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非形式逻辑谬误
谬误很多,分为两大类,其中非形式谬误最常犯
一、形式谬误
由于违反形式逻辑的规则而产生的各种谬误,内容较多,之后再作介绍
二、非形式谬误
(1)歧义性谬误
1.语词歧义
就是同一个语词拥有两个不同的含义(也就是有两个概念,根据同一律,概念必须前后统一)
比如:我是单身狗,狗的鼻子很灵,所以我的鼻子很灵
2.语句歧义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一个句子有两个不同的理解方式
比如高中经典的例子: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次会议
这个其他指的是其他学校还是其他领导呢?咱不知道。
3.语音歧义
对同一语句读音不同导致语句具有不同意义的谬误,因为人在读句子往往会重读强调的部分,而一个句子有很多种强调选项,在不同人眼里就有不同的含义
(2)相关谬误
指论题与论据看似有关实则无关的谬误
1.诉诸无知
不知某事实存在不等于该事实不存在
比如罪犯为自己辩护:“我不知道这样是犯罪”
2.诉诸武断
就是主观臆断,都没有论据
3.诉诸怜悯
以某人某事值得怜悯当作论据的谬误
比如某粉丝群体为失格艺人辩护:“他要做十几年牢,多痛苦啊。”
4.诉诸感情(投众所好)
不通过有效的论据,而通过一些符合某些人不正当利益的言论来拉拢人心,获得支持
5.人身攻击
不就事论事,而改为对论敌个人本身的攻击
6.诉诸权威
不加分析地引用权威人士的言论并默认其言论正确
7.因人纳言
只因为自身对立论者的喜爱、崇拜,就无脑地认为他的言论是正确的
比如脑残粉
8.因人废言
与上面恰恰相反,只因为自身对立论者的讨厌,就无脑地认为他的言论是错误的
注意:因人纳言大家都能察觉,但很多同学自身犯了因人废言的错误却不自知,这是很危险的
(3)论据不充分的谬误
违反了论证的充足理由原则
包括:
轻率概括的谬误
轻率对比的谬误
以先后为因果的谬误(周杰伦出了新歌之后我摔了一跤,所以周杰伦要赔我钱)
因果倒置的谬误
虚假原因的谬误
还有几种统计谬误和赌徒谬误,着重介绍:
1.平均数谬误
甲工厂平均工资2000元,乙工厂平均工资1800元,谁的工人待遇好?不能做出判断,因为有可能甲工厂管理层工资高的怕人拉高了平均数
2.错误抽象的谬误
抽样片面,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比如:“一”有一画,“二”有两画,“三”有三画,推出“四”有四画
3.虚假相关的谬误
把两件并非真正相关的事物连接起来
4.赌徒谬误
意识不到独立事件的独立性导致的谬误。也就是没有意识到某一件事物会对后面的事物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