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论文发表“潜规则”,如何增加录用成功率?

最近给我整懵了,同一篇核心期刊,价格相差近5倍,我至今也没搞清楚原因,可能每家出版社的资源不太一样,一般找到我的都是着急毕业的学生,明明论文质量还可以,也带有课题,但是核心就是投不上,连修改意见都没有,这就弄得很烦了。
为了能够按时毕业,所以找我咨询核心发表需要注意的事项,该怎么调整,如何选择渠道,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般让编辑直呼内行的论文有以下三点:
选题方向符合社内调性
语言风格逻辑扎实
创新性足够强悍
但是做到这三点基本都是社内求着你投了,大部分学生水平只停留在硕士毕业论文水平。于是需要做一些讨巧的事,比如正中编辑下怀,在期刊紧锣密鼓需要刊物发表的时间里去投一些上期期刊大差不差但又有新意的文章,基本上在保证一定难度的情况下能够收到修改意见。一般论文分为三个类别:
综述类
实证类
理论类
第一种实际上是比较好写的,就是需要大量阅读权威期刊,了解本选题的国内外前沿研究进展,还需要很强的总结能力与思考,能从别人的研究中找到些发展规律。

理论类是最少的,10%左右,现在单纯的定性分析很难出彩;实证类强调技术,因为往往涉及到算法、建模,只要建模的逻辑说得通、复杂,且能够得出一定的与前人有差异的结论,基本能够有修改意见。

在发表核心时需要注意的是:
北大核心硕士生可以一作,但南大必须带导师,带基金课题的论文通过率会高很多。
审稿周期一般为1-3个月,见刊为次年6-8月,所以想要及时毕业最好提前半年准备,因为大部分学校对于核心只要求出录用即可,如果是发sci则必须要检索。
版面费一般在5000左右,超过5000请核实真实性。
字数一般在10000字以上。重复率尽可能地控制在10%以内
如何选择渠道
自主投稿基本输入期刊名字到官网上提交刊物、填写个人信息即可。
一般着急毕业的学生,都不建议发核心,不管晋升职称,还是学生毕业,动辄就发核心期刊,刊位竞争压力大;一本核心杂志在一年或者近三年收录的文章的作者,三甲单位偏少,有课题的偏少,文章质量自然也不会很高,那这本核心期刊,在新一轮的评选中就有可能被淘汰,科技核心一年一评选,北大核心目前三年一评选,各杂志为稳固核心地位,收稿的要求水涨船高,除此以外,价格也不低;SCI反而是首选,期刊种类多、审稿周期短,只是对英文要求较高,建议在核心上一直跌到的,可以转向国际视野,说不定有不同的收获。

总而言之,论文是王道,无论是渠道选择还是一些投刊技巧对作者来讲,只能是锦上添花。而论文才是重点,不要拿一两个月的时间来瞎糊弄,态度端正、多与导师沟通,希望每个看到这篇文的读者核心投刊成功。
