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弗雷——土地与国王》

2021-10-04 15:34 作者:Kubrum  | 我要投稿

作者:特奥多尔·吉萨列斯库、雷蒙德·雅尔

 

前言:本书为帝国图书馆历史学者特奥多尔·吉萨列斯库先生与来自弗雷的交流学者雷蒙德·雅尔先生合著作品。本书以“西北三部”中与帝国和原住民联系最为紧密、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最深远影响的弗雷诸领为中心,为感兴趣的读者们介绍他们以及关联者的历史与现状。

    帝国与弗雷诸领在历史上有过许多来往,双方在经济、文化乃至人口上都有着密切的交流。这种交往与友谊延续至今,也催生了众多成果。最直观的例子便是,如果没有这种交流,那么本书便无从谈起,更无法问世。

    作为两者传统友谊的见证,我们希望本书能为爱好者了解历史提供更多的途径,为感兴趣者培养出稳定的爱好。若见者欢喜,则再好不过。

 

第一章    韦里克之子,治世与联盟之主

    “弗雷”作为土地与部族的名字,来自部族首领与弗雷诸子的祖先——弗雷·韦里克森。作为众多诺尔西亚人,也就是“北方人”的一支,弗雷在尚未统领部族时,就跟随其父韦里克渡海南下。其时间大致相当于帝国的早王朝末期。弗雷的表亲们在此时开始南下劫掠或定居,其中一位酋长英格尔更是率部攻下了帝国首都。这一著名事件标志着早王朝的结束。

    而弗雷所属的部族在彼时被传说中南下占据鲁斯卡半岛北端的奥塔部族击败,失去了“通过北门”的资格。他们被迫向西改变方向,继续在海上漂流。期间为了获取生存所需的物资,他们曾数次靠岸与岸上的定居者大打出手——有时是先来一步的北方表亲,有时是在诺尔西亚大潮下幸存的帝国与精灵村镇,有时还是当地原生的布列托尼人聚落。值得一提的是,韦里克率领下的部族信奉的正是北方神系中的智慧之神尤纳尔。他们向西流浪的进程,以及与表亲们发生冲突、分道扬镳的历史,被认为是北方神话中智慧神出走传说的原型。

    韦里克带领族人们最终在大陆西北的一处平坦地带登陆并定居下来,与“艾利希部族”(即后来组成艾利希王国的北方各部)之一的艾格林部族(彼时的艾格林部族尚未拥有这个名字,因为他们仍在酋长艾格尔的直接统治下)隔山相望。他们在这里建立的第一个定居点后来发展为西北海岸著名的海港城市奥斯克,同时也是今天弗雷诸领的中心。刚停留下来的他们很快就遭到了当地布列托尼人首领们的联合攻击,韦里克甚至死在了这众多袭击中的某一次。刚成年不久的弗雷立刻接下统领部族的重担,表现出了优秀的统率和外交能力。他准备一份隆重的北方特产送给了一位强大的布列托尼领主,马库斯·格温维瓦尔。格温维瓦尔有着布列托尼父亲与帝国母亲,在早王朝衰落、军团退出西北地区后是那片山脉与森林之间的平原上举足轻重的势力。他对这份充满异域风情的礼物十分满意,便与弗雷和平会面。年轻而可靠的弗雷给格温维瓦尔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他们当场缔结了和平条约,并约定双方开放通商,对人员流动不做任何限制。到后来,格温维瓦尔甚至把女儿许配给了弗雷,成为弗雷部族的坚实后盾。

    有了格温维瓦尔的支持,几乎没有当地人敢袭击弗雷的部众了。只有一位名叫乌瑟尔的领主与格温维瓦尔交恶,在纠集了几个同样与格温维瓦尔敌对的部族后公然包围了弗雷在海边的定居点。弗雷派人从海上辗转向格温维瓦尔求援。双方里应外合击垮了乌瑟尔的乌合之众。乌瑟尔联合的其中两位领主——尼尔·欧辛与卡德沃伦从夹攻中幸存下来。尼尔逃至海上小岛,卡德沃伦则隐匿入森林。两人的残部后来成为弗雷的一生中挥之不去的威胁,关于这部分我们按下不表。

    如今的弗雷诸领在人口构成和文化上都与其他的诺尔西亚领地极为不同,这种区别可能在弗雷还在世时就已经出现端倪了。弗雷自己在婚姻方面就抛弃了诺尔西亚酋长们共通的多妻/多夫后宫,选择帝国式的一夫一妻制。这种选择无疑从周边的帝国遗民和帝国化布列托尼部族那里获得了好感。在弗雷统治的后期,弗雷手下的一位部族老者抱怨说,族里的青年都喜欢去帝国人和布列托尼人聚居的城市谋生,而不是留在部族内当一名荣耀的战士。这些城市大都是早王朝时期留下的遗产,在布局、建筑风格与居民风俗上同时伴有本地布列托尼人的色彩。尽管长老的抱怨有夸大之嫌,但这些城市里的文明对弗雷统领下的诺尔西亚人的吸引力也可想而知。不过他们并未像其他北方表亲那样如恶龙一般掠夺,而是主动融入进去。

面对这种形势,弗雷为了留住,或者说吸引人口,在鼓励农牧生产的同时,也注意让族人保持自身的独特性(特指诺尔西亚人与众不同的战士文化)。并欢迎一切对诺尔西亚传统感兴趣的当地人加入或交流。他还留出部分青壮年试图训练为脱产的职业化军队——据说灵感来自已经离开、只留下各种传闻的帝国军团。这支军队被弗雷作为调停当地领主矛盾的筹码,在历经两代人的发展后成为纵横大陆西北的强大力量。到弗雷晚年时,他坐镇的定居点已经发展为一个兼容并蓄各族的城镇。他本人甚至找过一位帝国遗民当他的书记官,并从她那里学习帝国人的语言文字。一些被“艾利希部族”所迫害的精灵也逃难到弗雷这里,在弗雷的统治下安居乐业。

弗雷为这片土地已经奠定了诸多基调。而他在一生的最后几年还订下了被统称为“弗雷法典”的一系列法令。在法令中,他禁止后人用他的名字作为父名,因为“我即是这片土地”。也因此,弗雷这个名字在今天也用来指代为大森林区与米德卡斯山脉西部延伸之间的平原地区,以及从弗雷部族衍生而来的弗雷诸领。他在这片土地上深深地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而弗雷的儿女们,由于被禁止按照诺尔西亚传统使用父名“弗勒森”,他们一时间失去了可以作为姓氏的依靠。他们的后代纷纷为自己取了五花八门的姓氏。其中有大量来自各种地名——这种倾向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弗雷部族在帝国化进程中的侧面表现。

 

第二章:弗雷诸子,土地之民

    尽管弗雷的诸多举措都使其部族迈上了布列托尼化与帝国化的道路,但在继承制度上,弗雷依然保留了诺尔西亚传统的均分制。弗雷留下的众多子嗣,其中儿子共有五人。这五位儿子各自传承了弗雷的一部分遗产,并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各种变故,在史上留下了各自的轨迹与影响。

    弗雷长子冈德里克,继承了弗雷直接统治并建设的海岸城镇及周边地区。在他手中,该城镇逐步发展为远近闻名的海港城市奥斯克,并从不善商贾的北方表亲们手中吸收了大量金银。遗憾的是,冈德里克虽然是奥斯克建城史上的重要统治者,但他的后代没能在历史上延续下来。

    次子奥多因,继承了弗雷手上初具雏形的职业军队。他作为军队首领继续推进其脱产及职业化进程,而兄长的领地为其提供了军队维持与建设所需的花销。在奥多因一生的前期,他尚能与兄弟形成较为紧密的同盟。但随着野心的膨胀,奥多因逐渐将军队视为自己独享的所有物,变成一位不听号令的雇佣军首领,其反复无常让周边诸多领地和部族怨声载道。他甚至无视兄长的阻拦,率军参加了“艾利希部族”为主的诺尔西亚六军之战,以言而无信、多次背叛盟友闻名。奥多因去世后,其子雅韦尔继位。雅韦尔与弗雷第三子的后代卢基乌斯相联合,掌握了冈德里克之子雷蒙德偷偷雇佣巫师研究死灵法术的证据(尽管一些阴谋论称这是雅韦尔的诬陷)。然后,他利用手中职业军队的实力强迫雷蒙德退位,自己获得了奥斯克港的所有权。雷蒙德在此后不知所终,而奥多因一支自雅韦尔开始世代统治奥斯克。雅韦尔为自己取的姓氏是“勒鲁瓦”。这个带有奇特口音的名字后来被证明是帝国通用语在当地各族居民口中演变后的结果,意为“君临者”。勒鲁瓦家族在后来逐渐成为弗雷诸领实质上的领袖,尽管这种地位并不总是稳固的。

    三子特雷斯图斯,为弗雷与不知名的帝国人书记官所留下的私生子。由于被兄弟排挤,他没能获得任何来自弗雷的直接馈赠。但弗雷为特雷斯图斯提供了最好的教育,让他在弗雷去世后出走至神庙,并以塞弗鲁斯这一假名隐藏身份,在民间留下了“圣徒塞弗鲁斯”的名声,他的后代则直接以特雷斯图斯之名为姓。特雷斯图斯之子卢基乌斯为寻求政治利益而与雅韦尔联合,使得特雷斯图斯一脉以奥斯克港为源头开枝散叶。而卢基乌斯的后代却在离开奥斯克之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极力抹除任何证明自己与卢基乌斯之间血缘关系的记载,并开始散布有关雅韦尔与卢基乌斯陷害堂兄弟的阴谋论。正因如此,直到新王朝时期,特雷斯图斯家族才被证实为弗雷第三子的后代。

   四子卡德沃隆,其名据说是为纪念弗雷的一生劲敌卡德沃伦。他是弗雷与格温维瓦尔之女安雅所生的儿子,继承了弗雷战胜乌瑟尔后逐渐吞并的布列托尼部族及领地,其中包括过去卡德沃伦的部族。卡德沃隆与自己的兄长们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并在兄长都去世后彻底倒向布列托尼人一方,这种行为甚至影响到了弗雷诸领内部延续至今的格局。卡德沃隆的领地以洛根河入海口处的格林德威思为中心,囊括洛根河下游一带,甚至包括卡德沃伦逃入森林后从木精灵手中夺来的部分大森林区领地。其领地广阔但相对贫瘠,因此长期以来都无法与弗雷诸子的主支直接抗衡。卡德沃隆的后代以“科德维格”为姓——据说此姓与森林相关。科德维格家族在历史上多以勒鲁瓦封臣的形象出现,但在弗雷诸领联合对抗勒鲁瓦家族的几次争斗中都有出现,甚至在其中一次,科德维格家族的“大德鲁伊”克洛伊成为反王党的领袖,直接导致了入主帝国的勒鲁瓦王朝解体。

    幼子艾丹,为卡德沃隆同母兄弟。作为弗雷最小的儿子,艾丹获得了许多宠爱。弗雷让长子冈德里克继承了用于经营的领地,却让艾丹继承了自己所有的金钱财产与宝藏。在弗雷去世后,艾丹与卡德沃隆联合,利用自己的财富为卡德沃隆建设领地,成为格林德威思的建城者。在艾丹的两位侄子雷蒙德与雅韦尔互相争斗,各地缺乏斡旋的情况下,外祖父格温维瓦尔的直系后代们为争夺领主之位发起战争。艾丹应邀参与,并在继承战争中成为最后的幸存者,让自己的母亲安雅继承领主之位。弗雷与安雅的后代从艾丹开始,以格温维瓦尔的领地为基础,逐步发展出今天的奥瓦因河谷领。他们自称“谷地之主”,成为今天的迪夫林家族。

    弗雷的女儿们以及诸子的旁支后代还衍生出了其他一些较小的家族,其中数个可以证实的家族同样延续至今,但已与平民无异,在此不予赘述。

    弗雷诸子在弗雷以自己的名字所命名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带领各族的人们发展出光辉灿烂的文明。但弗雷诸领所处的土地并不是孤立的。其东面与“艾利希部族”相邻,并在这些部族建立王国后多次互相攻伐;南面是木精灵藏身的大森林区,在大片危险的盲区中伴随少量与帝国相通的道路;在其西边相邻陆地和西北群岛上是同为“西北三部”的邻居,萨夫森与厄斯林两大部族。这种环境使得弗雷诸领不可能在脱离外来影响的情况下独自发展。事实上,弗雷诸领自身的形成,就离不开“交流与影响”这个主题。而成为主支的勒鲁瓦家族,在这方面的理解上有些与众不同。

 

第三章:勒鲁瓦,征伐与统治之王

    雅韦尔在成为奥斯克的主人后,为自己取了“勒鲁瓦”这一姓氏。他自认为是弗雷诸领的共同领袖,而其他领主们也在名义上认同雅韦尔为共主。但他依旧没有脱离军队领袖的思维。他将海港的许多收入都用于充实军队,而不是继续建设城市。这使得勒鲁瓦家族成为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力量,但也为后来的混乱埋下了种子。

    在扩充军队后,雅韦尔挥师东进,入侵了彼时还在彼此攻伐的“艾利希部族”。这是历史上弗雷诸领第一次大规模入侵艾利希(尽管艾利希王国还并未建立)。这支兵种齐备、训练有素的职业军队面对诺尔西亚酋长的部落武装和巫师们,所向披靡。但雅韦尔因为孤军深入而被艾利希恩部族的酋长西格德率领部落联军击败。雅韦尔陷入恐惧,立刻率领主力尚存的军队撤退。此役之后,勒鲁瓦家族将艾格林部族纳入势力范围,但击败他们的西格德酋长从此在“艾利希部族”中声名大振,为艾利希的成型奠定了基础。

    自入主奥斯克港之后,雅韦尔陷入了过度自信与多疑的怪圈中。具体表现为大胆甚至鲁莽的决策,与行动开始后很快便到来的退堂鼓。他是一个合格的军队建设者,但在管理城市和领地方面乏善可陈。到雅韦尔在位的晚年,在忍耐到极限后,奥斯克的商人代表们选择支持雅韦尔的其中一个儿子,艾吉迪乌斯。艾吉迪乌斯利用商人们的支持收买军队,同时暗中教唆自己的长兄雅泰尔争夺领主之位。雅泰尔被艾吉迪乌斯说动后,直接在一天早晨跑到雅韦尔宫中,历数雅韦尔对城市居民们犯下的过错,逼迫他退位。雅韦尔曾经如此对待自己的堂兄弟,最终也被自己的儿子用同种方式拉下领主之位。

    雅泰尔上位后,发现自己各方面都受制于被商人和军队部分支持的艾吉迪乌斯。他和雅韦尔一样,是个喜好刀兵的领主。但受够雅韦尔穷兵黩武的商人与领民们坚定地支持艾吉迪乌斯,艾吉迪乌斯又用商人们的献金贿赂军队。在雅韦尔的宠爱与重视中成长起来的雅泰尔受不了这种落差,很快就开始酗酒,对待政务也十分随便。艾吉迪乌斯对此也毫不犹豫,直接指控雅泰尔作为领主失职。雅泰尔在退位后郁郁而终,但他依然留下了自己的后代。

    艾吉迪乌斯上位后一反前两代领主的风格,他开始大刀阔斧地在内政上下功夫。勒鲁瓦领地内的许多长官之前已经世袭两三代,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艾吉迪乌斯的曾祖父弗雷的时代。艾吉迪乌斯首先就将刀对准了这些尾大不掉的各地长官。他利用军队的力量震慑长官们,逼迫他们交出位置。期间经历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长官反叛。然后,他将空出来的官职授予支持自己的商人与城市居民代表,并开始督促新长官们建设各自管辖的地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是仿照诺尔西亚人与布列托尼人领主们,在各地武装原本手无寸铁的领民,将军事训练普及到领民当中。这种制度下训练出来的征召部队在规模上更胜作为它原型的部落武装,使得后来的勒鲁瓦领主们减少了对已经自成一股势力的职业军队的依赖,而它的建立在最初甚至是依靠军队的威慑力进行的。为了专注于内部,艾吉迪乌斯甚至放任本就难以管控的艾格林部族自立。后者在自立后直接依附艾利希恩部族,并在后来艾利希王国建立时加入其中。

    然而像艾吉迪乌斯这样长于内政、不好征战的君主,在勒鲁瓦家族中属于少数。甚至他的内政建设还为后来勒鲁瓦领主们的战争提供了宝贵的支持。艾吉迪乌斯死后,他的独生子夏尔继位。夏尔的堂兄弟,也就是雅泰尔的儿子们纠集起支持者来反对他。夏尔率军平定叛乱后,雅泰尔诸子逃出勒鲁瓦领地,隐藏在西北各地。从此,夏尔开始以搜捕堂兄弟的名义四处出征,有时甚至连弗雷诸领内部也不放过。

    夏尔听闻雅泰尔的长子德弗里格逃到了科德维格家族领地内,便向科德维格家族讨要其人。科德维格家族以“不许干涉领地内政”的理由拒绝了夏尔的要求。盛怒之下的夏尔直接率军进攻科德维格家族,引发了第一次弗雷诸领内战。战后,德弗里格的行踪甚至连科德维格家族都已无从知晓,从此他便被视为死人。而作为惩罚,夏尔在重申君臣关系的同时,为科德维尔家族为首的领主们制定了新的封臣义务,将弗雷诸领更紧密地串联起来。

    夏尔又听说雅泰尔次子艾默里克根本没有逃走,而是直接在奥斯克城内藏了起来。他在外出征战的同时,派人拜访堂姐克蕾芒汀,直接要求她交出艾默里克。克蕾芒汀虚与委蛇,直到夏尔回到奥斯克之前都没有让他派来的人员进入自己家中。夏尔回到领地后,派人搜查克蕾芒汀的住所,发现了通往一处荒凉海岸的密道。克蕾芒汀被关进监狱,在几年后重获自由。而夏尔此后便派遣了一支海上搜捕小队,到海外打听艾默里克的下落。值得一提的是,勒鲁瓦的海军也是在夏尔在位时建立起来的。很难让人不联想远遁海外的艾默里克在其中的影响。艾默里克直到晚年时才在厄斯林的海岛上被夏尔的小队找到,而夏尔在那时早已去世。

    雅泰尔幼子弗雷与先祖同名。弗雷向东逃亡到艾格林部族,并在当地与“艾利希部族”共主,艾利希恩酋长迪特玛尔会面。双方决定联合对抗勒鲁瓦家族,向西行进。在米德卡斯山脉西麓与大森林区交界的地方与当地的驻防部队相遇。迪特玛尔缺乏像西格德一般的号召力,导致“艾利希部族”联军一盘散沙,甚至无法攻下勒鲁瓦家族的边境要塞。与艾利希恩部族有过矛盾的贝索林部族甚至在初战后就直接退出战争。联军在弗雷的坚持要求下与守军僵持,一直等到夏尔的军队来到战场。寄希望于一场决战的弗雷却让“艾利希部族”联军再次见识到了勒鲁瓦家族职业军队的恐怖。尽管各部族总体并不算元气大伤,但迪特玛尔在此战中的阵亡让联军士气崩溃,纷纷溃散。弗雷被自顾不暇的联军抛弃后,又被夏尔俘虏。夏尔将弗雷与克蕾芒汀关至一处,但在几年后又念及亲情而释放了两人。

    此后,夏尔还针对“艾利希部族”进行了一次带有惩罚目的的远征,一路推进到艾利希恩部族的直属领地内,甚至到卢瓦尔河岸边,与北岸不服从艾利希恩的其它诺尔西亚部族隔河相望。这是弗雷诸领对艾利希的第二次大入侵。夏尔在所到之处都设立了新的长官,试图把征服的土地都纳入管辖。但当士卒疲惫,夏尔不得不退军后,当地的诺尔西亚人纷纷反抗。夏尔留下的官僚们大都或死或逃,愤怒的夏尔只能大骂“艾利希部族”是“智慧未开的半兽人”,全然不顾自己的先祖也是诺尔西亚人的历史。然而一些幸存的官员却被部分诺尔西亚酋长收留,在未来艾利希王国建立的过程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夏尔去世后,其子“好人”雷蒙德继位。尽管被人起了“好人”的绰号,但雷蒙德其实是个精于算计、雄心勃勃的领主。他不像祖辈那样喜欢大肆出征,往往在外交与博弈中打探对方虚实,有了十足把握后才诉诸战争。在远亲弗雷的辅佐下,雷蒙德先是敲打了在大森林区交界处疯狂猎头的木精灵,然后开始加强与帝国的交流。当时的帝国正处于中王朝中期的混乱中,难以保住皇位的皇帝托鲁斯四世在见到雷蒙德的使节后仿佛看见了救星。他向雷蒙德请求迎娶其女,建立同盟关系。雷蒙德欣然接受,成为了皇帝的岳父与后盾。

    为了加强与帝国的交流,雷蒙德在开拓和维持大森林区通道上花费了许多精力。他先是步步蚕食森林,然后发动领民前去建立殖民地,并将艾吉迪乌斯时代建立的制度沿用其中,让各地发展出自保的能力。几经周折与往复,雷蒙德在帝国与弗雷诸领之间修缮了早王朝时期帝国遗留的通道,并新开辟出了五条固定的大道。其中三条留存至今。

    有了道路,雷蒙德终于能够放心地帮助自己女婿稳坐皇位了。然而托鲁斯四世在帝国内部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仅靠外来援助也是杯水车薪。在雷蒙德有了外孙之后,托鲁斯四世终于坚持不住,被攻入帝都的禁卫军杀死。雷蒙德的女儿克洛蒂丝带着自己与托鲁斯四世诞下的婴儿出逃。雷蒙德闻讯后,一改之前作为后盾的温和姿态,直接派遣军队参与到帝国的皇位争夺战中。勒鲁瓦家族的军队拥有即使在帝国当中也堪当精锐的骑兵,帝都周边以步兵为主的禁卫军和仪仗性质的骑士团根本不是对手。雷蒙德很快就扶持起自己的外孙成为皇帝,史称卢基乌斯四世。

    但卢基乌斯四世,或者说作为皇亲的勒鲁瓦家族所能控制的范围仅限帝都为中心的小片地区。帝国各地到处都是拥兵自重的总督与将军,其中不乏与皇室沾亲带故者。在雷蒙德留下少量震慑性质的部队回到弗雷诸领后,原本已经臣服的禁卫军立刻反叛,挟持克洛蒂丝太后与卢基乌斯四世逃到南方。雷蒙德不得不再次带领大部队远征帝国。这次,他不仅带上了自己直属的军队,还发动弗雷诸领的各个领主带兵与自己共同出征。当大军行进到帝国与大森林区交界的边境时,噩耗传来——克洛蒂丝太后与卢基乌斯四世皇帝被宣称皇位的总督杀死。愤怒的雷蒙德直接进驻帝都,清洗了残存的禁卫军与骑士团。之后挥师南下,消灭了仇人。这次,雷蒙德自己称帝,史称雷蒙德一世。历经六代人的奋斗,勒鲁瓦家族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时间为第二纪533年,中王朝从此进入勒鲁瓦王朝时期。

    从弗雷诸子的主支,到弗雷诸领名义上的领袖。从名义上的共主,到实质上的弗雷诸领之王。从弗雷诸领的主人,再到帝国皇帝。勒鲁瓦家族的历史充满了征伐与硝烟,并用实力奠定了自己统治者的地位。同时,我们也可以注意到,勒鲁瓦的统治者在一次次对外征战时,无意中也输出了新的文化和制度。尽管这些领主本意可能并非如此,但作为今人的我们,恰恰是生活在这样的影响下的。

    然而,“好人”雷蒙德,或者说帝国皇帝雷蒙德一世时期的勒鲁瓦登上巅峰,就意味着后来的勒鲁瓦不复这时的辉煌。帝国并未在勒鲁瓦王朝的统治下步入安定,而弗雷诸领也并非勒鲁瓦家族的一言堂。这些因素在未来都会酝酿出挑战勒鲁瓦权威的存在。


《弗雷——土地与国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