值得”。
在救援现场,少则3台钻机,多则10台钻机同时作业,空气压缩机、钻杆、套管等顺利送到24小时连续作业的钻机,少不了吊车的帮助。场上只有5辆吊车,王海清成了“哪里需要,哪里搬”的人,随时等待着呼唤,也因为这样的忙碌,他常常好几天都不能休息:“也睡不着,刚躺下,他们就敲玻璃,非常客气,师傅,麻烦你来吊这吊那。”
频繁参与各种救援,每次他都是义务支援,不计报酬,也不计回报。看着眼前忙忙碌碌的营救场景,他说自己只是营救现场的“沧海一粟”,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营救工作中,拼尽全力为井下矿工开辟生命通道。就算再累,他也要坚持到成功获救的那一刻。
王海清说:“我现在就想看到他们安安全全上来,我挨个抱一下,我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