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笔记10(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可考辨析题)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
建立学制的依据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文化传统
人口因素
(以上四点是社会依据)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人的依据)
本国学制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学制本身的依据)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前制度化
制度化
非制度化
现代学制的类型
双轨制
单轨制
分支制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壬寅学制
1902颁布
《钦定学堂章程》第一个现代学制
未实施
以日本为蓝本
癸卯学制
1904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
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以日本为蓝本
壬子癸丑学制
1912-1913颁布实施
倡导男女平等,男女同校
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壬戌学制
1922年颁布
又称新学制,633学制
第一次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以美国为蓝本
口诀:
人(壬)颁布
鬼(癸)实施
有壬有癸有男有女有资本
长期戌美国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步扩大,年限不断延长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口诀:
义务要延长
职业要综合
高等要大众
终身要建构
义务教育
特点:
强制性:义务教育最本质的特征
普及性
免费性
(以上为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公共性
基础性:
进行的是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方面的教育
是一种全民性的教育 非精英教育
确立的时间为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是多种形式并存的
终身教育:
四大支柱
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
三本书
1929年英国耶克斯利《终身教育》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
20世纪60年代法国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
概念化和体系化的形成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最终形成
(这一节的内容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