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拉斐亚的魔物百科-子级魔物篇

2021-10-04 15:28 作者:陌岭之星艺术创作社团  | 我要投稿

请注意,以下内容皆为陌岭之星社团原创世界观《武装割据》的设定内容,请勿将其用于任何非武装割据的作品中。感谢配合。


序言

“人类是可以触摸万物之灵的物种,曾是唯一能够使用魔法的生物。而我们的主,全知全能的米迪欧瑞特,赐予世间万物以平等的权利。野猫也能化作迷雾遁形;灰熊也能塑造烈火御敌,这正是主高洁无私的体现啊!”——来自一场陨石教宴会的演讲稿。


原本我以为魔物仅仅是受“吹号者”不明辐射所产生的变异的动物和植物,但显然这背后有一套更加庞大的系统和机制在支撑整个魔物生态。不管陨石教所宣扬的神明是否存在,以我对魔物的研究结果而言,这一切绝不仅仅是辐射那么简单。

因此我将把我所能发掘的,有关魔物的一切事物记录在这本书内。不管你是需要躲避魔物的幸存者还是研究魔物的专家,我相信这本书都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子级魔物

子级魔物是最弱的一类魔物。“子”通常被译为“幼小的”或“子孙、子嗣”,这也正代表了子级魔物最显著的两个归类特征:它们要么是个体极其脆弱的魔物,要么是其它高等魔物的幼体或召唤物。

一个成年人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战胜一只子级魔物,但不幸的是它们通常都成群结队地行动。在某些情况下,数量繁多的子级魔物所造成的灾害甚至要超过作为控制者的将级/丞级魔物。

 

1.萤蜂

“辐射将魔力赐予鲜花,萤蜂将鲜花赐予人类。”

萤蜂是自人间崩坏后所能找到的最普遍的魔物。这些全身长满淡黄色绒毛的小家伙们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武装割据地附近,用一只滚圆的绿色复眼扫视着来往的行人。萤蜂的整个身体看上去就像一颗球,两对翅膀挂在身后,头顶长有两只正常昆虫的触角。萤蜂最明显的外貌特征还在它们的尾巴。萤蜂的尾巴扁宽而长,像一条纸带从身体下方蜷曲着伸出,支撑它肥硕的毛球一般的身体。

尽管萤蜂在攻击后并不会像一般蜂类那样死亡(它们的尾巴甚至不会脱落),但萤蜂一般不会表现出攻击性。它们的尾巴可以携带大量的花粉,并充分吸收其中的魔力。它们将被转化为一种新物质——我们称之为“萤蜂粉”。萤蜂粉是纯净的魔力结晶与萤蜂分泌物掺杂在一起的粉末状产物,在黑暗中发出淡淡的黄光。

当萤蜂的大尾巴扎进你的身体时,萤蜂粉便会顺着针筒注入你的血液。毒性分泌物中和了魔力结晶中的恢复能力,你能感受到的将只有剧痛。此外,被叮咬的部位还会发出淡淡的黄光,即使在黑灯瞎火的暗室中也清晰可见。我相信不会有人想变成大号发光皮球的,对吧?所以请不要随意招惹野外的荧蜂群,为了我们魔法产业的发展,它好你也好。

说到魔法产业,萤蜂粉是现今大多数魔法药剂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最容易获得固体纯净魔力的方法:只要炼金术士稍加处理,毒性分泌物就能被完全分解。剩下的魔力结晶是极佳的炼药材料,也是各种烈性药品上好的调和剂。

萤蜂的蜂巢除了大小外,与普通蜂巢几乎别无二致。唯一不同的是萤蜂们会在蜂巢中修建一个大型广场,用于女王蜂的日常生活。建造如此巨大的广场并非为了更好地服务女王,而是为了新一代女王诞生而修建的“角斗场”。每当老蜂后的命数耗尽,工蜂们会以搏斗的形式选出新的蜂后。整个过程将持续数日,期间蜂巢会发出强烈的荧光。在只有一只工蜂在搏斗中获胜(其余工蜂认输或被杀死)时,它将成为新的蜂后,吞噬失败者的尸体以及蜂巢的大半,吸收其中的魔法能量以进化为更强力的形态。

在选拔蜂后的过程中,蜂群会抖落数月内沾染的花粉,有效地将外界能量回馈给蜂巢。重新构建的蜂巢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精密,效率更高;新的蜂后也会进化得更快,更强,更富有智慧。

有关萤蜂女王的介绍请移步至“丞级魔物”。

 

注释. 1.陨石教:围绕陨石“吹号者”建立的教派,信奉一位鲜为人知的神祇。    2.吹号者,是坠落于地球的不明陨石的称号。这颗陨石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也使沉寂数千年的魔法秘术迎来复苏。    3.辐射:没错,吹号者本身拥有极强的魔法辐射。大部分被辐射影响的动物都变异为可怖的魔物,人类也受到一定影响。    4.人间崩坏:吹号者落地的那天,即是公元2012年12月21日,早已毁灭的玛雅文明所预言的“第5太阳纪”。这一天是一切故事的开端,被称为“人间崩坏。”

 

 

2.血藤

“我从未见过如此迷人的植物:邪恶而诡异,却让人移不开眼。”

血藤是以新鲜血液为养分生长的植物魔物,会散发吸引猎物的甜美香气。直接食用血滕会使食用者陷入极度的亢奋状态并表现出攻击倾向,血藤最终会撕开活着的受害者胸膛生长。极度亢奋的宿主会携带着血藤活动三到四日后被吸干血液死亡。部分强大的魔物会使用血藤作为消遣或是战斗前的食物。

血藤的生长期取决于血液量,只要血液供应不断血藤就会一直保持生长状态。生长期的血藤表面颜色呈现为宿主血液的颜色,一旦血液供应停止或者宿主死亡,血藤就会停止生长,并开始将血液转变为神奇的血藤汁液。随着血液的转变表皮最终转变为紫红色,并且散发的味道由腥味(受害者的血液味道)转变为浓香。

鲜榨血藤汁液呈现紫黑色,会散发出让人无法抗拒的浓香。稀释的血藤溶液相对安全,但是依然具有致命的成瘾性,使用过稀释溶液的瘾君子几乎无一例外地走上了食用血藤的道路。按照萃取程度溶液分为三类:

不合格的萃取物-淡紫色液体 有较浓的香味 食用后大概率遭受寄生 因为稀释的药效宿主往往会在血藤破体时痛苦地死去(有一些人会用这种萃取液当作香水使用)

合格的萃取物-半透明紫色液体 微微的腥味 食用后的症状有致幻,亢奋,好战,屏蔽痛觉。即使是合格的萃取物也可能导致使用者死亡(刺激神经脑死亡)

完美萃取物-透明无色液体 有微微的清香 被认为是神效药,军用级兴奋剂(通常只有炼金术士可以提炼这个级别的萃取物)

血藤的萃取物在以物换物的市场中作为硬通货极其值钱,甚至有些武装割据地会直接用其代替货币。

血藤在吸取大量血液后可能会开出洁白的花朵,整片藤蔓中只会存在一朵。血藤花会主动散发血藤的香味,吸引附近的生物前来进食。被吞入生物体内后,新生的血藤种子会在飞速生长,汲取宿主体内的一切营养物质,随后瞬间长出大量藤蔓突破宿主身体,回归本体扩张血藤林的规模。

 

 

3.鬼蝎

“顽强、凶残、恐怖:一种万圣节出门不需要化妆的魔物。”

鬼蝎是一种巨大的变异蝎子型魔物,体型在猫狗大小到半人高不等。它们的躯体覆盖有硬实的厚重甲壳,坚硬程度稍弱于同等厚度的铁板。一双大螯厚重有力,一旦被控制便很难挣脱。在其身体的末端,布满毒腺的尾巴闪耀着寒光,那是它引以为傲的致命杀器。

与传统认知不同,鬼蝎实际上是一种食腐魔物。它变异的消化系统无法接受鲜活的血肉,因此它们往往都会先将猎物钳住,用尾巴注入毒液直至猎物腐烂凋零,再用长满触手的口器缓慢吸食猎物的残渣。鬼蝎的口器中也裹挟有少量毒液,但与尾部的剧毒不同,这种毒可以麻痹猎物,干扰并腐蚀神经结构,令猎物失去反抗能力。经过加工和处理,这两种毒素都能很好地投入狩猎和战斗,在雇佣浪人们的腰包中尤其常见。

鬼蝎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洞穴中,它们本就不佳的视力得以再次退化。原本长在头顶的中眼转移到两侧,与三对侧眼一起承担感知光线的工作。因此,鬼蝎对光线有着近乎诡异的敏感度,会对任何可见光源发起疯狂地猛攻。基于这一特性,鬼蝎生活的山洞中常有断折的火把。探索者们请务必注意收敛声响和光线,以免被成群的鬼蝎袭击。

 

注释.1.甲壳颜色:常见颜色有深蓝色、绿色、深紫色、黑色和棕色,稀有的白色品种能在市场上卖出很高的价钱。   2.冬眠:在俄罗斯北部的冰川溶洞中,我们的考察小组发现了一支正在冬眠的鬼蝎族群。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以支持鬼蝎冬眠的猜想,因此即使在冬天也需要严加戒备。

 

 

4.菌丝触

“求求你......快杀了它!......在我们的队员被吞食殆尽之前......”

菌丝触,又被称为T型真菌,是一种长相类似蘑菇的弱小魔物。菌丝触的颜色大多鲜艳而绚丽,常见的为青色和蓝色。在庞大菌伞的下方,菌丝触长有两对形态与功能各不相同的触手——“步行触手”和“工作触手”。

菌丝触的步行触手尚未发育完全,称做“爬行触手”更为严谨。正如其名,菌丝触的步行触手是用于移动的。但由于初生时纤弱的触手与肥大的身躯差距太大,它们只能用触手拖动身体来缓慢爬行。

工作触手用于工作,主要是攻击和进食。这两条多功能触手比步行触手更加粗壮,末端长有扁平的肉质结构。在无攻击目标时,这两条工作触手通常都拖在地上,任凭身体带动其滑行,似乎运作工作触手十分耗费能量。

一旦菌丝触发现了较为弱小的目标,便会四条腿并用,以弹跳或飞速滑行的方式接近目标,用工作触手将其缠住。触手前段的扁平结构被称为菌丝触的“掌”,它们的皮肤下层长有毒囊,一经挤压便会呈烟雾状喷出,将猎物完全包裹。除此之外,他们的掌中还带有微弱的电流。但也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菌丝触的平均身高在30cm左右,还不到你的膝盖。换句话说,你甚至可以用脚轻松踩死这种脆弱的幼体魔物。

一只菌丝触的尸体能在市场里卖出不错的价钱,这都归功于它们清脆的口感,以及轻微毒素带来的麻醉效果——总有人喜欢吃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寻求刺激。

但如果放任不管,几只菌丝触就足以酿成一场灾难般的大停电。菌丝触喜欢电能,会吸收微弱的电流。曾有人做过相关实验,用兵级的电击魔法轰击刚出生的菌丝触,结果是它瞬间成长了大约需要两周自然生长的大小,这也就说明了一般电击对这种魔物只会造成反效果。菌丝触很脆弱,但它们迫切地需要电能作为食物和养料。因此它们会经常溜进发电设施和工厂,破坏电源和电线并偷偷吮吸。在这场小事故发酵为大停电乃至整个避难所毁灭之前,请务必留心发电厂里的每个角落。

菌丝触在吸收了足够多的能量后,便会分泌树脂状粘液包裹自身,进入休眠状态。在三天左右的时间后,恐怖的将级魔物——“菌丝行者”便会破茧而出。这些成年体魔物的威胁程度甚至超过一个排的武装士兵。即使是固若金汤的避难堡垒也会在数日之内沦为孢子与真菌的乐园。

有关菌丝行者的介绍请移步至“将级魔物”。

 

 

5.佩罗娜草

“喔啊,小心点!别烤太焦了,那是我们后三天的晚饭。”

佩罗娜草是最常见的一种植物魔物,大量活跃在北温带及以上的内陆地区。它们长有粗壮且柔韧性极佳的根茎,顶部由四只宽大的叶片托起头部——一颗咧开大嘴的椭圆形球体,牙齿尖锐,流淌着咸湿的口水。

佩罗娜草的咬合力并不强劲,只能在你的腿上留下两排血痕,不足以直接致命。真正让他们产生威胁的是集群性质和触手似的根须:佩罗娜草在成年后,会从附近的地面抽出四只最粗壮的根须,形成守护一片区域的攻击性触手。触手长有一圈圈的环状花纹,坚韧且灵敏,有成人手臂粗细。虽然佩罗娜草本体无法移动,但这些触手会帮助它抓捕和攻击猎物。

佩罗娜草的头部形似一颗土豆,事实上煮熟后的味道确实也与土豆无异,且较为安全,因此佩罗娜草的头部是当今世界人们最常食用的食物之一。一名成年人只需一把趁手的武器和灵活的身手便足以应付一颗佩罗娜草,如果你有弓箭这类远程武器的话甚至能做到无伤击杀。

在一株佩罗娜草被杀死后,你可以从枯萎蔫黄的根茎中找到一枚深棕色种子。但很遗憾,佩罗娜草的成熟期极长,有的甚至到达五年以上。即使用魔法催熟,也需要消耗极大的魔力,这也就表明依靠繁殖佩罗娜草来解决食物问题是不现实的。

 

 

6.鬼咬

“杀伤性极大,侮辱性极强。”

鬼咬是一种类食人鱼的水生魔物,群居,肉食,攻击性强。它们的身体布满淡紫色的不反光鳞片,能在阴暗的水域隐藏身形;流线型的身体结构呈现近乎完美的弧度,令它们在游泳时不会扰动一丝微波。可以说,鬼咬是天生的杀手,贪婪地渴求并吸食进入他们领地的每一丝魔力,所经之途遍布骸骨。

如你所见,鬼咬依靠魔法气息锁定猎物,也只攻击带有魔力的生物。它们的双眼在黑暗中几乎完全退化,但具有鲨鱼般灵敏的特化嗅觉,专门追踪魔法信号。

鬼咬在靠近猎物后首先是咬住,依靠庞大的数量令猎物失去行动能力,弱小的猎物甚至直接被撕裂。紧接着才是重头戏——鬼咬会从口中吐出舌矛,一种狭长的刺状器官,将猎物穿刺,并从顶部汲取魔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团团蓝色能量从舌矛中吸入鬼咬的身体,同时鬼咬也会发出淡淡的蓝色光芒。这是一种警示色,示意其它生物不要靠近,保护鬼咬鱼群在进食过程中不会被打扰,毕竟......这可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一群鬼咬在进食时的场景相当壮观:蓝色的光团像火球一样在海底点亮,周围还和着飘荡的鲜血。在鱼群散去后,停在原地的只有一具残缺的骨架,上面有大大小小的坑洞。如果你在这时去攻击游窜的鬼咬,划破它们的表皮,还会有未被消化的蓝色能量泄露出来,那是相当纯净的魔力溶液。

鬼咬的鳞片大且光滑,经常被用作盔甲和盾牌的鳞片。可惜肉不多,不适合直接烹饪,但刚结束捕猎的鬼咬富含魔力,如果使用震击或低温等方法杀死,制成肉干也是对于法师来说相当不错的食物。

 

 

7.巡音蝙蝠

“一蝠成面,两蝠成体,三蝠成军。”

同鬼蝎一样,巡音蝙蝠也是在野外洞穴中颇为常见的一种魔物。它们长有深蓝色的细腻皮毛和蝙蝠翅膀,但头却并非蝙蝠而更像是缩小版的狮子。它们的躯体比正常蝙蝠大上一圈,如果说蝙蝠是长了翅膀的老鼠,那么巡音蝙蝠的体型就是长了翅膀的大猫。

就像狮子一样,雄性巡音蝙蝠的头部长有一圈鬃毛,能从严寒和刺伤中保护自己的脖颈。鬃毛的颜色越深,通常代表着巡音蝙蝠的年龄越大、力量越强。

由于长时间生活在黑暗的洞穴中,巡音蝙蝠本就极弱的视觉几乎被完全退化,但同时它们的超声波定位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巡音蝙蝠的耳朵经过变异后不但能接收自身发出的超声波,还能接收和分析其它同类来自不同方向的声波,在脑内建立所处空间的立体模型。

在高反应速度和恐怖定位能力的加持下,巡音蝙蝠能闪躲子弹和魔法球,这也让它们成为野外洞穴中相当烦人的存在,被咬上一口一定不会死,但也一定很疼。在面对成群结队的巡音蝙蝠时,只有大范围魔法才是最有效的防身手段。

 

注释. 1.野外洞穴:为了收集魔法道具和炼金术的原料,各大势力都积极鼓励幸存者进行洞穴探险,洞穴的成因详见步械虫一章。    2.超声波定位:蝙蝠从口鼻发出超声波,通过分析返回的声波来“看清”前方的东西。

 

8.灰雪精

“有没有想过哪天雪球能拿得起冰锥?”

一块大型的“吹号者”碎片砸中厄尔布鲁士山以及剧烈的地壳运动导致厄尔布鲁士山发生了火山喷发。在火山喷发结束之后富含魔力的雪掩盖了已然变为盆地的厄尔布鲁士山,火山灰与富含魔力的雪混合形成了这种魔物。

灰雪精的外貌如同灰色的小妖精,身高在10cm到30cm之间不等,看似可爱但生性残忍。它们装备有冰制的迷你冷兵器,喜欢抱团围剿人类。

灰雪精的身体构成中有大量的雪,因此它们碰到火焰就会立即开始融化。拥有大攻击范围的火魔法是对付灰雪精围攻的利器。

注释. 1.厄尔布鲁士山:大高加索山脉的山峰之一,位于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两国交界处,山顶终年积雪。是一座休眠火山,在人间崩坏前被认为几乎不可能喷发。

 

9.尸鸥

“抢夺了乌鸦的位置,一度连任五年的死灵法师代表动物。”

尸鸥是一种喜爱群居的大鸟,站立时有半人高。它们长有阴森的深灰色羽毛,翅膀前段偶尔有更深的灰色部分作为装饰。

尸鸥的喙内长有一排细密的倒钩状牙齿,可以帮助它们咬碎猎物的肢体,并咀嚼难以切割的肉食。它们不像秃鹫那般食腐,而是喜欢几十只一群,游弋在空中寻找合适的猎物。一旦被成群的尸鸥锁定,哪怕是强大的将级魔物也难逃被凌迟的厄运。

但导致尸鸥如此强大的原因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它们的独特魔法。每只尸鸥出生时便会被母亲教导一种特殊的复活魔法,这种魔法只能对尸鸥使用,会将死亡的尸鸥尸体复活为丧尸一样的存在,而被复活的尸鸥依然保留使用复活魔法的能力。也就是说,只要一群尸鸥没有被完全消灭,他们就能源源不断的复活,回到你一开始面对它们时的样子。

正因为滥用这种复活术,尸鸥的智力普遍低下。它们没有任何明确的战术和配合,只会一味地向目标发起不顾生命的猛攻。这也导致一群尸鸥中经常有个体缺少肢体,甚至整个头都被削去一半,半截大脑裸露在空气中。到最后,一群尸鸥中根本就没有几只真正意义上“活着”的个体,因此它们才有了这个名字。

被复活成为丧尸的尸鸥在短时间内扔保有生育能力,但它们已经不能再产生新的生殖细胞了,因此尸鸥的繁殖是很困难的。尽管新生的尸鸥并不是丧尸,但这种魔物的数量每年都在因为挑战大型魔物而不断减少着。

尸鸥的血液富含魔力,是极好的炼金素材,也是死灵法师施法的强力材料,在市场上价格颇高。它们的羽毛也是现在大多是服装的主要饰品之一。

 

10.空煞

“大多数见过它的人都表示再也不想见到了。”

空煞,这个晦涩的名字被大多数人理解为“空中的幽灵”,或者“空中祸害”。事实也正是如此,这种小巧的子级魔物已经成为每位高空探索者挥之不去的噩梦。

空煞形似鲟鱼和蝠鲼的结合体,但没有鳃,身体中部的鱼鳍宽扁,尾部的鳍则相对较小。它们的体长在0.5m左右,长着一身滑腻的蓝色皮肤。

空煞通常3-10只一起行动,它们以空气中的微量魔力为食,但偶尔也喜欢主动来一段丰盛的加餐。空煞们拥有两种其他魔物乃至人类都梦寐以求的技能——隐身和瞬间移动。它们会主动改变自己身体的折光率,以达到“光学迷彩”的效果,借以迷惑敌人或逃离追杀。在高速飞行达到一定速度时,空煞的身体两侧会亮起两排蓝色的光芒,这意味着它们已经积蓄了足够的魔力,可以进行一次横向或纵向的短程瞬间移动。空煞的瞬移距离没有明确的上限,但应该在10m以下,并且不能移动到它们视野之外的位置。

空煞体内常常需要高速通过气体,因此其储存的魔力并不多。在含有魔力的气流流过身体时,它们就会从中吸收一小部分,作为飞行用的能量,多余的魔力则存储起来用于发起隐形和瞬间移动。事实上,它们微薄的魔力存量只能支撑它们隐形5秒左右,或者进行一次瞬间移动,随后就需要长时间的飞行滤食来进行补充。

空煞的血液在流出时呈现为魔力的蓝色与血红色的混色颜色,但这些血一旦离开空煞的身体,就会在两秒钟内先变为纯粹的红色,再消失不见。

空煞不喜欢攻击没有魔力的机体,它们更偏好于对驾驶员发起奇袭,将它们直接击杀或者撞飞,令整个飞行器立刻陷入紧急状态。不过好消息是空煞并不具备物理防御能力。在受到魔法攻击时,空煞还能紧急调用体内的魔力进行抵挡,但如果遇上子弹甚至棍棒的袭击,它那脆弱的皮肤将在顷刻间被撕裂。

 

11.莱茵喷网蛛

“这才是真正合格的网络喷子。”

莱茵喷网蛛是一种会喷吐蛛网的变异蜘蛛类魔物,首次被发现于德国莱茵河一带。这种蜘蛛魔物的体长在0.2m到1m之间,通体黑色,带有些许的白色斑纹。与正常蜘蛛体态略有不同的是,莱茵喷网蛛的前肢短小 后肢粗壮,腹部的外骨骼甲板也更为强韧。

尽管在这魔物肆虐的末世中,蛛网的狩猎效率约等于0,但莱茵喷网蛛依旧保留着原有的生活习性,它们会像一般蜘蛛那样吐丝结网,用蛛网划分自己的领地与捕食区域。但据解剖研究显示,莱茵织网蛛所吐出的丝线只占它们体内储量的10%不到,剩余大量的蛛丝以粘液的形式储存在它们腹部的丝囊内。

在面对敌人时,莱茵织网蛛会抬高前肢呈近似直立的状态,然后从丝囊处将蛛丝粘液向前射出。这种由骨蛋白和微量魔力聚合而成的液体会在空中立刻凝固并形成一张大网,包裹并紧紧地缠住接触的目标。这种蛛丝很难被拉扯或刀刃轻易破坏,它们的强度在同等粗细的钢铁之上。

莱茵喷网蛛也有毒腺,但它们的蛛丝中没有,而且这种蛛牙毒的毒性微乎其微,只能对一些动物和子级魔物起到麻痹作用。而对于人类来说,这种毒素和一些草药搭配,经过魔力调和后可以中和大多数其它毒素,是上好的解毒剂。

 

12.血红剪刀蜂

“抽刀断血血更流。”

血红剪刀蜂是只栖息在血藤林地的一种蜂类魔物,其大小接近旧世界的熊峰,大概已知是具有明显类别的最小的昆虫类魔物。

与其它蜂类魔物相比,血红剪刀蜂的刺没有毒素,也绝对谈不上锋利,这注定了它在血藤林地生态中的弱势地位,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它们生存的奥秘在于奇特的螯刺构造:它们长有一对刺,而非一根;而且这两根刺形态宽扁,用“剪刀”来比喻再恰当不过了。血红剪刀蜂的尾部肌肉非常发达,能自由控制这两根刺的开合,完成一个“裁剪”的动作。

除了偶尔用于对付小型猎物,这两对剪刀状的刺通常都用于切割血藤。血红剪刀蜂对血藤的气味并不敏感,但血藤的汁液对其它生物而言是绝佳的兴奋剂和致命的毒素。在遇到天敌捕食时,血红剪刀蜂便会剪开附近的血藤,待到天敌力竭与其它生物厮杀致死时再享用它们的尸体。不仅是躲避天敌,其它条件也能刺激它们进行“裁剪”,比如迁移和求偶等。

血红剪刀蜂不会采蜜,自然也失去了筑巢的能力。它们抢夺附近其它蜂类魔物,比如萤蜂的巢穴作为自己的家。不过这些巢穴很快就会被剪刀蜂搞得破破烂烂,因此它们经常需要寻找并迁移至其他巢穴居住。

注释.1.血藤林地:又叫血红林地,血藤之林,通常指被血藤高度蔓延覆盖的区域,因血藤挂满树木枝干、甚至从枝条上大量垂下而得名。

 

13.血之芽

“抛开事实不谈,血藤林地被这些小芽装点得还挺漂亮。”

血之芽并非植物魔物,而是具有软体和灵魂两重性质的超小型魔物,只有一般的昆虫大小。它们大量栖息在血藤林地中,白天寄居在阴影下,夜晚则在林地的各处飘来飘去。

血之芽的构造非常奇特,由一个橙黄色卵状的灵魂囊和一个红色的长有触手的基盘组成。基盘在上下方均长有触手,上方的触手托着灵魂囊,下方的触手则自由地在空中飘动,有支撑自身和抓取物品之用。大体上讲,血之芽的整体样貌像一只漂浮在空气中墨鱼。

正如它的名字,血之芽的灵魂囊中装载着它自己的灵魂,但也可以盛放其它生物的。在附近有生物死亡后,血之芽便会游过来,并在空中四处舞动。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借助这种类似舞蹈的动作,血之芽可以将新鲜的灵魂存入灵魂囊中,随后开始将其与自己的灵魂同化,此时灵魂囊会散发淡淡的萤光。吸收与同化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夜间血之芽化作萤火虫般的光点在空中舞动,倒确实有几分怪异的美感。

灵魂囊中装载的灵魂数量是有限的,被同化后的灵魂残渣便会以魔力的形式排出,充斥在空气中。这些细微的魔力会吸引其它魔物前往血藤林地,也能吸引食腐者进食残留的尸体。只要同化一经开始就无法再停止,即使中途将灵魂囊打破使灵魂溢出,血之芽也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试图吞吃这些早已不完整的灵魂碎片。曾有位死灵法师的好友在夜间死于血藤林地,当他找到好友的尸体并清理周围的所有血之芽后,所能唤回的只有不到1/3的灵魂,他试图将灵魂注入新的身体,可这具僵尸就连基本的思考能力都丧失了大半。

血之芽没有眼睛,它们的触手顶端长有吸盘,能感应灵魂和魔力,但其原理仍未被彻底了解,我们正在进行多种相关实验,希望有朝一日能破解它们的奥秘。


拉斐亚的魔物百科-子级魔物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